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是敬 作品数:31 被引量:8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冻伤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995年 本文观察了大鼠双后足不同程度的局部冻伤后,其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结果表明,冻伤后大鼠血液中血小板数及血小板聚集率均呈增加趋势,其程度与冻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冻伤愈重,增加愈明显,恢复亦愈慢。结果提示,冻伤可引起血小板功能发生改变,这对冻伤组织的血液凝固性质的改变及血栓形成而导致冻伤组织坏死的病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颜培华 李凤芝 张是敬关键词:冻伤 血小板聚集率 缺氧习服对冻伤大鼠血液流变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996年 为进一步探讨缺氧习服大鼠较未习服鼠冻伤的程度更为严重的原因。对平原(FN)、急性缺氧(FAH)和缺氧习服(FHAC)大鼠冻伤前后血液流变性质的改变进行了观测。FHAC组大鼠在模拟的高原条件下锻炼4周后,与其余两组一起接受冷冻处理,造成双后足重度冻伤。在冻前及冻后不同时间,各组动物分别由心脏穿刺采血,测定各项流变学参数。结果表明,冻伤前FHAC组RBC比积、全血粘度、KBC聚集指数及硬度明显高于FN及FAH组,变形指数明显低于二者(P<0.05)。冻伤后各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变,与冻前比较,冻后24小时FN、FAH及FHAC组全血粘度分别增加35.9%、29.0%、162.8%(P<0.01),RBC聚集指数分别增加31.6%、117.5%、166.3%(P<0.05)。提示缺氧习服和冷冻损伤均可引起大鼠血液流变性质明显恶化,而缺氧习服冻伤后血液流变性质恶化的程度更趋严重。这是造成缺氧习服大鼠冻伤程度更为严重的原因之一。 杨增仁 刘嘉瀛 李凤芝 颜培华 刘友梅 张是敬关键词:缺氧习服 冻伤 血液流变学 中国北方战士、少数民族和特殊人群冷适应水平评价研究 Ⅰ.局部冷暴露 被引量:13 1990年 近500名受试者左中指浸入冰水中,以温度变化测试其血管反应性。这些受试者包括部队战士、北方汉族及五个少数民族居民和某些特殊人群。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评价冷适应水平的新指标“寒冷血管反应指教”(VRCI),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张是敬 姜在福关键词:冷适应 中国北方战士、少数民族和特殊人群冷适应水平评价研究 Ⅱ:全身冷暴露 被引量:1 1990年 于气温-15~-20℃的野外条件下,对穿着部队制式寒区冬服(不着大衣)的战士、北方四个少数民族及冬泳运动员的受试者,进行静坐4h的全身冷暴 露试验。从体温变化、代谢产热率及热债等评价其寒冷适应情况。结论认为,由于野外试验条件不易控制,且由于人体冷适应类型的不同,反应各异,目前难于应用野外全身冷暴露的试验法得出统一的冷适应评价标准。 张是敬 姜在福关键词:冷适应 蒙族牧民和汉族战士耐寒力测定及评定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通过对世居寒区的蒙族牧民、汉族老兵和新兵进行局部与全身冷暴露,观察冷暴露时人体的体温和皮肤血管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冷适应牧民的皮肤血管反应比战士好,表现在局部冷暴露时,牧民最低指温与平均指温比战士高,指温开始回升时间快,抗冻伤指数高。全身冷暴露时,平均皮温、手皮温和足拇趾皮温牧民也高于战士,表明牧民发展为以局部血管舒缩反应为主要特点的冷适应。老兵发展成为一种隔热—低体温型冷适应,其特点是:老兵比牧民和新兵在全身冷暴露时开始和平均直肠温均低,平均皮温也低,4h热债少。局部冷暴露时平均指温也以老兵最低。全身组织隔热值老兵大于牧民和新兵。本文提出了评定冷适应的指标和评价标准。 姚家邦 刘友梅 张是敬 安国印 曹德康关键词:耐寒力 冷适应 不同季节冷致血管舒张时甲皱微循环的观察 被引量:1 1990年 利用WXH—1型微循环观察仪和自行设计的致冷装置,我们在23~25℃实验室内进行了春秋季局部连续致冷过程中人体甲皱微循环的观察,同时用热电偶测量甲皱皮肤温度。以期能建立有关的实验方法,为从微循环方面探讨冷致血管舒张的机理提供某些信息。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简便易行,致冷效果确切。