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光楚

作品数:13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杂种
  • 4篇麻竹
  • 4篇丛生竹
  • 3篇育种
  • 3篇竹子
  • 3篇组培
  • 3篇无性系
  • 3篇开花
  • 2篇育种工作
  • 2篇实生
  • 2篇实生苗
  • 2篇培养基
  • 2篇无性系选育
  • 2篇快繁
  • 2篇快繁技术
  • 1篇选育
  • 1篇选育研究
  • 1篇诱导开花
  • 1篇育苗
  • 1篇杂交

机构

  • 13篇广东省林业科...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福建省林业厅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篇张光楚
  • 9篇王裕霞
  • 5篇李兴伟
  • 3篇傅懋毅
  • 2篇谭源杰
  • 2篇陈富枢
  • 1篇谢锦忠
  • 1篇陈永燕
  • 1篇李岱一
  • 1篇陈雨生
  • 1篇王润辉
  • 1篇杨爱国

传媒

  • 6篇竹子研究汇刊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广东林业科技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丛生竹次生枝采萌圃促萌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采用截顶留母竹高度 (节数 )、秆基芽眼处理和施用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 (含 6 -苄基嘌呤(BA) +萘乙酸 (NAA)的 MS培养液 )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 ,分别对绿竹、孝顺竹和青皮竹 3个丛生竹种的次生枝采萌圃的促萌技术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中的绿竹次生枝采萌圃的持续经营技术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1)采用留母竹高度为 7节 ,损伤母竹秆基全部芽眼 ,并从 4月中旬开始 ,根据竹种配合施用 5次剂量均为 1L·丛 -1的 BA+NAA不同质量浓度的 MS营养液 ,即绿竹每升含 2 mg BA+1mg NAA,孝顺竹每升含 10 mg BA+1mg NAA,青皮竹每升含 5mg BA+1mg NAA等技术措施 ,该 3个丛生竹次生枝采萌圃 ,每年每公顷可分别获得品质好的次生枝 14 250 0枝、114 0 0 0枝和 540 0 0枝 ;(2 )对上述的绿竹次生枝采萌圃按照竹丛内密度为 3株·丛 -1,丛内结构保持 1龄竹∶ 2龄竹为 2∶ 1,留母竹高度为 7节等技术措施进行改造 ,每年每公顷可获得次生枝 16 0 50 0枝 ,比每年重新营建采萌圃的方法增产 13%左右 。
谢锦忠傅懋毅张光楚李岱一陈秀梅
关键词:丛生竹育苗
麻竹组培苗开花的诱导及其花cDNA文库的构建
为诱导竹子在组培条件下开花,将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种子在MS基本培养基上萌发的幼苗分别培养于含不同浓度组合的BA或/和KT的含2%蔗糖和10%椰乳的MS固体培养基中,观察细...
陈永燕张光楚李德铢田波
文献传递
杂种撑麻7号竹的组织培养研究被引量:24
2003年
对28年生的撑麻7号竹的离体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降低培养基中大量元素用量,提高BA质量浓度有利于形成丛芽;在按正交设计的9组增殖培养基中,芽的增殖率差异不显著,芽的生长量相差近4倍,而且凡配方中加有KT的苗的生长均比同质量浓度BA而未加KT的苗要好,表明KT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经反复试验比较,认为3 4MS(m)+BA2mg·L-1+KT1 25mg·L-1较适合增殖培养;还发现试管苗在萌发新芽时最易生根,采取先将苗生根培养20~30d后,转入增殖培养5~7d,可以使苗同步地萌发新芽,此时再将苗转入生根培养,采取2次生根的办法使生根率达到78 2%,从而解决了试管苗生根时大量死亡的问题。
张光楚王裕霞
关键词:培养基生根率离体快繁技术
竹子育种工作现状及前景被引量:41
1998年
回顾20多年的竹子育种工作,指出主要成绩是:(1)培育出一批优良杂种,这些杂种生长旺盛,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种植面积约有666公顷。(2)竹子的组织培养技术逐渐完善,组织培养与常规育苗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繁殖苗,从而可解决优良品种繁殖难、传播难的问题。(3)几种竹子在试管里多次开花,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组织培养促进竹子开花、保存开花材料,竹子育种工作的水平有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4)竹子无性系选育工作开始起步,通过调查发现,现在普遍栽培的品种中,无性系间无论形态、产量、竹笋的风味等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开发利用现有优良无性系是比较现实的一种获得遗传增益的好方法。竹子遗传改良工作今后着眼于定向培育营养价值高、风味好的笋用竹种,抗旱、耐久、纤维素含量高的纸浆竹种及观赏性强的园林竹种。而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成年竹的组织培养、试管苗花质量的改善及鉴别优良无性系的简便方法。
