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楠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林业三项工程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林业局森林认证试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杨树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砖
  • 2篇水岸
  • 2篇土壤
  • 2篇两栖
  • 2篇两栖类
  • 2篇两栖类动物
  • 2篇护坡
  • 2篇护坡结构
  • 2篇复合生态
  • 2篇复合生态系统
  • 1篇低温层积
  • 1篇新梢
  • 1篇新梢生长
  • 1篇新梢生长量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地
  • 1篇养分

机构

  • 11篇江苏省林业科...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作者

  • 11篇张亚楠
  • 7篇李冬林
  • 7篇江浩
  • 6篇丁晶晶
  • 6篇王磊
  • 5篇万欣
  • 5篇王火
  • 4篇季永华
  • 4篇何冬梅
  • 1篇张敏
  • 1篇金雅琴
  • 1篇夏重立
  • 1篇黄利斌

传媒

  • 6篇江苏林业科技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经济林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种梾木苗期育苗试验初报被引量:6
2014年
对7种梾木属植物的种实性状、休眠解除、1年生幼苗生长动态及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6种外来梾木属植物种实经360 d的低温沙藏处理后基本解除休眠,发芽率82% ~ 93%,毛梾种实含油量高,低温沙藏催芽处理89 d后的种实发芽率为45%.低温处理后的种实每年2月中下旬开始萌动,3月中下旬陆续出土,发芽持续时间15~20 d,为出土萌发.1年生苗平均高生长量以欧洲红瑞木最大(94.13 cm),其次是粗叶梾木(93.75 cm);圆锥梾木、毛梾、熊果梾木和斜叶梾木1年生苗高生长量中等,当年高生长量分别为80.62,78.42,77.81 cm和77.63 cm;多花梾木1年生苗平均高生长量最小(41.30 cm),初期生长速度较慢.熊果梾木、斜叶梾木、圆锥梾木、粗叶梾木、欧洲红瑞木、毛梾6树种的高生长曲线十分接近,S型曲线非常明显,属于前期生长型;多花梾木的年高生长非常小,S型曲线变化不十分明显.7种植物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适于在我国南方引种育苗和扩大栽培.
李冬林季永华丁晶晶张亚楠江浩万欣
关键词:梾木育苗试验生长节律适应性
毛梾种子低温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及其与发芽的关系被引量:13
2014年
为了分析毛梾种子内源激素与发芽的关系,以了解种子休眠的内在机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了毛梾种子低温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IAA在层积处理初期剧烈降低,层积处理持续一段时间后IAA含量显著升高,但层积处理后期IAA含量下降,IAA/ABA比值的变化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种子中的ABA在层积处理前期较高,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含量趋于下降;GA1/3的变化相对较为平稳,尽管有一定的波动,但整体呈逐渐增高的趋势;ZRs含量变化幅度很小,接近一条直线;iPAs含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在整个处理期内呈"M"形曲线变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AA含量与IAA/ABA比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ABA含量与ZRs/ABA比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iPA/ABA比值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种子经层积处理后其发芽率与发芽势均明显上升,且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未经层积处理的种子其发芽率为0;层积处理180 d毛梾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最大,分别为41.34%、36.13%。文中据此推断,要解除毛梾种子的深休眠,最好对其低温层积处理150 d以上。
李冬林张亚楠金雅琴夏重立
关键词:毛梾种子内源激素低温层积发芽
苏北淤泥质盐碱地造林技术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田间试验法,对白蜡(Fraxinus chinensis)、苦楝(Melia azedarach)、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等12个乔灌木树种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并对不同造林地土壤含盐量和p H值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技术进行春季造林,12个供试树种造林成活率均达90%以上,但各树种的造林保存率差异显著,变化幅度为18.9%~100%,其中造林保存率在90%以上的树种有白蜡、榉树(Zelkova serrata)、苏柳172(Salix×jiangsuensis CL‘J—172’)、苦楝、女贞(Ligustrum lucidum)、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造林对土壤含盐量和p H值影响较大,与常规技术相比,采用"换土+覆膜"和"隔盐+盖草"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含盐量,明显提高造林保存率,促进树木新梢生长,其造林保存率由83.0%分别提高到94.6%和96.1%。
季永华丁晶晶张敏张亚楠姜鸿爱戴蔚
关键词:盐碱地造林技术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新梢生长量
