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睿

作品数:42 被引量:88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专利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纳米
  • 10篇分散性
  • 7篇纳米SIO2
  • 5篇复合材料
  • 5篇复合材
  • 4篇织物
  • 4篇高分散
  • 4篇高分散性
  • 4篇PMMA复合...
  • 3篇预分散
  • 3篇熔融
  • 3篇熔融共混
  • 3篇无机纳米
  • 3篇母料
  • 3篇纳米二氧化硅
  • 3篇接枝
  • 3篇共混
  • 2篇低温染色
  • 2篇涤纶
  • 2篇电纺

机构

  • 38篇浙江理工大学
  • 4篇教育部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天津市利民调...

作者

  • 42篇张睿
  • 18篇戚栋明
  • 11篇申兴丛
  • 10篇徐杰
  • 9篇袁艳
  • 7篇邵建中
  • 5篇吴明华
  • 4篇杨雷
  • 4篇汪颖
  • 3篇王鑫
  • 3篇向忠
  • 2篇李超
  • 2篇李超
  • 2篇李锋
  • 2篇朱健俊
  • 2篇蔡玉荣
  • 2篇张睿
  • 1篇夏慧超
  • 1篇孟柳燕
  • 1篇李雪莲

传媒

  • 5篇高分子学报
  • 5篇浙江理工大学...
  • 3篇纺织学报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湿地科学
  • 1篇2011年高...
  • 1篇2011年全...

