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永强

作品数:23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萍乡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系统性红斑
  • 6篇抗体
  • 6篇狼疮
  • 6篇红斑
  • 5篇系统性红斑狼...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5篇红斑狼疮
  • 4篇干扰素
  • 3篇蛋白
  • 3篇血清
  • 3篇体检
  • 3篇自身免疫
  • 3篇自身免疫性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细胞
  • 3篇淋巴细胞凋亡
  • 3篇免疫性
  • 3篇抗核
  • 3篇抗核抗体

机构

  • 23篇萍乡市人民医...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23篇廖永强
  • 13篇夏洪娇
  • 12篇彭可君
  • 9篇任妹
  • 5篇孟芳
  • 4篇陈波
  • 2篇胡建康
  • 2篇陈华良
  • 2篇赵勇
  • 1篇王桂良
  • 1篇何淑雅
  • 1篇肖妮
  • 1篇张勇
  • 1篇朱静茹

传媒

  • 3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化还原态改变和淋巴细胞凋亡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和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探讨氧化还原态和淋巴细胞凋亡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方法:采集40例SLE患者和40名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的静脉血,采用化学比色法...
廖永强夏洪娇彭可君刘剑荣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氧化还原态淋巴细胞
文献传递
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2008-2010年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本院ICU患者所有分离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ICU患者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例数从2008年89例上升至2010年113例。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耐药率逐年上升,头孢他啶从2008年的30.50%升至2010年的35.05%、头孢吡肟2010年升至38.94%、亚胺培南2010年升至46.24%;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稳定,2008-2010年分别为21.15%、18.82%、20.9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常见条件致病菌,临床实验室定期进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剑荣张勇廖永强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萍乡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糖水平的调查分析
2011年
目的通过对萍乡地区部分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水平的调查,了解本地区成人血糖水平的变化趋势,为临床血糖的研究与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已糖激酶法对2391例(男1343例,女95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糖进行检测并做统计分析。结果空腹血糖男、女均值分别为(5.44±0.87)mmol/L和(5.24±0.83)mmol/L,血糖平均水平随年龄递增逐渐上升,61岁~年龄组增高明显;空腹血糖异常百分比总体上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长升,男、女在21~30岁组就已出现,男性高于女性。结论成人空腹血糖水平随年龄递增呈上升趋势,高血糖检出率随年龄逐步上升。成人应定期做血糖检测,以预防及早期发现并治疗糖尿病。
彭可君廖永强孟芳任妹
关键词:健康体检人群血糖
维生素D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和血管钙化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和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的99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分为缺乏组[10μg/L≤1,25-(OH)2D3<20μg/L]、不足组[20μg/L≤1,25-(OH)2D3<30μg/L]与适宜组[30μg/L≤1,25-(OH)2D3<50μg/L],每组33例。比较3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及腹主动脉钙化(AAC)评分,并分析维生素D与各生化指标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结果适宜组IL-6、IL-10水平均低于不足组和缺乏组,且不足组低于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宜组CD3^(+)、CD4^(+)水平均高于不足组和缺乏组,CD8^(+)水平低于不足组和缺乏组,且不足组CD3^(+)、CD4^(+)水平均高于缺乏组,CD8^(+)水平低于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宜组AAC评分明显高于不足组和缺乏组,且不足组高于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与血清炎症因子、CD8^(+)呈负相关,而与CD3^(+)、CD4^(+)水平和ACC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维生素D对血液透析患者有较好的并发症预防效果,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同时对血管钙化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灏灏刘玉廖永强
关键词:维生素DT淋巴细胞血管钙化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糖尿病患者200例,按检测结果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糖尿病未合并冠心病组,比较AIP、血脂、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组间差异及其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AIP、TG、高血压史高于糖尿病未合并冠心病组(P<0.05),HDL-C明显低于糖尿病未合并冠心病组(P<0.01),空腹血糖、TC、LDL-C、年龄、吸烟史2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AIP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AIP与TG、HDL-C有显著相关性(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IP、性别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DL-C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进一步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性别矫正,AIP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为6.005(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AIP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预测指标,优于传统血脂指标。
任妹夏洪娇刘剑荣赵勇陈波廖永强
关键词: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血脂冠心病糖尿病