溧水东庐山麻栎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南京溧水东庐山麻栎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麻栎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现偏态性,Ⅰ级幼苗数量较少,Ⅱ级幼苗贮备不足,年龄结构为衰退型;(2)静态生命表中,Ⅰ、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值,而Ⅶ、Ⅸ龄级的死亡率最大,种群生命期望随龄级增加依次递减。(3)种群大小结构表现为中龄、大树所占比例较多,而幼树及老龄个体数量都较少,存活曲线呈现衰退型种群的变化特征。(4)利用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_δ)、Cassie指标(C_a)、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标(m*/m)等指标对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表明麻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
李冬林张亚楠张存宽俞春萍王燕
关键词:麻栎种群结构
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水岸护坡自下而上分割为水生植物抑藻区、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和近水休闲赏景区;水生植物抑藻区位于常水位线以下的深水区,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两栖类动物...
王磊李冬林丁晶晶万欣张亚楠江浩王火何冬梅
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拟生态水岸护坡结构,水岸护坡自下而上分割为水生植物抑藻区、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湿生软体动物定居区、临水垂直绿化点缀区和近水休闲赏景区;水生植物抑藻区位于常水位线以下的深水区,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两栖类动物...
王磊李冬林丁晶晶万欣张亚楠江浩王火何冬梅
文献传递
杨农复合经营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2015年
以杨树纯林和杨农复合林2种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林木、农作物(林下植被)、土壤、凋落物各组分的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杨树纯林和杨农复合林的碳储量分别为(101.59±8.1),(116.65±10.3)t/hm2。在2个生态系统中林木及土壤碳储量均占总量的90%以上。杨农复合林凋落物和林下植被碳储量所占比例约为6%,是杨树纯林的2倍。林木碳储量、农作物(林下植被)碳储量均为杨农复合林较高;杨农复合林土壤碳储量仅在中间层(10-25,25-50 cm)显著高于杨树纯林;凋落物碳储量2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对纯林,农林复合系统具有较高的吸收和固碳能力。
江浩季永华王磊张亚楠
关键词:杨树土壤碳储量
城市森林对大气颗粒物(尤其PM_(2.5))调控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6年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其中PM2.5备受关注,如何有效降低PM2.5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阐述了城市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减尘、滞尘、阻尘等的作用机制,从植被个体层面讨论了植物叶表面形态特征对阻滞大气颗粒物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大气颗粒物对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不同树种对大气颗粒物(尤其PM2.5)的滞留能力;从森林植被层面分析了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植被类型阻滞大气颗粒物的效益。总结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筛选区域代表树种,对各代表树种阻滞吸收颗粒物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明确各个树种单位面积吸附颗粒物的滞留量,并根据区域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针对性地挑选易于吸收相对应化学物质的植被类型。
王磊黄利斌万欣张亚楠王火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PM2.5
江苏开展森林认证试点的初步认识与思考被引量:4
2015年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森林认证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市场机制,目前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森林认证将改变世界森林的经营模式,并将对世界林产品贸易产生很大影响。该文通过对世界森林认证的发展分析,全面阐述了中国开展森林认证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影响。结合森林认证试点的情况,对江苏开展森林认证工作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江苏森林认证试点的推进对策和建议。
李冬林江浩张亚楠丁晶晶
关键词:森林认证
气象因素对南京市南郊大气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依托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的森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利用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1 a内该地区的大气PM2.5和气象观测数据,对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季节变化规律,以及气象因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对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波浪形变化,并且有2个高峰,一个高峰出现在夜间,另一个高峰出现在上午。大气PM2.5质量浓度在春季最高(平均值为89.42μg/m^3),秋、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平均值为53.27μg/m^3)。不同季节影响PM2.5质量浓度的气象因素各不相同:春季PM2.5质量浓度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冬季PM2.5质量浓度均与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气温、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
万欣王磊张亚楠王火江浩丁晶晶李冬林何冬梅
关键词:PM2.5质量浓度气象因素气温相对湿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