在本实验条件下,冷致血管舒张时甲皱微循环形态、流态均发生明显改变。春秋季两组血流速度与皮肤温度呈高度相关。(春:r=-0.5481,n=240;秋:r=-0.5845,n=152)。微循环的直接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可提供人体肢端血管对寒冷刺激的反应性的客观依据。 杨增仁 张是敬 刘友梅 姚家邦 阎克政关键词:甲皱微循环 小黑球散热率综合评价环境冷强度的探讨 1990年 本文目的为探讨小黑球散热率(H,kcal.h^(-1))作为环境冷强度综合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紫铜质小黑球壁厚1mm,外径6cm,外喷无反光黑漆,内注105ml水,由水温自25℃降至15℃时间(h),求出H_。H与气温(Ta,℃)、风速(V,m/s)及太阳辐射(R,kcal.m^(-2).h^(-1))的回归方程为H=1.8586-.14337 Ta+.079929√(?)(25-Ta)-.020406RIa,r=.936,R^2=.875,Ia为空气隔热值(clo),可由通用方程求得。由此推导出无太阳辐射、无风情况下,H相同时的Ta,称为“等散热温度”(Equivalent Heat Loss Temperature,EHLT),EHLT=15.94-5.2449H。H及EHLT受Ta,V,R三者综合影响,作为环境冷强度综合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是存在的。 张是敬 姚家邦 吕志忠 刘友梅 杨增仁 颜培华关键词:冷环境 评价指标 冷习服对大鼠抗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996年 实验观察了冷习服及性别对大鼠重度冻伤的影响。重度冻伤后,冷习服(CA)大鼠冻足组织存活面积(TSA)较未冷习服(NCA)大鼠冻足TSA明显增高(P<0.01),雄、雌大鼠皆如此。不论冷习服与否,雌鼠冻足的TSA均高于相应雄鼠冻足的TSA,即大鼠抗冻能力存在着性别差异。这种差异还表现为NCA和CA雌鼠冻足与未冻足皮肤温度差(ΔTs)分别高于NCA和CA雄鼠ΔTs。ΔTs增高间接反映了冻区血液循环较好,这是冻足组织损伤较轻的原因之一。上述结果表明,冷习服锻炼是减轻重度冻伤损伤的简单有效方法。在研究冷冻损伤的实验中,应排除性别差异的影响。 刘嘉瀛 杨增仁 李凤芝 刘友梅 颜培华 张是敬关键词:冷习服 皮肤温度 低氧条件下冻伤对大鼠血浆中冷凝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97年 在模拟海拔6000m低氧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双后足冻伤对大鼠新鲜血浆和致冷血浆中冷凝蛋白(CIP)含量的影响。冻前平原冻伤组(FN)和急性缺氧冻伤组(FAH,冻前在模拟6000m高度停留4h)大鼠新鲜血浆中CIP含量分别为109.1±8.9μg/ml和110.1±6.2μg/ml(P>0.05),明显低于缺氧习服缺氧冻伤组(FHAC,模拟6000m高度每日停留4h,共4周)的135.6±7.6μg/ml(P<0.05)。冻后4、24、48和72h,FN、FAH和FHAC三组大鼠新鲜血浆和致冷血浆中CIP含量均明显增高,除个别时间点外,FAH和FHAC组新鲜血浆中CIP含量均高于FN组。FN、FAH和FHAC三组大鼠致冷血浆中CIP含量均比相应时间点新鲜血浆中CIP含量约高3倍以上。上述结果表明CIP可能是一种应激蛋白,缺氧习服、冷损伤、冷冻过程中的低氧暴露及血浆冷藏均可使CIP生成增多。 孙方人 刘嘉瀛 刘友梅 李凤芝 杨增仁 颜培华 张是敬关键词:冻伤 缺氧 冷习服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适应性改变与抗冻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5 1997年 本文观测了冷习服大鼠及其冻伤后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某些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习服组比,冷习服鼠循环血中VEC计数显著增加,血中6-keto-PGF1α和TXB2含量明显升高,而T/P比值接近,血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活性减低。冻伤后未习服组这些指标除ACE显著降低外,其余均急剧升高;而冷习服组仅见短暂轻微的改变或改变不明显,且其冻足组织活存面积亦显著增加。表明冷习服后,VEC发生了代谢更新率加快、功能增强的适应性改变。 杨增仁 刘嘉瀛 颜培华 刘友梅 李凤芝 孙方人 张是敬关键词:冷习服 冻伤 血管内皮细胞 抗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