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刚

作品数:35 被引量:127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地电
  • 14篇大地电磁
  • 12篇电性
  • 12篇电性结构
  • 10篇电性结构特征
  • 10篇结构特征
  • 6篇龙门山
  • 6篇测深
  • 5篇壳幔
  • 4篇电磁测深
  • 4篇龙门山构造带
  • 4篇磁测
  • 4篇大地电磁测深
  • 3篇电阻率
  • 3篇阻抗张量
  • 3篇构造带
  • 2篇地壳
  • 2篇地震
  • 2篇地质
  • 2篇电磁法

机构

  • 27篇成都理工大学
  • 18篇西南科技大学
  • 3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四川省蜀通岩...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贵州理工学院
  • 1篇四川省核工业...
  • 1篇中国石油宝鸡...
  • 1篇四川省冶勘设...

作者

  • 35篇张刚
  • 23篇王绪本
  • 14篇罗威
  • 9篇罗皓中
  • 7篇蔡学林
  • 7篇郭紫明
  • 6篇皇健
  • 4篇徐玉聪
  • 4篇张伟
  • 3篇庹先国
  • 2篇陈梦君
  • 2篇李德伟
  • 2篇赵学钦
  • 2篇于常青
  • 2篇张春虹
  • 2篇李德伟
  • 1篇李大虎
  • 1篇瞿辰
  • 1篇陈兴长
  • 1篇李怀良

