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1篇压迫止血
  • 1篇一次性吸痰管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愈合
  • 1篇止血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感染
  • 1篇纱布
  • 1篇伤口
  • 1篇伤口包扎
  • 1篇伤员
  • 1篇术后病
  • 1篇术后病人
  • 1篇术后固定
  • 1篇疼痛
  • 1篇臀部
  • 1篇臀部肌肉
  • 1篇臀部肌肉注射

机构

  • 3篇解放军第17...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厦门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方清秀
  • 3篇黄月明
  • 1篇叶艺萍
  • 1篇朱健
  • 1篇邱美华
  • 1篇黄月明

传媒

  • 3篇全科护理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应用凡士林纱布新型换药法在拔甲术后的护理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凡士林纱布在拔甲术后创面换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8例拔甲术后的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出血、疼痛发生数,伤口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在再次换药时疼痛、出血发生数及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拔甲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及人性化换药,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并减轻患者疼痛,值得应用推广。
方清秀邱美华
关键词:拔甲术后
1例长病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原因分析
2021年
2019年12月底,武汉地区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该病毒潜伏期较长、传播途径复杂、传染力强,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容易在人群中大范围传播。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在1周左右出现呼吸困难,病情较重者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脓毒症休克等。
吴资瑶方清秀朱健
关键词:病程
米袋在颈椎骨折术后固定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颈椎骨折术后病人常规使用颈托固定3个月,直到门诊复查证实颈椎已骨性愈合,得到医生同意后,方可去除颈托,但长期使用颈托,颈部易受压、夏天易出汗而致压疮发生等。为此,可在病人躺在床上后取出颈托,头颈部两侧用米袋固定,但起床后仍用颈托固定。现将米袋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方清秀黄月明
关键词:颈椎骨折术后固定术后病人骨性愈合门诊复查
一次性吸痰管配合电动吸痰机在婴幼儿洗胃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洗胃是将胃管插入口腔、鼻腔并注入液体到达胃部,反复冲洗以达到洗胃目的的一种治疗药物中毒最基本的方法。但婴幼儿药物中毒需要洗胃时,由于其口腔、鼻腔、食管黏膜脆弱且管腔较小,胃管插入困难且易损伤黏膜导致出血,因此,本研究尝试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输液式洗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方清秀黄月明叶艺萍
关键词:一次性吸痰管婴幼儿洗胃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新法
2014年
长效青霉素用以治疗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等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疾病。通常是将240万U的注射用苄星青霉素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4周。由于药液的浓度较高,为混悬液,传统的注射方法易发生针梗堵塞,导致注射失败,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护纠纷的同时,也造成耗材的浪费,给护理同行们带来不少的麻烦[1]。笔者在急诊注射室多例长效青霉素注射中总结出提高肌肉注射成功率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黄月明方清秀
关键词:臀部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脑膜炎球菌胃肠道感染软组织感染苄星青霉素
军队医院成批车祸伤员的急诊救治方法与体会
2014年
[目的]探讨成批车祸伤员的救治方法。[方法]成立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熟练实施急救流程,迅速分诊、分流伤员,集中救治。[结果]共收治危重伤员19例,顺利完成分诊、运送、收治任务,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医护人员具备应急能力、制订有效的应急预案、保证应急药品和器材的供给、科学统筹人力资源是确保成批车祸伤员救治成功的关键。
方清秀
关键词:车祸成批伤员急诊
发夹在头部小伤口包扎中的应用
2014年
伤口经过清洁处理后要做好包扎。包扎具有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减少感染、减轻疼痛、固定敷料等目的。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快,即动作敏捷迅速;准,即部位准确、严密;轻,即动作轻柔,不要碰撞伤口;牢,即包扎牢靠,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以免纱布脱落。现将发夹在头部小伤口包扎的应用介绍如下。
方清秀黄月明
关键词:伤口包扎压迫止血减轻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