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肝炎
  • 4篇肝硬化
  • 3篇乙型肝炎肝
  • 2篇代偿
  • 2篇乙型肝炎肝硬...
  • 2篇失代偿
  • 2篇失代偿期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肝炎肝硬化
  • 2篇阿德福韦
  • 2篇阿德福韦酯
  • 1篇代偿期肝硬化
  • 1篇代偿期乙型肝...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机构

  • 7篇淮安市第四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淮安市第一人...
  • 1篇淮安市肿瘤医...
  • 1篇苏州高新区人...

作者

  • 7篇张睿
  • 3篇朱礼尧
  • 1篇沈兰超
  • 1篇张鑫
  • 1篇王健东
  • 1篇叶晓航
  • 1篇李雨松
  • 1篇张明侠
  • 1篇冯伟广
  • 1篇张荣荣

传媒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肝脏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日,口服,治疗24周以上。结果治疗组服用阿德福韦酯24周后,HBVDNA阴转率为63.0%,ALT复常率为71.7%,Child-pugh积分下降3.7分,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7%,40%,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张明侠张睿冯伟广华小莉
关键词: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阿德福韦酯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肝病科就诊的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米夫定(LAM)+ADV组(50例)和LDT+ADV组(50例)。LAM+ADV组给予LAM+ADV进行治疗,LDT+ADV组给予LDT+ADV进行治疗,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肾损伤标志物以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前、治疗24周、治疗48周时比较,两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尿素氮(BUN)、Child-Pugh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LAM+ADV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100.5±9.3)ml·min^-1·1.73 m^-2,显著低于LDT+ADV组的(107.6±11.2)ml·min^-1·1.73 m^-2(P<0.05);血肌酐(Scr)为(90.9±8.5)μmol/L,显著高于LDT+ADV组的(79.4±7.1)μmol/L(P<0.05)。治疗48周,LAM+ADV组EGFR为(95.0±8.7)ml·min^-1·1.73 m^-2,显著低于LDT+ADV组的(117.8±12.0)ml·min^-1·1.73 m^-2(P<0.05);Scr为(108.7±9.2)μmol/L,显著高于LDT+ADV组的(70.6±6.4)μmol/L(P<0.05)。治疗48周,LAM+ADV组尿神经导向因子-1为(192.8±19.2)μg/L,显著高于LDT+ADV组的(187.6±17.1)μg/L(P<0.05)。治疗24周时,LDT+ADV组、LAM+ADV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82.0%和72.0%;治疗48周时,LDT+ADV组、LAM+ADV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94.0%和8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T+ADV与LAM+ADV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对肝功能及HBV-DNA转阴率的影响相差不大,但前者具有更好的肾保护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赵艳朱礼尧张睿苏建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肾功能
GPR参数模型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评估GPR参数模型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中的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161例。穿刺前1周内检测Fibroscan(LSM值)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LT)计数,并计算GGT/PLT比值(GPR)指数。分析GPR、LSM值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GPR参数模型联合Fibroscan对CHB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CHB患者F0-F4期LSM值分别为(5.06±1.48)、(5.65±1.48)、(6.29±1.14)、(8.65±2.75)、(14.03±4.24)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327,P<0.01);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730,P<0.01)。F0-F4期GPR值分别为0.32±0.22、0.46±0.40、0.57±0.50、0.80±0.72、1.20±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1,P<0.01),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384,P<0.05)。当以F≥2为分割点进行分组,单独LSM、GPR值和LSM+GPR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711、0.862;F≥3时,单独LSM、GPR值和LSM+GPR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722、0.911;F=4时,单独LSM、GPR值和LSM+GPR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1、0.711、0.926。结论 LSM+GPR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能力均高于单独的LSM、GPR值,GPR参数模型联合Fibroscan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效能。
张鑫朱桂娟叶晓航张荣荣张睿朱礼尧姚梦础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微波消融联合DC-CIK细胞免疫序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联合DC-CIK细胞免疫序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6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消融治疗,观察组采用微波消融联合DC-CIK细胞免疫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清学指标、免疫功能、远期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88.24%vs 67.65%,P<0.05)。治疗7 d后,两组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3/CD4、CD3/CD8、CD3/CD56、CD4/CD8的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半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1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波消融联合DC-CIK细胞免疫序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远期生存,且不良反应较少。
丁芹王健东姚韩张睿
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甘草酸二铵预防性保肝治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肝损伤发生情况及甘草酸二铵预防性保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3月9日淮安市确诊的COVID-19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2)。观察组给予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及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预防性保肝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2周以后,观察组ALT、AST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周及2周后ALP、GG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预防性保肝治疗对COVID-19患者的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孙信林张睿李雨松赵丽君
关键词:炎症反应肝损伤甘草酸二铵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变化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的变化。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0例,口服恩替卡韦0.5 mg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血浆AngⅡ和ALD水平,分析其与ALT、白蛋白(Alb)、TBil、HBV-DNA及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HBV-DNA、AngⅡ和ALD降低,Alb升高(P<0.05)。治疗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AngⅡ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与Alb呈负相关(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TBil、ALT、HBV-DNA、Child-Pugh评分和ALD降低,Alb升高(P<0.05)。治疗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ALD水平与TBil和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Alb呈负相关(P<0.05)。结论经恩替卡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AngⅡ和ALD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能与患者的肝功能有关。
沈兰超丁蔚茅张睿张梅芹华小丽姜红梅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醛固酮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3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并发肝癌分为肝癌组(120例)与非肝癌组(118例),分析乙肝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肝癌组在性别为男性、肝癌家族史、其他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HBV阳性及抗病毒治疗的比例方面均高于非肝癌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糖尿病史、有长期饮酒史、有长期吸烟史、HBV阳性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患者发生乙肝肝硬化的几率高于女性患者。糖尿病史、未接受抗病毒治疗、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HBV阳性均是乙肝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
张睿朱礼尧赵艳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肝癌临床诊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