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浩

作品数:35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制冷
  • 22篇制冷剂
  • 22篇冷剂
  • 20篇纳米制冷剂
  • 9篇换热
  • 7篇迁移
  • 6篇纳米
  • 6篇换热特性
  • 5篇沸腾换热
  • 4篇关联式
  • 4篇含油
  • 4篇池沸腾
  • 3篇润滑油
  • 3篇纳米流体
  • 3篇光管
  • 3篇传热
  • 2篇碳纳米管
  • 2篇泡沫金属
  • 2篇气液两相流
  • 2篇迁移量

机构

  • 2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国际铜业协会
  • 6篇北京建筑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力...
  • 2篇浙江浙能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5篇彭浩
  • 23篇丁国良
  • 16篇胡海涛
  • 8篇姜未汀
  • 6篇庄大伟
  • 5篇高屹峰
  • 4篇朱禹
  • 2篇赵建福
  • 2篇王瑞祥
  • 1篇宋少民
  • 1篇解国珍
  • 1篇黄翔超
  • 1篇包光伟
  • 1篇高峰
  • 1篇许淑惠
  • 1篇徐荣吉
  • 1篇张若愚
  • 1篇陆一凡

传媒

  • 6篇工程热物理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制冷技术
  • 2篇上海市制冷学...
  • 1篇力学进展
  • 1篇制冷学报
  • 1篇2009年上...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2013混凝...
  • 1篇上海市制冷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制冷剂管内流动沸腾的阻力特性
实验研究了纳米制冷剂在外径为9.52mm的水平直光管内的流动沸腾摩擦压降特性。实验工况的质量流率为100~200kg·m-2·s-1,热流密度为3.08~6.16kW·m-2,入口干度为0.2~0.7,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
彭浩丁国良胡海涛姜未汀
关键词:纳米制冷剂光管流动沸腾换热热流密度
文献传递
工业包装线上开口容器内液体的晃动控制
该文研究工业包装线上瓶装液体的晃动控制.通过对输送线的运动控制,使得在包装过程中输送线上的开口瓶装液体的晃动被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得到最优的输送速度,即要通过对输送线的运动控制使液体的晃动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文中对影...
彭浩
关键词:最优控制
文献传递
不同重力条件下管内冷凝现象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本文对不同重力环境中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现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介,重点关注于航天应用中的小管径、低流量和以氨为工质的情形,以及部分重力条件下冷凝现象中的重力效应.冷凝现象中管壁四周液膜的存在,导致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与沸腾或绝热气液两相流在构型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表面张力的作用增大,向波状和分层流转换所对应的临界Bond数也随之增大,进而使小管径、低流量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现象中的重力效应减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实验发现该情形中摩擦压降要小于基于常规气液两相流实验数据的经验关联式的预测结果,而更接近光滑环状流情形;对冷凝两相传热系数的预测,只有采用基于空隙率与界面剪切率相互耦合的模型,才能够给出较好的结果.
赵建福彭浩
关键词: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压降传热系数
不同重力条件下管内冷凝流动与传热研究进展
本文总结和评介了不同重力环境中水平管内冷凝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现象的研究现状,重点关注航天应用中的小管径、低流量和以氨为工质的情形,以及部分重力条件下冷凝现象中的重力效应。冷凝现象中管壁四周液膜的存在,导致水平管内冷凝气液...
赵建福彭浩
关键词:微重力气液两相流传热性能
文献传递
含油纳米制冷剂沸腾中纳米颗粒相间迁移特性预测模型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评估纳米颗粒对沸腾传热的影响效果和采用纳米制冷剂的制冷系统长期运行稳定性,提出了含油纳米制冷剂沸腾中纳米颗粒相间迁移特性预测模型,通过模拟气泡的脱离和上升过程、纳米颗粒的运动、纳米颗粒与气泡的黏附、气液交界面上纳米颗粒的脱离,最终得到纳米颗粒的迁移量。该模型能够反映热流密度和加热容器几何结构等因素对纳米颗粒迁移特性的影响,模型预测值与95%的实验值的偏差在20%以内。