张光楚王裕霞
关键词:杂种
麻竹实生苗无性系选育的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报道了对麻竹实生苗生长状况和实生苗无性系选育方法的研究。通过人工授粉获得麻竹种子 ,用圃地培植及无菌播种组培两种方法培育麻竹实生苗无性系 ,结果表明 :1 )收集优良开花母株 ,利用人工授粉方法取得麻竹种子 ,可为优良无性系选育培育较为优良的实生苗群体 ,有利于提高选育的有效性 ;2圃地培植的实生苗无性系在 1 6个月龄和 2 8个月龄时的生长显著相关 ,1 6个月龄时进行较大强度的无性系筛选 ,可靠性较大 ;3提早分株种植能加快实生苗无性系的总体生长与繁殖 ,利于加快无性系选育的进程 ;4无菌播种组培条件下 ,组培中无性系的生长特性与其移栽圃地后的生长特性十分相关 ,各无性系固有的生长特性在培养的 3~ 6个月间逐渐表现 ,可在此时进行离体早期选择。
王裕霞张光楚李兴伟傅懋毅
关键词:麻竹实生苗无性系离体培养生长性状
竹子育种工作近况被引量:16
2000年
张光楚
关键词:育种开花竹子
麻竹实生苗无性系的组培繁殖及其生长被引量:12
2000年
对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所得的麻竹种子,经无菌发芽增殖培养而成的实生苗无性系进行组织培养繁殖试验及生长观察。结果表明,同一培养基中的各无性系之间增殖、生长状况各不相同,在芽萌发后的培养过程中,一部分无性系逐渐褐化死亡,一部分无性系生长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经3个月的培养,各无性系的基本生长特性能得到体现,3个月后增殖速度较快、生长健壮的无性系,在以后的增殖培养过程中能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按其在培养中的生长状况,可将无性系划分为 5个类型,其中第一类无性系增殖能力强、植株生长健壮,平均增殖系数为1.93倍~3.73倍,最高达6.6倍;平均生根率为38.7%~86.9%,其中58号无性系有的处理高达100%,它们是适于组培繁殖的优良类型。
王裕霞张光楚
关键词:麻竹组培繁殖
竹子试管苗开花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6
2001年
麻竹试管苗经 3年在高浓度 BA的培养基中培养 ,保存下来的 16个无性系都出现开花现象 ,开花迟早跟无性系的繁芽能力有关 ,繁芽能力强的无性系较早开花 ,繁芽能力弱的无性系较迟开花。但这样诱导出来的花质量不好 ,不能用于授粉。当降低培养基中 BA的用量 ,增加 KT、NAA、椰乳 ,使花芽在营养比较丰富的培养基上培养 ,花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但也伴随着出现书柜生殖生长向营养生长逆转的现象 ,逆转的程度与 KT的用量有关 ,当 KT0 .5 mg/l时只表现花枝增长 ,当 KT1.2 5 mg/l时 ,花枝上长出许多新的营养枝。这一现象表明细胞分裂素 BA、KT在竹子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完全相同的 ,BA有利于花芽分化 ,而 KT则有利于营养生长的改善。
张光楚王裕霞
关键词:试管苗诱导开花繁殖能力培养基
优良丛生笋用竹及杂种竹竹笋品质评价的研究被引量:28
2005年
该文报道对同一栽培条件下的10种优良丛生笋用竹及4种杂种竹竹笋品质评价的研究结果。通过对各种竹笋的鲜食品质、加工性能及营养成份含量的综合评价,评选出三类优良竹种:第一类为优良鲜食型笋用竹种,包括版纳甜竹、云南甜竹、麻版1号竹,其鲜笋鲜食品质最好,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笋期长,产量高,但加工成干笋色泽欠佳;第二类为优良加工型笋用竹种,包括麻竹、毛麻1号竹、毛笋竹,其竹笋加工成干笋色泽最佳,笋体大,易加工,产量高,但鲜食品质较差,营养成分含量一般或较差;第三类为鲜食和加工兼用的优良竹种,包括撑篙竹、大头典竹、绿竹、吊丝竹、吊麻5号竹、撑麻7号竹,其竹笋鲜食品质及加工性状均较好,营养成分含量一般或较好,这些竹种的竹材材质较好,生长适应性较强、较抗寒,作为笋材两用竹在粤北以北的地区推广种植潜力大。
王裕霞张光楚李兴伟
关键词:丛生竹
关于杂种撑麻7号竹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报道了关于杂种撑麻7号竹的生态习性、生长规律、生长量、材性、竹笋的食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表明该杂种适应性较强,可以笋、材两用,适合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普遍栽培,并介绍了笋、材两用林的栽培技术。
张光楚陈富枢
关键词:杂种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