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琳琳

作品数:2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专利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牡蛎
  • 18篇长牡蛎
  • 13篇基因
  • 4篇基因型
  • 3篇蛋白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定量
  • 3篇水产
  • 3篇盘鲍
  • 3篇皱纹盘鲍
  • 3篇内参
  • 3篇内参基因
  • 3篇RNA-SE...
  • 3篇CRASSO...
  • 2篇蛋白复合物
  • 2篇第一极体
  • 2篇电穿孔
  • 2篇多样性
  • 2篇养殖
  • 2篇引物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8篇张琳琳
  • 11篇张国范
  • 10篇李莉
  • 5篇张琳琳
  • 3篇黄宝玉
  • 2篇李倩
  • 2篇吴富村
  • 2篇杜以帅
  • 2篇李杰
  • 2篇管旭东
  • 1篇许飞
  • 1篇麦康森
  • 1篇郭希明
  • 1篇王婷
  • 1篇王璐
  • 1篇王璐
  • 1篇王晓通
  • 1篇袁泽轶

传媒

  • 4篇海洋与湖沼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牡蛎疱疹病毒ORF117启动子及其重组表达载体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牡蛎疱疹病毒ORF117启动子及其重组表达载体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ORF117启动子来自长牡蛎的感染性病毒牡蛎疱疹病毒,并且其属于早期表达基因,能够在没有病毒转录因子的...
张琳琳王婷 朋章洁 富海仑 王甜甜 产久林 李勇男
长牡蛎Poly(I:C)应激实验荧光定量的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
本发明为长牡蛎Poly(I:C)应激实验荧光定量的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地说是长牡蛎聚肌苷酸聚胞苷酸应激实验荧光定量内参基因的筛选。本发明筛选出的β-actin、GAPDH和RS18是Poly(...
黄宝玉张琳琳李莉张国范
文献传递
快速获得基因型和表型突变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获得基因型和表型突变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方法及应用,属于基因编辑技术领域。本发明快速获得基因型和表型突变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方法是通过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中引...
张琳琳许悦张韦产久林
一种皱纹盘鲍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皱纹盘鲍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方法,属于水产动物基因编辑技术领域。本发明在显微注射时采用半干露固定方法,不仅能够对皱纹盘鲍进行很好的固定,且极大的提高了注射效率;显微注射中采用最佳的sgRNA和...
张琳琳许悦吴富村
长牡蛎溶藻弧菌应激实验荧光定量的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地说是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应激实验荧光定量内参基因的筛选。本发明筛选出18S rRNA与28S rRNA是在溶藻弧...
黄宝玉张琳琳李莉张国范
文献传递
长牡蛎β-tubulin基因的电穿孔基因编辑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牡蛎β‑tubulin基因的电穿孔基因编辑方法及应用,属于基因编辑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长牡蛎β‑tubulin基因的电穿孔基因编辑方法是在长牡蛎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10min内完成电穿孔实验,对长牡蛎β‑t...
张琳琳张韦许悦产久林
长牡蛎防御相关基因的进化和表达调控分析
潮间带是介于海洋和大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潮区最高高潮线至最低低潮线之间的海岸带,包含了沙滩、岩礁、盐沼、河口等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是重要的海洋极端环境。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潮间带的典型物种,也是...
张琳琳
关键词:长牡蛎RNA-SEQ防御系统弧菌帕金虫干露
文献传递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EST串联重复序列的组成和分布被引量:5
2011年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研究较少,为了研究其在基因组转录本的基本结构特征并为长牡蛎中遗传多样性研究中提供有益的信息,利用NCBI公共数据库中的57139条长牡蛎ESTs序列对串联重复序列结构类型、分布、丰度等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长牡蛎EST中共有小卫星串联重复序列8392个,在大于100bp重复类型中,162~167bp含量最高;2)长牡蛎ESTSSR含量丰富,1954个位点是EST-SSR标记开发的候选资源;3)EST-SSR重复数目和重复类型在5’UTR,CDS和3'UTR具有显著差异,CDS区承受更大的选择压力。
张琳琳李莉张国范
关键词:EST串联重复序列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在重金属应激下的组学分析
牡蛎作为一类分布广泛、主要营固着、附着生活的滤食性生物,对重金属有很强的富集作用。本研究主要从转录水平对牡蛎富集重金属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五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Zn,Cd,Zn+Cd,Cu,Hg,Pb分别处理牡蛎,...
孟杰张琳琳李莉张国范
关键词:牡蛎重金属表达谱
文献传递
长牡蛎与海豆芽外套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观察
2023年
以软体动物中贝壳成分为碳酸钙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腕足动物中贝壳成分为磷酸钙的鸭嘴海豆芽(Lingula anatina)为研究对象,借助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方法,分别对两个物种外套膜边缘区域和中央区域的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长牡蛎和鸭嘴海豆芽外套膜中的细胞类型均包含柱状表皮细胞、电子稠密粒细胞和电子透明粒细胞,但是两个物种的柱状表皮细胞类型以及分泌细胞的内含物各不相同。长牡蛎柱状表皮细胞包括3类,主要分布在外套膜边缘区域的A型、主要分布在外套膜中央区域的B型以及很少存在的C型,细胞大小为7~15μm。海豆芽柱状表皮细胞则分为A’型、B’型和C’型,细胞大小为10~15μm。两个物种的分泌细胞都包含电子稠密粒细胞和电子透明粒细胞,海豆芽还包括一类含有板层小体的特殊分泌细胞。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两者贝壳组成成分的差异,从而为研究腕足动物和软体动物贝壳的形成机制和矿化作用提供借鉴。
牟伉陈雅茹产久林张琳琳
关键词:长牡蛎海豆芽外套膜细胞超微结构透射电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