传媒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物探与化探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2014年中...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地震学报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高教研究(西...
  • 1篇工程地球物理...
  • 1篇2018年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西三江构造带电性结构特征——以福贡—巧家剖面为例被引量:8
2020年
为查明滇西三江构造带及邻区复杂的构造特征,并揭示该区深部电性结构,沿福贡—巧家布设了一条长约410 km的大地电磁剖面.共观测到61个物理点,其中宽频大地电磁测点41个,长周期大地电磁测点20个.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反演,得到了沿剖面的壳幔电性结构模型.并结合研究区内区域地质资料及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对剖面所经过的各个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及主要断裂带进行了综合解释.电性结构模型揭示沿剖面地壳电性层次复杂,深部电性结构由西往东呈分块展布,横向变化大,壳内广泛发育低阻异常.在中甸构造带(香格里拉地块)和盐源—永胜构造带深部壳幔存在大规模低阻异常,这可能与地下局部熔融体和地热流有关;康滇构造带壳幔存在大规模高阻异常,表明地壳中曾经有地幔物质侵入;在大凉山构造带地下10~50 km深处存在一呈横向“半月形”展布的低阻体,电阻率值不满10Ωm,结合地质资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推测该低阻体成因应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管道流”有一定关联.
罗愫罗愫于常青张刚瞿辰瞿辰田镇瑜皇健
关键词:大地电磁电阻率电性结构特征
龙门山构造带壳幔电性结构特征及其与汶川、芦山强震关系被引量:16
2018年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构造带是研究青藏高原地壳物质向东侧向挤出的焦点地区.为探索龙门山构造带活动构造特征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本文通过布置垂直龙门山构造带南段芦山地震震源区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运用多种数据处理手段,得到研究区可靠的电性结构,并通过与已有龙门山中段和北段剖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存在明显的低阻异常带——松潘岩石圈低阻带,该低阻异常带沿龙日坝断裂—岷山断裂—龙门山后山断裂分布,形成松潘—甘孜地块向扬子地块俯冲的深部动力学模式,通过统计研究区的历史强震,发现震源主要沿低阻异常带东侧分布,同时,低阻异常带也是低速度、低密度异常带,松潘岩石圈低阻带可能是扬子地块的西缘边界;(2)青藏高原物质东移过程中,受到克拉通型四川盆地的强烈阻挡,龙门山构造带表层块体和物质发生仰冲推覆,表现为逆冲推覆特征的薄皮构造,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物质向龙门山构造带岩石圈深部俯冲,印支运动晚期,扬子古板块持续向华北板块俯冲,在上述构造运动作用下,呈现出刚性的上扬子地块西缘高阻楔形体向西插入柔性青藏块体的楔状构造;(3)根据电性结构推断,芦山地震受到深部上里隐伏壳幔韧性剪切带向上扩展的影响,构成芦山地震的深部主要动力来源;汶川地震的发生,在龙门山南段形成应力加载区,是触发或加快芦山地震孕育发生的另一个动力来源.
王绪本张刚周军李德伟罗威胡元邦蔡学林郭紫明
关键词:龙门山构造带大地电磁电性结构
球坐标系下三维大地电磁正演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大地电磁正演理论研究热点一直以来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但在剖面足够长、探测深度足够大的情况下,传统的笛卡尔坐标系数值模拟方式难以准确拟合地球曲率形态.本文研究了基于球坐标系的三维大地电磁正演,推导了交错网格有限差分三维正演公式,与一维解析解和三维标准模型测试对比,验证了正演算法的正确性.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对比分析球坐标和笛卡尔坐标系正演结果表明:球坐标系模拟更合理,避免了传统笛卡尔坐标拉伸投影所引入的误差,可代替目前的笛卡尔坐标模拟方法.基于球坐标和笛卡尔坐标系的三维大地电磁正演响应值随着频率变低差异越明显.球坐标和笛卡尔坐标计算结果差异度与频率、模型结构和电阻率有关.本文模型计算结果在数万秒周期处已出现接近10%的差异,对于较大尺度的长周期大地电磁,地球曲率的影响不能忽略.
罗威王绪本王绪本王堃鹏张刚
关键词:球坐标有限差分
龙门山构造带中北段及邻区壳幔三维电性结构特征
龙门山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与四川盆地的交界处,北东与西秦岭构造带相连,南西与康滇南北构造带相接,该区域的地球深部结构及其动力学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揭示龙门山中北段及邻区地质结构、地表构造变形与深部电性结构之间的关系,...
王绪本张刚罗威罗皓中
关键词:动力学机制
文献传递
利用地磁场资料对深部结构探测的研究
地磁数据的采集是依托于长周期大地电磁仪数据采集时的磁场分量,采用的仪器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与空间局空间研究所里维中心研发生产的LEMI-417。由于采用对低频信号更敏感的磁通门磁力仪,在低频和甚低频段比常规宽频大地电磁仪有...
张召彬王绪本张刚郭紫明徐玉聪汪昱
关键词:地震
文献传递
2013年三台M_(S)4.7地震震源机制及发震构造研究
2021年
2013年2月19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发生M_(S)4.7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基底断裂绵阳—三台—大足断裂与蒲江—三台—巴中断裂的交会区域。基于地震目录、震相报告和波形等资料,对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采用近远震联合波形反演求解主震震源机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该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分析。余震序列重定位的空间展布方向为NW-SE向,与节面Ⅰ走向吻合,认为此次地震发震断裂走向为NW-SE,倾向为NE,且破裂面近于直立,发震断层在近NS向的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作右旋走滑错动。实地调查中未见地表破裂及地表断层行迹,认为发震构造为一隐伏断裂。重定位及通过近远震联合反演所得震源深度分别为21.6和19 km,震源深度与调整过程中,四川盆地川中地块内隐伏于前震旦恹纪结洃晶基底中的高角度断裂重新活动的结果。
刘岁海吕锦雄赵学钦张刚文明如
关键词:震源机制发震构造
磁场相关性在远参考大地电磁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首先分析了基站存在不同噪声强度时,远参考大地电磁对测深曲线的影响,发现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常规远参考大地电磁数据对测深曲线质量的提升有限,不能满足后续资料处理的要求;然后对攀西地区实测磁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认为最远相隔40km的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点的各个磁道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提出利用基于参考站与基站之间磁场相关的远参考大地电磁法来筛选功率谱,避免了常规远参考大地电磁法仅关注噪声与信号之间、或者基站噪声与参考站噪声之间的非相关性,却未考虑基站与参考站磁场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这一局限,以达到去除磁场噪声的目的。实验数据及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基于磁场相关的远参考大地电磁法效果优于常规远参考大地电磁法,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张刚庹先国王绪本高嵩丁明涛
关键词:大地电磁
龙门山造山带中段前山及中央断裂带电性结构特征
<正>龙门山造山带是中国大陆地壳中的主要造山带之一,其内部组成与构造十分复杂,独具特征。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为了研究龙门山造山带主要断裂带的电性结构,项目组于2009年对位于北川-映秀断裂带(中央断裂带)的WFSD...
皇健王绪本张刚郭紫明徐玉聪
文献传递
分布式大地电磁测深曲线的定量优选方法研究
张刚王绪本李德伟夏时斌罗威吴文清
地球物理勘察技术在地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思考与探索
2018年
地球物理勘察技术课是地质工程专业中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地球物理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学校实际,认为对非地球物理专业学生应该加强课程内容的更新、增加实验课时数、并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建立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的教学体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张刚陈兴长汪建中
关键词:地质工程教学研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