丁国良彭浩胡海涛
关键词:迁移气泡
基于碳纳米管的含油纳米制冷剂核态池沸腾换热特性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实验研究了基于碳纳米管(CNTs)的含油纳米制冷剂(即由制冷剂R113、润滑油VG68和碳纳米管组成的纳米流体)的核态池沸腾换热特性,分析了碳纳米管对含油制冷剂核态池沸腾换热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了外径为15~80nm、长度为1.5~10μm的四种碳纳米管。实验的饱和压力为101.3 kPa;热流密度为10~80 kW/m2;纳米油(碳纳米管和润滑油的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5%;在纳米油中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为0~30%。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增强了含油制冷剂的池沸腾换热,在测试工况下换热系数最大可增加61%。当纳米油中碳纳米管浓度为20%不变,纳米油浓度由1%提高到5%时,不同尺寸的碳纳米管对换热系数的增加幅度由27%~59%降低至23%~55%;当纳米油的浓度为1%不变,纳米油中碳纳米管浓度由20%提高到30%时,不同尺寸的碳纳米管对换热系数的增加幅度由27%~59%升高到33%~61%。通过实验获得了基于碳纳米管的含油纳米制冷剂池沸腾换热关联式,关联式的预测值与96%的实验数据偏差在±10%以内。
庄大伟彭浩胡海涛丁国良朱禹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碳纳米管关联式核态池沸腾制冷剂
混凝土结构非荷载收缩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主要通过分析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塑性收缩、干燥收缩以及碳化收缩的产生原因,揭示了混凝土在非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收缩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有很大的影响。并从混凝土材料、施工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
彭浩宋少民刘艳军耿春雷
关键词:混凝土收缩混凝土裂缝
含油金刚石纳米制冷剂的核态池沸腾换热特性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了含油金刚石纳米制冷剂(即由制冷剂R113、润滑油VG68和金刚石纳米颗粒组成的纳米流体)的核态池沸腾换热特性,分析了金刚石纳米颗粒对含油制冷剂核态池沸腾换热的影响.实验中饱和压力为101.3 kPa;热流密度为10~80 kW/m2;纳米油(纳米颗粒和润滑油的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5%;在纳米油中金刚石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15%.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纳米颗粒增强了含油制冷剂的池沸腾换热,在测试工况下换热系数最大可增加63.4%,并且增加幅度随纳米油中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纳米油质量分数的降低而增加.开发了含油纳米制冷剂池沸腾换热关联式,关联式预测值与94%的实验数据偏差在±20%以内.
庄大伟彭浩胡海涛丁国良朱禹
关键词:核态池沸腾制冷剂关联式
新型高效的太阳能光伏-光热集热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高效的太阳能光伏‑光热集热器,包括:光伏电池玻璃覆膜、光伏电池、EVA胶膜、电绝缘层、吹胀板和保温材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组件采用新型的吹胀板流道结构设计,即采用流道设计优化的吹胀板,相比以...
代彦军姚剑彭浩吕安斌寿春晖赵耀邬荣敏沈曲李晓洁周剑武金胜利黄绵吉
文献传递
CuO纳米颗粒在CuO-R113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迁移量的预测方法
2008年
评估纳米制冷剂CuO-R113的沸腾换热效果需要定量预测CuO纳米颗粒在CuO-R113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的迁移量。本文首先理论分析了CuO纳米颗粒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CuO-R113纳米制冷剂沸腾过程中,单个CuO纳米颗粒克服液态制冷剂的表面张力进入气相是不可能的,CuO纳米颗粒发生迁移的原因是气泡与CuO纳米颗粒的粘附作用。基于此建立了预测CuO纳米颗粒迁移量的计算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丁国良彭浩姜未汀胡海涛高屹峰
关键词:迁移量制冷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