朱志勇
- 作品数:75 被引量:51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了吗?被引量:1
- 2018年
- 中国大陆众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然而正在接受训练的学生却在不断的发问: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了吗?本研究旨在调查南京师范大学最早毕业的四届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以及即将毕业的大四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理念、专业课程的设置、获取专业知识信息的途径与就业取向和态度等。调查发现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通道是企业与高校,而真正从事社区服务以及社会工作的比例很小。参与调查的在籍学生认为社会工作专业还没有被社会认同,政府应该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方面履行更重要的角色。
- 朱志勇
-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化
- 导师支持行为对博士生学术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导师支持行为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起到关键作用,但哪些支持行为更能影响博士生学术能力的提升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根据基本需求理论并结合我国立德树人的特定语境,运用混合研究法,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探索并验证导师对博士生提供了哪些支持以及这些支持对博士生学术能力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导师对博士生的支持行为包括学术传播、自主传达、情感传递和道德传承。导师支持行为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导师学术支持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的影响最大,自主支持次之,影响最小的是道德支持,但人际关系支持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无影响。由此得知导师支持行为是多种支持的叠加组合,并提出恰到好处的人际关系支持和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 何菲朱志勇
- 关键词:导师指导立德树人
- 师范生情感知识及其情感教育的个案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自我国情感教育研究的开拓者朱小蔓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情感师范教育"以来,学术界对师范生情感教育中的情感知识一直缺乏必要的学理探讨。本研究以情感社会学和符号互动论为视角,以师范学校A校为个案,探究了A校课程中呈现的情感知识和师范生习得情感知识的方式。研究发现A校课程中呈现了两种类型的情感知识:价值型情感知识和策略型情感知识,师范生通过课堂师生会话和日常生活际遇等符号互动的方式习得这些情感知识,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对其进行丰富、完善,进而内化成为师范生个体的"隐性的情感符号"。本研究对师范院校课程中情感知识特征及习得方式的明晰为理解教师的情感互动提供了一种微观视角,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情感师范教育实践转化的研究。
- 郝少毅朱志勇
- 关键词:自我
- 多重认同叠合机制:新教师专业发展角色冲突的和解路径被引量:8
- 2020年
- 新时代教育改革情境中新教师的多重认同彰显了个体与时代命运的深度关联。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当前时代新教师面临的多重角色挑战,揭示他/她们在"成为一名教师"过程中的困境与互动,进而展现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冲突与和解。研究发现,当"多重角色"和"角色丛"交织时,个案新教师经历了角色冲突到角色融合的复杂演化过程。新教师受到工作压力、专业发展、重要他人、身份归属、职业认知、地区教育组织的培训及其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建构出多重认同叠合机制。该机制呈现阶段性动态变化的复杂性特征,同时存在"内生与外生、积极与消极、调节与制约、能动与结构"的共生状态,相互之间不断转化并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 阮琳燕马永鑫朱志勇
- 关键词:新教师多重角色
- 民族地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内涵与行动理路
- 2023年
- 民族地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外在表征。民族地区特殊教育经历了以普及为主的起步阶段、以制度构建为主的建设阶段再到普及与提升的发展阶段,正朝向新时代内生式发展的探索阶段迈进。高质量发展背景赋予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新的时代意义,带来理论立场、基本特征及实践方式上的内涵转变,秉持“伦理关怀与教育公平”的理论视角,追求民族性与现代性相融合;彰显“多元选择,朝向融合”的基本特征,追求多样性与统一性相融合;落实“课程整合与差异教学”的实践方式,追求一般性与特殊性相融合。未来民族地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从理念、路径上明晰行动理路,以构建“适宜”的民族特殊教育本土化理论为引领,将生态融合与内生发展作为行动的两翼,打造“共生”的民族特殊教育发展新样态,指向“普惠”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 张玲邓猛朱志勇
