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权
-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功能改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①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5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重型三组,分别通过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及纤维蛋白原(FBG)值,并与39例健康对照组比较。②治疗10d后,将53例分为GOS1~3分和4—5分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PT、APTF、FBG值。结果①各型颅脑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显著降低(P〈0.05),且随伤病情加重而下降,FBG值显著升高(P〈0.05),且随伤情加重而升高。②治疗10d后1—3分组较4~5分组入院时FBG值显著升高(P〈0.05),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患者凝血功能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FBG值与损伤轻重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对早期判断伤情及评估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 马宝瑞张占权潘建勋
- 关键词:颅脑损伤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
- 综合性卒中单元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综合性卒中单元在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临床前瞻性研究的原则,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9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卒中单元治疗组(n=154)、普通病房对照组(n=136),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本情况(包括NIHSS评分、GCS评分)、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等指标。结果卒中单元组在平均住院日时间、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后3个月GOS评分的比价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费用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综合性卒中单元治疗可减少住院时间并改善预后,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汤旭东张占权李雅娟李小虎
- 关键词: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
- 小儿急性大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一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患儿女,3岁3个月,因“高处坠落后左额顶部疼痛20h伴非喷射状呕吐2次”入院。入院前20h,患儿从家长肩膀上坠落(高约160 cm),左侧额顶部着地。左侧额顶部出血、疼痛,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肢活动自如,除短时哭闹外无异常。自行左额顶部压迫止血后,未进一步处理。次日凌晨2∶00,患儿诉口渴,饮水后非喷射状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余无其他不适,未重视;8∶50,患儿上学后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非喷射状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 孙永胜张占权赵志宏王佃晖陈日升吉继华马宝瑞马存根
- 关键词:胃内容物压迫止血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小儿急性
- 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详细了解远外侧入路的手术相关显微解剖.方法 通过对10具尸头双侧模拟远外侧手术入路进行逐层解剖,了解其毗邻关系及重要结构对术野显露的影响.结果 枕下肌群主要为三层肌群,枕动脉走行于头夹肌的深层,位于头最长肌的浅层或深层,头夹肌可作为寻找枕动脉的解剖标志.枕动脉在出二腹肌沟时直径为(2.0±0.2)mm,在上项线水平直径为(1.2±0.3)mm.椎动脉位于枕下三角底,由静脉丛包裹,在入颅前常发出肌支和脑膜支,其在入颅分别为(9.5±6.1)mm和(16.0 ±8.0)mm后,发出脊髓后动脉(PS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在双侧椎动脉汇合前(5.7 ±4.8)mm发出脊髓前动脉(ASA).磨除后内1/3枕骨髁,可将手术视角从传统枕下入路的(43.0±11.2)°增加到(6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磨除颈静脉结节又可使手术视角增加到(68.0±10.2)°,但与磨除枕骨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熟悉枕下肌群解剖层次及与枕动脉和椎动脉的解剖关系对于保护这些动脉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枕骨髁、颈静脉结节、舌下神经管、后组脑神经和椎动脉及其分支等重要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有助于安全显露并切除延髓前外侧病变.磨除枕骨髁后内1/3可增加对术区的显露,磨除颈静脉结节又可额外增加术区的显露.
- 张占权潘建勋马宝瑞赵志宏王磊雷振伟张培军施铭岗佟小光
- 关键词:神经系统显微外科手术远外侧入路
- 高压力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血肿8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压力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为脑室内血肿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选取我院收治的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88例患者,应用高压力脑室外引流治疗,同时应用腰大池引流及腰穿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58例,女性30例,单纯脑室内出血11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4例(脑实质内血肿量〈30mL),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22例(脑实质内血肿量〈30mL).
- 张占权赵志宏马宝瑞
- 关键词:脑室内血肿引流治疗疗效分析高压力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 穿刺抽吸与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 2011年
- 本研究通过比较YL—1型穿刺针法和小骨窗开颅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评价二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入选标准:①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CT(或CTA)证实排除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引起的出血;②均有意识障碍及锥体束征阳性表现,无高颅压危象或脑疝形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5分;
- 杨修昭齐志江杨富杨启厚张占权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治疗穿刺抽吸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小骨窗开颅动静脉畸形
- 比较分析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及常规开颅术对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4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开颅术和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两种治疗方式下,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小;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颅术相比较,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效果更佳,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小,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小。
- 赵志宏潘建勋张占权马宝瑞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
- 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0例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外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并去除额颞顶部大骨瓣外减压,清除各种颅内血肿和挫灭失活坏死脑组织。结果:伤后1年随访,生存75例,其中50例(55.5%)预后良好,中残15例(16.6%),重残5例(5.5%),植物生存2例(2.2%),死亡18例(20.0%)。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80例(88.89%),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10例(11.11%)。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 马宝瑞张占权潘建勋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外伤大骨瓣
-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诊断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了解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21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及MRI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及MRI所见。结果21例中脊髓圆锥均低于L2椎体平面以下。其中,4例表现为单纯脊髓圆锥低位;5例伴有脂肪脊髓脊膜膨出;2例伴有脊膜膨出;3例伴有先天性背部皮毛窦;7例合并有椎管内肿瘤,其中脂肪瘤2例,畸胎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皮样囊肿1例。结论MRI是脊髓栓系综合征最有效的检查方法,能明确显示脊髓圆锥的位置、形态及伴发畸形,对诊断TCS具有重要价值。
- 袁雁雯张占权
-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磁共振成像脊髓圆锥
-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时段手术预后分析
- 2022年
- 就亚急性硬膜下血肿(Subacute subdural hematoma;SSH)不同时段手术预后予以分析。方法:分析我院2017月2月至2021年8月收入的患者资料,确定符合研究标准的62例SSH患者为研究目标,基于患者受伤时间及患者个人因素不同分别在伤后3~ 5d、5~7d以及超过7d相应时段有手术指征者展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各手术时间段恢复良好率、死亡率指标水平对比差异强烈,均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强烈,未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SSH是一种病情危重且具备较高死亡风险的疾病,临床需熟练掌握此类患者手术治疗指征,针对符合手术治疗条件者,建议手术时机选择伤后3~ 5d进行,具体实施则基于临床实际情况。
- 赵志宏张占权潘建勋王磊雷正伟
- 关键词: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