年份

  • 5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路空间载波数字散斑干涉测量系统研究与设计
物体形变测量方法可以分为光学测量法和非光学测量法。数字散斑干涉测量方法是光学测量方法中的一个分支,其因速度快、精度高、非接触测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三维形变测量、无损检测、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数字散斑干涉测量方法通过获取相...
张睿
关键词:图像处理
文献传递
寻线按摩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感应寻线的按摩器。一种寻线按摩器,包括壳体和按摩滚轮,按摩滚轮通过设置在壳体内的转轴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有控制感应面板,所述的控制感应面板分别与电池盒以及电机相连,所...
张睿汪颖
文献传递
高分散性SiO_2/PMMA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纳米SiO_2在MMA中的分散被引量:10
2011年
用硅烷偶联剂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对分散于乙醇中的纳米SiO2进行偶联改性,再通过介质置换和原位本体聚合制得SiO2/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分散液和SiO2/PMMA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热重分析(TG)结合洗提实验考察了SiO2表面MPS的偶联率和偶联效率,透射电镜(TEM)和动态激光粒度分析(DLS)考察了SiO2在乙醇、单体和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状态,在此基础上推测MPS在SiO2颗粒表面的表观偶联密度和偶联形式,分析偶联程度对单体和聚合物基体中不同粒径SiO2分散性的影响.发现MPS主要以低聚物形式偶联于SiO2颗粒表面;SiO2分散性主要与其表面MPS的表观偶联密度相关,当偶联密度在1.3~5.6μmol.(m2.SiO2)-1范围内时,MPS偶联完全,SiO2表面改性充分,相应的SiO2颗粒可在单体和聚合物基体内达到初级粒子形式的高度均匀稳定分散,且这种高分散性在实验范围内基本不受SiO2含量的影响.
邵建中袁艳张睿吴明华戚栋明
关键词:纳米SIO2分散性甲基丙烯酸甲酯
可收纳的排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收纳的排插,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若干个电源插口、电源线,所述壳体的四周侧面设有环形收纳槽。所述壳体上设有电源开关。所述壳体的长、宽、厚比例为10:3:3。所述电源线上连接有粘扣带。本实用新型具有...
汪颖张睿
文献传递
高分散性SiO_2/PMMA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SiO_2在纤维内的分散被引量:7
2012年
将复杂接枝(接枝率为1540.3%)、简单接枝(接枝率为484.4%)和未接枝3种具有不同接枝交联结构的Si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作为无机预分散母料,通过与PMMA树脂的溶液共混,制得一系列PMMA/SiO2/N,N-二甲基甲酰胺(DMF)高分子溶液,再将其应用于静电纺丝制备相应的电纺复合纤维.发现,只有简单接枝复合材料所制共混高分子溶液具有较好的可纺性,且通过纺丝工艺和配方的改变,即可较方便地调控电纺纤维的尺寸和SiO2含量.进一步通过粒度分析(DLS)、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考察SiO2在高分子溶液和电纺复合纤维内的分散状态;通过超声水洗、氢氟酸刻蚀并结合马弗炉锻烧实验,定量评估SiO2在电纺复合纤维体系各部分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通过上述简单过程,即可较方便地实现绝大部分简单接枝SiO2在PMMA/DMF高分子溶液和PMMA电纺纤维内初级粒子形式的高度均匀稳定分散.
戚栋明张睿徐杰申兴丛吴明华杨雷
关键词:纳米SIO2接枝静电纺丝分散性
静电纺PMMA/SiO_2复合纤维结构形态的优化
2013年
将接枝交联结构不同的二氧化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iO2/PMMA)复合材料与PMMA树脂混合后,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制成高分子溶液,再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相应的复合纤维。通过3D-POM、SEM、TEM等技术考察了电纺工艺和配方对复合纤维结构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iO2接枝率为484.4%的简单接枝SiO2/PMMA/DMF高分子溶液具有较好的可纺性,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亚微米级PMMA/SiO2复合纤维形貌规整,表面平滑,直径和SiO2含量在较大范围内可调,SiO2在纤维内分散均匀稳定、且这种高分散性不受纤维直径和SiO2含量的影响。
徐杰申兴丛程彬张睿戚栋明
关键词:纳米SIO2静电纺丝
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单体分散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单体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硅烷偶联剂加入到纳米二氧化硅乙醇分散液中,搅拌状态下在25~40℃条件下偶联改性6~24小时,得到相应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乙醇分散液;(2)向上述改性纳米...
戚栋明袁艳张睿申兴丛吴明华
一种新型miRNA功能测定系统的建立被引量:1
2008年
找到一种降低内源microRNA(miRNA)背景对let-7a荧光效应元件干扰的方法。选择Hela细胞系作为工具细胞系,先分别转染敲除miRNA加工成熟通路上的蛋白Dicer1,Drosha的siRNA表达载体,或转染直接敲除内源miRNAlet-7a的siRNA表达载体,然后再次转染含有let-7a靶点HMGA2 3’UTR的荧光效应元件,之后观测let-7a荧光效应元件荧光恢复程度。结果显示pcDNA3-H1-sh-A-R-let-7a对含有HMGA2 3’UTR的荧光效应元件恢复荧光的效果最好。
张睿钱程
关键词:MIRNAHMGA2
西兰花萝卜硫苷提取物的抑菌及体外免疫活性探究被引量:7
2021年
该研究以西兰花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提法对其中的萝卜硫苷(glucoraphanin,GRA)进行提取,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萝卜硫苷提取物(glucoraphanin extract,GRAE)。对GRAE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其中含有GRA(2.04±0.10)%、多糖(27.48±1.84)%、多酚(31.2±1.6)%、糖醛酸(0.78±0.05)%、蛋白质(28.46±0.75)%等成分。然后,对GRAE的抑菌及体外免疫活性进行初步探究。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1000μg/mL的作用浓度下,GRAE对3株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21±0.29)、(19.10±0.42)、(16.78±0.86)mm;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分别为62.5、31.25、250μg/mL。这说明GRAE对3株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体外免疫调节活性试验表明:在100μg/mL的GRAE作用下,巨噬细胞株(RAW264.7)的细胞活度为(157.6±3.5)%,吞噬能力(A490为0.926±0.035)较空白组(A490为0.543±0.014)提升了1.7倍,说明GRAE对于RAW264.7细胞株的增殖和吞噬活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张睿张睿宋璇闫媛媛闫媛媛
关键词:西兰花抑菌活性免疫调节活性
有机颜料酞菁蓝微胶囊的原位微悬浮法制备及其表征被引量:19
2011年
通过简单的超声分散及强力剪切将滤饼中的有机颜料颗粒以初级粒子形式均匀稳定地分散到单体分散液和微悬浮液中的单体小液滴内,经有机颜料单体分散液的预聚处理和原位微悬浮聚合制备得到一系列具有高颜料包裹率和窄粒径分布特点的微米级聚合物胶粒.实验观察和粒径分析DLS证明,预聚处理可明显提高微悬浮体系中单体液滴相的黏度,因而可有效改善微悬浮体系的聚合稳定性,并降低聚合物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通过协同调节体系分散剂磷酸三钙(TCP)用量和搅拌速率可在保持聚合胶粒较窄分布的同时,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对胶粒大小的有效调控.光学显微镜(O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证明,大量铜酞菁小颗粒已完全被均匀稳定地包裹在具有规整球状特征的聚合物胶粒内,聚合胶粒均具有典型的"石榴状"微胶囊结构.
戚栋明张睿许玲玉袁艳雷琳
关键词:有机颜料微胶囊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