-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内生式发展
- 远程教育教师角色认同理论及研究综述被引量:3
- 2015年
- 国内外逐步有从社会学视角开展教师角色认同研究,但多集中于对新任教师、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教师等群体,较少针对远程教育机构教师开展角色认同研究。我国对远程教育教师角色认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学科视角不甚明晰,较多围绕"远程教师角色定位与职责、远程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网络师生互动与教师角色行为、信息技术对教师角色的影响"等相关话题开展研究,较少开展远程教师角色认同现状、特征及变迁等方面的实证研究。放眼国际,社会学视角下教师角色认同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较丰富,综合运用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和解释学派认同理论"等理论视角,对"角色认同型塑、危机与建构"等开展研究;针对远程教育从业者,有学者专门从技术社会学视角、网络社会认同理论出发,研究信息技术、网络社会对认同型塑、选择与解放的影响。这些研究综合运用量化分析以及质性研究的民族志、自我民族志、叙事研究、个案研究、话语分析等研究策略。这些理论视角和研究策略为开展我国远程教育教师角色认同研究提供了借鉴。
- 张遐朱志勇
-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师角色认同网络社会
- 城乡两界的悬浮者:新生代特岗教师的生活面向与流动趋向研究被引量:6
- 2023年
- 本研究采用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式,通过对内蒙古东部某一农村小学进行长达三年的田野调查,并以“乡土生活面向的转型”为理论视角,深入挖掘中国乡土文化变迁进程中新生代特岗教师无法安居乡土的多重因素,及其潜藏的流动趋向和特征。研究发现,新生代特岗教师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以及乡村教师“单向上位流动”格局中,理性筹划了两级增值过渡的职业发展路径,前瞻性地勾画了“乡村—城镇—城市”的三环流动链条;同时积极建构远近结合、时空错置的城镇和城市双重人际网络,并延展出一种割离城乡生活的时空分离技术,一面外寄个体“享受”的精神归属,一面内向安置自我脚踏乡土的不甘。这鲜明地体现了当代乡村青年教师生计跨越、人际漂移、精神外栖的“完全城镇化”之生活面向,酿造了他们“悬浮”于城乡两界的生存形态和悬空心态,并由此衍生了这一群体潜心向城、伺机而发的流动趋向。
- 李彩虹朱志勇
- 关键词:特岗教师新生代
- 殇痛:失独父母哀伤反应的质性研究被引量:39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中国失独父母的哀伤反应。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4名失独父母进行深度访谈,并收集实物资料,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失独父母的哀伤反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反应有思念/想念、孤独/孤单、后悔/自责、无奈/无助/无望、不舍/可惜、害怕过节、空、烦躁、震惊、痛苦;认知反应有不相信、不公平、自己倒霉/造孽/赖自己、幻觉、闯入性想法、反刍、自我贬低、自杀意念;行为反应有哭、社交退缩与回避、回避提醒物、冲动行为、整理或者保存遗物;生理反应有疲倦、睡眠问题、梦见已故者。结论:失独父母经历极其强烈的哀伤反应,其哀伤反应有其普遍性和独特性。
- 何丽唐信峰朱志勇王建平
- 关键词:哀伤
-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情境定义及其制度属性: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是对博士候选人论文质量和学术能力的最终检验。通过对国家和3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颁布的与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相关的53份政策文本进行类属分析,发现国家和高校对于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情境定义是将其视作学术态度公开公正、实事求是,学术标准严格合理,学术氛围民主庄重且能体现学术尊严的博士学位考试。国家和高校以规定强制力和规定弹性度为属性,建构了包括实质性制约、象征性制约、实质性策略、象征性策略等四类8种具体制度在内的答辩制度属性,以维系对于答辩的情境定义。这一过程是学术尊严与效率要求的平衡、行政力量向关系社会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制度脚本和现实剧情、历时与共时情境下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的完善进行了讨论。
- 张文琪曾国权朱志勇
- 关键词:情境定义
- 从“教师知识共享”到“优质教师资源均衡”——新手教师知识管理系统的个案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爆炸时代,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应能够拓展传统的教学资源。但是,对新手教师来说,海量的信息和知识是一把"双刃剑"。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的个案研究方式,通过参与式观察、访谈和实物收集法收集资料,进而对资料进行情境分析和类属分析;借鉴SECI的知识转化模式,分析W市新手教师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方式并生成本土概念;指出该地区教育组织建构的新手教师知识管理系统是促进教师资源均衡的一种实践路径。
- 阮琳燕施玉茹朱志勇
- 关键词:新手教师教师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