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庆

作品数:27 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省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结核
  • 8篇结核性
  • 7篇动脉
  • 7篇膜炎
  • 7篇脑膜
  • 7篇脑膜炎
  • 7篇结核性脑膜炎
  • 5篇动脉狭窄
  • 5篇细胞
  • 5篇颅内
  • 5篇颅内动脉
  • 5篇脑脊液
  • 4篇卒中
  • 4篇卒中患者
  • 4篇颅内动脉狭窄
  • 4篇肺结核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机构

  • 27篇河北省胸科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秦皇岛市公安...

作者

  • 27篇张庆
  • 8篇何红彦
  • 6篇陈颜强
  • 5篇张雪萍
  • 5篇郑立恒
  • 5篇邵艳新
  • 5篇李军霞
  • 4篇白洪忠
  • 4篇吕翠环
  • 4篇李雯
  • 4篇殷智晔
  • 2篇于红艳
  • 2篇王永军
  • 2篇马爱蕊
  • 2篇张红漫
  • 2篇原淑鸿
  • 2篇郭欣
  • 2篇李新霞
  • 2篇王惠青
  • 2篇查月芳

传媒

  • 7篇河北医药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改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9年
周晓映于红艳原淑鸿张庆王惠青张红漫李新霞
关键词:肺结核T淋巴亚群NK细胞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几种病原诊断检测技术的应用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学检测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结脑患者60例(结脑组)和非结脑患者70例(非结脑组)的脑脊液标本,同时进行离心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玻片离心改良抗酸染色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脑组标本中,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快速培养、FQ-PCR检测、玻片离心改良抗酸染色法的检出率分别为11.7%(7/60)、6.7%(4/60)、48.3%(29/60)、61.7%(37/60)。非结脑组中2例玻片离心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玻片离心改良抗酸染色法检出率高于其他3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能发现细胞内抗酸杆菌,应用该种方法检测,4例结核菌培养阳性患者的8份脑脊液标本均为阳性。结论玻片离心改良抗酸染色法操作简便、快速,可明显提高脑脊液中抗酸杆菌的检出率,既能检出细胞外抗酸杆菌,也可检出细胞内抗酸杆菌,此方法可能有助于提高病原检测的阳性率,值得进一步探讨其在结脑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何红彦殷智晔李敬张庆邵艳新郑立恒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
缺血性卒中患者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危险因素与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按颅内动脉狭窄的部位分两组(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组),对可能影响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在收缩压、吸烟史、饮酒史、卒中史、出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短期预后、血肌酐、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与高血糖(OR=1.135,95%CI:1.003~1.284)、卒中史(OR=1.133,95%CI:1.007—1.276)、短期预后(OR=5.987,95%CI:1.441~24.873)有关,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与吸烟史(OR=0.003,95%CI:0.000~0.376)、血肌酐(OR=0.509,95%CI:0.328~0.790)、高甘油三酯(OR=0.054,95%CI:0.004—0.645)、高LDL—C(OR=0.096,95%CI:0.015~0.608)有关。结论血管性危险因素对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所施加的效应是不同的。
陈颜强张雪萍白洪忠郑立恒张庆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0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异烟肼。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的转归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脑脊液生化检测指标恢复时间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张庆李洁何红彦马爱蕊孟艺哲李敬
关键词: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结核性脑膜炎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QT间期离散度及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心室晚电位 (VLP)、QT间期离散度 (QTd)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检测 30例冠心病患者的HRV ,LVP ,QTd和LVEF ,与正常组 30例进行对照。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HRV ,VLP ,QTd和LVEF 4项指标密切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HRV ,VLP ,QTd ,LVEF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4项指标显著相关。
宋艳东张庆李洁
关键词: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QT间期离散度左室射血分数
结核性脑膜炎15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及诊断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对15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亚急性、慢性起病133例(85.81%),合并颅外结核病灶140例(90.32%);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89.68%),头痛(76.77%),恶心、呕吐(61.94%),脑膜刺激征阳性(63.87%);脑脊液检测显示细胞数(81.74%)轻中度增高、蛋白增高(87.06%)、糖(85.81%)及氯化物(87.06%)降低;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学反应128例(82.58%);脑脊液结核菌培养阳性15例(9.68%),抗酸染色涂片阳性32例(20.6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测缺乏特异性,病原学检出率低,早期诊断困难。脑脊液混合细胞学反应高度提示结核性脑膜炎可能。
何红彦殷智晔邵艳新李军霞吕翠环张庆
关键词:结核
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脑脊液细胞内外结核杆菌的临床应用
何红彦张庆李洁吕翠环郑立恒殷智晔李军霞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致死性肺外结核之一,有很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其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诊断。该研究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脑脊液细胞内外的抗酸杆菌,并探讨该种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该研究采用的改良抗酸...
关键词: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抗酸杆菌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7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和无颅内动脉狭窄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及短期神经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 174例患者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118例(67.8%),平均年龄(63.89±11.17)岁,合并高血压病120例(68.9%),冠心病62例(35.6%),高脂血症98例(56.3%)。冠心病、糖尿病是颅内动脉狭窄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无颅内动脉狭窄组的患者血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高、短期神经功能改善好。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比率高,颅内动脉狭窄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多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无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血HDL高,短期神经功能改善好。
陈颜强张雪萍李雯张庆郑立恒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
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抗凝治疗被引量:3
2008年
张庆高旭光
关键词:脑梗塞抗凝药肝素
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短期神经功能改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短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374例急性ICVD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按是否颅内动脉狭窄分2组(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组),前者再分单支动脉狭窄和多支狭窄组,比较各组短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对可能影响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的ICVD患者234例(62.6%),患者短期神经功能评分差(P=0.015,t=-2.730);发现糖尿病、冠心病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26,P=0.014)、(OR=2.609,P=0.008);冠心病、高三酰甘油(CHO)是颅内动脉多支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33,P=0.001),(OR=3.062,P=0.015)。结论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ICVD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改善差,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预防ICVD。
陈颜强张雪萍王永军白洪忠张庆李雯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神经功能缺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