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梗死灶切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其中20例未行梗死灶切除(A组),16例行梗死灶切除(B组)。结果A组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8例,轻残3例;B组死亡2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5例,轻残8例。两组有效率相比,P<0.05。认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血肿清除+梗死灶切除可也降低病死率,提高有效生存率。
- 赵霆崔明陈节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梗死神经外科手术
-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9月,12例患者进行了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其中切口漏8例,术后颅内感染2例,脑室内出血2例。结果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脑室内出血的治愈率为91.66%,无颅内感染及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脑室内出血的方法。
- 崔明左延卿
- 关键词: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取2007~2012年5年间,89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半年,患者GOS预后评分:36例恢复良好,28例中度残疾,11例重度残疾,6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降低颅内压,可彻底有效的止血,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於永陈节崔明
-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预后
- 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肿瘤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不同类型、不同脊髓节段椎管内髓外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椎管内髓外肿瘤患者25例,显微镜下采取后正中入路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的方法切除肿瘤,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采取全椎板切除入路22例,半椎板切除入路3例;肿瘤全切除24例,大部切除1例;术中均无脊髓损伤,正常脊髓神经根保护良好。术后症状好转21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并发椎管内颅内感染1例,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中21例随访3个月-8 a,肌力恢复正常18例,未恢复正常2例,死亡1例。随访期间,患者复查X线片均无脊柱畸形及不稳现象,复查MRI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根据肿瘤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入路进行显微手术,对椎管内髓外肿瘤具有较好疗效。
- 陈刚崔明张子军陈节左延卿
- 关键词:椎管肿瘤显微手术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
- 显微手术治疗脑膜瘤的疗效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手术治疗脑膜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2013年收治的镰旁脑膜瘤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显微镜下外科肿瘤切除术,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脑膜瘤患者中,SimpsonⅠ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4例,Ⅲ级切除2例。结论显微镜下治疗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 崔明於永
- 关键词:镰旁脑膜瘤显微镜微创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24h脑组织Bcl-2、活性氧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6~24 h损伤脑组织中Bcl-2、活性氧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OS评分分成未清醒组(GOS评分1~2分)13例和清醒组(GOS评分3~5分)10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伤后6~24 h损伤脑组织中Bcl-2和活性氧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未清醒组与清醒组比较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P〈0.05),伤后6~24 h脑组织活性氧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r=-0.471,P〈0.05),Bcl-2水平与预后无相关性(r=0.136,P〉0.05)。结论脑组织活性氧水平在颅脑损伤早期明显升高,参与颅脑损伤后继发性炎性反应过程,是造成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 陈刚崔明夏玲唐吉斌程小莉
- 关键词:颅脑损伤BCL-2活性氧
- 尿激酶加自体血清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
- 赵霆左延卿崔明陈节王炜张子军江永胡凌朋传喜
- 该项目采用尿激酶加自体血清加地塞米松治疗脑室出血,其科学价值就是用尿激酶激活血清中的纤溶酶原,使之转化为纤溶酶,从而使血块中的纤维蛋白降解。该项目可以尽早促使脑脊液循环系统再通畅,早日拔除引流管,从而减少颅内感染的机会,...
- 关键词:
- 关键词:重症脑室出血尿激酶自体血清治疗
- 老年双额叶挫裂伤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 2019年
- 目的探讨老年双额叶挫裂伤手术治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双额叶挫裂伤患者90例,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后随访1年。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较差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9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22例,占24.44%;预后良好68例,占75.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性别、有无糖尿病、高血压、致伤原因、入院时GCS评分、年龄、首次头颅CT水肿范围、血肿体积、是否存在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复查头颅CT中血肿体积、血肿/水肿范围是否超过双侧蝶骨峭连线、中线移位程度<5 cm、血浆渗透压情况与预后良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首次头颅CT中硬膜下血肿,复查头颅CT中环池侧翼宽度<0.5 mm、脑干前后径/左右径、复查头颅CT水肿范围、双侧侧脑室前夹角情况与预后良好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复查头颅CT中环池侧翼宽度<0.5 mm,脑干前后径/左右径>1.1,双侧侧脑室前夹角>120°是引起老年双额叶挫裂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入路手术可有效治疗老年双额叶挫裂伤,而患者预后受复查头颅CT中脑干前后径/左右径>1.1,双侧侧脑室前夹角为>120°,环池侧翼宽度<0.5 mm等因素影响,临床应提前干预上述影响因素,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 左延卿崔明於永
- 关键词:双额叶挫裂伤手术预后
- 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总结分析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9例(同期收治后交通动脉瘤共36例)。结果:9例病人成功获得介入治疗。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双导管技术栓塞2例,单纯弹簧圈4例。完全栓塞5例,近全栓塞3例,大部栓塞1例。结论:术前对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形态的观察,选择正确的栓塞方案,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 陈节於永胡再虎崔明
-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
- 脑立体定向手术临床应用的研究
- 崔明张子军江永赵霆陈节朋传喜左延卿胡凌王炜
- 该技术是利用影像学定位和定向仪引导,将微电极、穿刺等显微器械置入脑内特定靶点,通过记录电生理、留取组织标本、产生毁损灶、去除病灶等方法,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立体定向手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