原核pprⅠ基因活体转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检测耐辐射奇球菌ppr I基因活体转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的氧化应激和疾病活动性指标,探讨其对SLE小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62只纯品系B6. MRL-Faslpr NJU雌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未转染组(20只),pEGFP-c1空载体转染组(20只),pEGFP-c1-pprⅠ转染组(22只),纯品系C57BL/6健康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20只)。应用活体电转染技术将pEGFP-c1空载体及pEGFP-c1-pprⅠ基因重组质粒转入SLE小鼠股前肌肉。Western blot鉴定转染后SLE小鼠外周血pEGFP-c1和pEGFP-c1-pprⅠ融合基因表达。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氧化应激标志物,ELISA法检测抗ds DNA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补体C4和C-反应蛋白。结果:(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质粒转染一周后均能在小鼠体内成功表达,且无毒副作用;(2)与未转染质粒和pEGFP-c1转染组SLE小鼠相比,pEGFP-c1-pprⅠ转染组SLE小鼠GSH含量显著升高(P<0. 01),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Carbonyls)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显著降低(P<0. 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升高(P<0. 05),血浆抗ds DNA抗体滴度和CRP含量显著降低(P<0. 01),补体C4明显升高(P<0. 05),与健康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与未转染质粒和pEGFP-c1转染组SLE小鼠相比,pEGFPc1-ppr I转染组SLE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P<0. 01),与健康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耐辐射奇球菌ppr I基因活体转染后能在SLE小鼠体内稳定表达且能调节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降低SLE小鼠的疾病活动度。
彭可君夏洪娇何淑雅廖永强
关键词:氧化应激淋巴细胞凋亡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并发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rescenticglomerulonephritis,CrGN)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5例RA并发CrGN患者(RA并发CrGN组)、86例RA(RA组)和16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组)的ANCA检测结果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RA并发CrGN组中,5例都为中年妇女,且具有7~14年的RA病龄,最初的临床症状都为血尿,从血尿发展到具有明显组织病变平均时间为17个月,ANCA检测均为核周型ANCA(pANCA)阳性,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被检肾小球平均有31%形成新月体,同时也存在肾小球硬化和间质性纤维化等症状;RA组ANCA检测均为阴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组ANC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7.5%(14/16),且均为pANCA;与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组相比,RA并发CrGN组确诊年龄明显小于前者(P〈0.05)。结论:RA并发CrGN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疾病的发展过程趋于漫长并且伴随轻微肾功能损伤,ANCA检测对RA并发CrGN患者早期发现、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廖永强彭可君刘剑荣任妹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避免非疫源地利什曼病误诊的实验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4例利什曼病的实验诊断结果,探讨提高非疫源性地区利什曼病诊断率。方法通过周围血、骨髓、淋巴结细胞学、血清免疫学的诊断,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利什曼病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皮...
夏洪娇易运林廖永强
文献传递
联合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169和血清干扰素-γ对小儿病毒性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CD169和血清干扰素-γ(IFN-γ)联合检测对小儿病毒性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感染性100例小儿患者,根据微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将小儿患者分为病毒感染组(62例)与细菌感染组(38例),同时收集50例健康小儿标本作为参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CD169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N-γ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单核细胞CD169、IFN-γ的评估价值。结果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单核细胞CD169表达水平高于参照组,且细菌感染组单核细胞CD169表达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病毒感染组、细菌感染组IFN-γ水平高于参照组,且细菌感染组IFN-γ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根据ROC曲线,两项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954,高于单核细胞CD169、IFN-γ单一检测0.879、0.840(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感染诊断中,外周血单核细胞CD169和血清IFN-γ联合检测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毒性感染,并给予积极干预措施,可作为诊断小儿病毒性感染的重要指标。
俞丹菁廖永强夏洪娇
关键词:血清干扰素病毒性感染
血清IL-6、干扰素-γ、表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4年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表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6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IL-6、干扰素-γ、表皮生长因子检测。比较两组血清IL-6、干扰素-γ、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分析鼻咽癌不同分期、不同放疗情况及不同预后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分析不同血清指标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IL-6、干扰素-γ水平低于对照组,表皮生长因子均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Ⅲ、Ⅳ期患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呈上升趋势,血清IL-6、干扰素-γ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放疗耐受患者血清IL-6、干扰素-γ水平低于放疗敏感患者,表皮生长因子高于放疗敏感患者(P<0.05);死亡患者血清IL-6、干扰素-γ水平低于存活患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0.05);血清IL-6+干扰素-γ+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检测预测鼻咽癌患者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清IL-6、干扰素-γ、表皮生长因子存在一定的特点,临床可通过检测各指标水平对鼻咽癌不同分期、不同放疗情况以及不同预后患者进行评估,尤其是血清IL-6、干扰素-γ、表皮生长因子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俞丹菁廖永强夏洪娇
关键词:IL-6干扰素-Γ表皮生长因子鼻咽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