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祥欣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4篇中子
  • 3篇电解
  • 2篇电解槽
  • 2篇中子散射
  • 2篇中子衍射
  • 2篇重水
  • 2篇相变
  • 2篇超导
  • 1篇弹性散射
  • 1篇导体
  • 1篇多晶
  • 1篇氧含量
  • 1篇散射
  • 1篇氢化
  • 1篇中子衍射研究
  • 1篇贮氢
  • 1篇贮氢材料
  • 1篇非弹性
  • 1篇非弹性散射
  • 1篇非晶

机构

  • 6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6篇阮景辉
  • 6篇曾祥欣
  • 3篇王军
  • 2篇牛世文
  • 2篇张百生
  • 2篇杨继廉
  • 1篇郭立平
  • 1篇勾成
  • 1篇赵建民
  • 1篇成之绪
  • 1篇戴春华
  • 1篇张泮霖
  • 1篇林军
  • 1篇曹明中
  • 1篇李苏桥
  • 1篇汪根时
  • 1篇王军

传媒

  • 4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4
  • 3篇199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子散射研究LaNi_3的氢致相变被引量:4
1994年
利用中子衍射和中子非弹性散射方法对LaNi_3经氢化和脱氢所引起的相转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LaNi_3在室温和4MPa(40H_2atm)下氢化产生的氢化样品LaNi_3H_x,已经从原来的晶态(LaNi_3)转变为带有少量LaNi_5微晶的不定形态;2.LaNi_3H_x在600℃下经约10min脱氢后形成的脱氢样品,已从非晶态(LaNi_3H_x)转变为由LaNi_5H_y和LaH_(2.6)所组成的新晶态。
阮景辉曾祥欣牛世文赵建民杨开棣戴春华
关键词:非弹性散射氢化相变贮氢材料
YBa_2Cu_3O_(6+δ)的高频模及其随氧含量δ的变化被引量:3
1993年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新建的宽角(~30°)Be过滤探测器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上,在入射中子能量从10直至150meV的范围内,测量了几种不同氧含量的YBa_2Cu_3O_(6+δ)样品的中子非弹性散射能谱。结果表明:(1)在δ=0和0.2时,在60至150meV能量范围内,发现有强的高频模存在,当其温度高到Nel点(~410K)以上直至466K时,没有观察出高频模强度的减弱。而δ=0.78和0.97时,在75至150meV能量范围内,散射强度在测量误差内为一常数本底,高频模消失。(2)从10直至150meV能量范围内,δ=0.2样品的散射强度反常的强,约为δ=0.78和δ=0.97的散射强度的2至3倍。高频模以及散射强度的巨大差异可归结于反铁磁自旋激发的结果。(3)在60meV以下能量区存在若干分辨清晰的散射峰,其峰位几乎不随δ而变化,这些峰除了包含了Renker和Parshin的结果外,还有若干峰为本文分辨出来的。
阮景辉牛世文成之绪程玉芬曾祥欣勾成王军郭立平林军俞安孙沈志功张泮霖柴璋
关键词:超导体YBCO氧含量散射
在重水电解槽中Pd-D系统的动态结构测定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重水反应堆旁的中子粉末衍射谱仪上实时地测量了在重水电解槽中 Pd-D 系统的动态结构。在2θ为34°至95°范围内,分别在电解了0,3和48A·h 时测定了衍射曲线,观察到 Pd-D 系统从α相向β...
王军曾祥欣杨继廉张百生阮景辉
文献传递
氢在非晶和多晶Ti_2CuH_x中定域振动的研究
1993年
利用铍过滤探测器中子谱仪,在50-210 meV的能量范围内,测量了非晶Ti_2CuH_(1.26)和多晶Ti_2CuH_(1.03)室温下的局域振动谱。从实验曲线可以看出,两者的振动态密度分布虽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存在较大的差别:晶态样品的光学支呈现双峰、峰窄,峰位在92和147meV,半宽度为32和54meV;非晶样品却出现一个极宽的氢原子振动能带,峰位与晶态主峰几乎重合,半宽度约为104meV,比相应晶态加宽了近一倍。分析结果表明,在晶态和非晶态Ti_2CuH_?中,氢原子所占据的主要位置虽然都是四面体间隙位置,但由于在非晶材料中,存在着多面体单元结构的畸变和局部化学成分的涨落等现象,氢原子在其中的定域环境的分布更为宽广。
曾祥欣阮景辉李苏桥曹明中汪根时
关键词:非晶多晶中子散射
在重水电解槽中Pd-D系统的动态结构测定被引量:1
1993年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重水反应堆旁的中子粉末衍射谱仪上实时地测量了在重水电解槽中Pd-D系统的动态结构。在2θ为34°至95°范围内,分别在电解了0,3和48 A·h小时测定了衍射曲线,观察到Pd-D系统从α相向β相逐渐演变的过程。从(220)面β峰形成的实时测量结果表明,当电解至0.65A·h后,β峰强度已接近饱和值,其后缓慢增加。
王军曾祥欣杨继廉张百生阮景辉
关键词:中子衍射超导材料
中子衍射研究钯电极的结构
2000年
在吸、放氘达到动态平衡条件下 ,实时收集了重水电解池中钯电极的中子衍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金属钯经电解充氘后 ,原纯Pd的α相完全消失 ,过渡到PdDx 的 β相 ,并观测到一个新的α′相与 β相共存 ;在 β相的PdDx 中 ,D原子不但进入钯面心立方点阵的八面体位置 ,而且进入了其四面体位置。氘原子占上述 2种位置的几率分别为 0 3和 0 2 ,从而推出每个单胞的平均充氘量为 2 8个原子 (即x =0 .7)。
曾祥欣王军阮景辉
关键词:相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