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武
- 作品数:29 被引量:160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HPLC法测定杏苏散提取物中活性成分苦杏仁苷和迷迭香酸含量
- 2017年
-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法测定杏苏散水提液中苦杏仁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为HPLC反向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梯度洗脱,双波长为λ1=222nm,λ2=33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苦杏仁苷对照品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归方程为Y=27.390 X+0.0522,线性范围为0.08~0.64μg;迷迭香酸对照品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回归方程为Y=26.141 X+0.0905,线性范围为0.04~0.32μg。苦杏仁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9%,RSD=1.6%(n=6);苦杏仁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6%,RSD=2.1%(n=6)。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杏苏散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时庆欣张盛王玄源丁建中宋成武苏明武黄荣增
- 关键词:杏苏散苦杏仁苷迷迭香酸双波长法
- 生脉饮治疗慢性心衰大鼠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工艺的生脉饮对慢性心衰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按1.5mg.kg-1体重剂量腹腔注射阿霉素,每周2次,共7周进行造模;正常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将造模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渗漉药物组、水煎药物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不同提取工艺制成的生脉饮对大鼠行为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做心脏病理切片观察其组织学变化;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结果:与渗漉药物组相比,水煎药物组大鼠精神萎靡不振,活动量、进食量减少。水煎药物组大鼠心肌组织受损程度比渗漉药物组大。两种提取物均能降低慢性心衰大鼠血清中MDA,LDH,CK活性,升高SOD水平;渗漉提取物能极显著地降低慢性心衰大鼠血清BNP水平,水煎液则不能。渗漉药物组和水煎药物组大鼠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动脉血压(arterial pressure,AP)、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较模型组极显著上升。结论:治疗慢性心衰大鼠,渗漉提取工艺的效果比水煎工艺好。
- 姜淋洁成忠煌胡雪峰周志文宋成武彭敏方念伯余尚工
- 关键词:生脉饮渗漉法慢性心衰脑钠肽
- 桑杏汤的全成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及主要化学成分的鉴定
- 2014年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PLC-HR-TOF/MS)对桑杏汤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Welchrom-C18(5μm,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和水(均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ESI-TOF-MS正负离子Auto MSn采集模式。通过HPLC-TOF-MS所得到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以及MS/MS CID碰撞解离碎片,结合文献报道,对桑杏汤水煎液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通过色谱分离得到了复方中的36个主要化学成分,质谱初步鉴定其中31个成分。结论本方法可以快速地对复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的定性,有益于探究复方的作用机制及其质量控制。
- 黄荣增丁建中宋成武张盛刘君怡
- 关键词:桑杏汤化学成分分析
- 苦丁茶中异绿原酸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苦丁茶中异绿原酸类活性成分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HP50SS小孔吸附树脂制备苦丁茶异绿原酸活性部位;采用高分辨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LC-QTOF-MS/MS)分析该部位化学成分组成;采用高脂饲料配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式构建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以25,50,100 mg·kg^(-1)·d^(-1)该部位成分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糖尿病小鼠血清空腹血糖、葡萄糖耐受量、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指标的改善情况;观察小鼠肝脏油红O染色后的病理切片。结果苦丁茶中异绿原酸部位能够显著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血清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同时对小鼠肝脏的脂肪聚集有明细的抑制作用。结论苦丁茶中异绿原酸部位能显著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
- 张琼光王玄源时庆欣张丽君黄荣增宋成武张雪慧
- 关键词:异绿原酸苦丁茶降血糖作用
- 复方绞股蓝软胶囊降血脂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研究复方绞股蓝软胶囊降血脂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昆明种小鼠4w,复制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连续灌胃复方绞股蓝软胶囊内容物(剂量为345mg.kg-1.d-1)4w,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肝脏中与脂代谢相关基因:载脂蛋白AI(ApoAI)、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α1)、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及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转录因子2(Srebf2)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对肝、肾、脾等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较,复方给药组小鼠血清TC、TG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HDL-C含量显著性升高(P<0.01),小鼠肝脏病变情况较高脂模型组显著性好转。同时小鼠肝脏中ApoAI、Cyp7α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性上调(P<0.01)、Hmgcr及Srebf2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结论:复方绞股蓝软胶囊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其降血脂作用机制是对肝脏中与脂代谢相关基因ApoAI、Cyp7α1、Hmgcr及Srebf2的表达调控有关。
- 黄晓飞卢锟刚宋成武陈桂林余尚工方念伯
- 关键词:软胶囊高脂血症RT-PCR
- 板栗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板栗壳甲醇回流提取物(组分Ⅰ)、板栗籽甲醇回流提取物(组分Ⅱ)和板栗壳甲醇浸泡提取物(组分Ⅲ)对高血糖小鼠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60mg.kg-1制高血糖小鼠模型。连续提取物灌胃28天后测定小鼠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板栗组分Ⅲ能显著性的降低高血糖小鼠体内的GLU(P<0.05)、TC(P<0.05)、MDA(P<0.05)和显著性升高高血糖小鼠体内的SOD(P<0.05);板栗组分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只在TC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板栗组分Ⅱ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醇浸泡板栗壳得到的板栗组分Ⅲ有降血糖作用,其他两组分降血糖作用较弱。
- 刘海鑫蒋卫国宋成武彭丽方念伯余尚工
- 关键词:板栗糖尿病血糖抗氧化功能
- 玉米须的降血糖活性研究
- 背景:糖尿病,是世界上最广泛的慢性病和系统性疾病之一,它的特征是由胰岛素抵抗或者胰岛素缺失或者二者兼有所产生的血糖高于正常水平的现象。它被归纳概括为二类:一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和二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其中一型糖尿...
- 宋成武
- 关键词:高血糖降血糖活性药效学
- 基于“荆楚卓越人才”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创建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遵循中药学专业人才成长规律,强化中药学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着力推动中药学专业人才基础培养是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新时代,立足于“荆楚卓越人才”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的实施,以荆楚中医药文化和产业为依托,通过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文化活动体系、质量监管体系等“五个体系”构建继承型、创新型和实践型“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可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 宋成武周士权郭岚
-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
- 绞股蓝不同组分的降血糖活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研究绞股蓝不同组分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诱导的高血糖模型小鼠体重和血清中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影响,确定绞股蓝的活性部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采用单次腹腔注射160mg.kg-1剂量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造模,建立小鼠高血糖模型。通过灌胃给药4周,观察绞股蓝总提物,以及经过大孔树脂层析后的水部位(组分1),30%乙醇部位(组分2),90%乙醇部位(组分3)对小鼠的体重,以及血液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绞股蓝总提物、组分3均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GLU,NEFA,TC,TG和MDA值,升高糖尿病小鼠的血清SOD值,缓解糖尿病小鼠"三多一少"的症状,绞股蓝组分3确定为降血糖的有效部位。结论绞股蓝组分3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症状,并可调节其血脂代谢。
- 黄晓飞宋烨宋成武王明彦刘海鑫余尚工方念伯
- 关键词:绞股蓝糖尿病降血糖
- 竹叶黄酮中的抗炎有效成分及其对不同小鼠炎症模型的药效学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竹叶黄酮中的抗炎有效成分及其对不同小鼠炎症模型的药理活性作用,初步阐明竹叶黄酮抗炎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小孔吸附树脂(MCI-GEL CHP20P)、聚酰胺树脂纯化、富集竹叶黄酮不同部位;建立小鼠耳廓肿胀、气囊滑膜炎、小鼠肉芽肿试验模型,研究竹叶黄酮不同部位的抗炎活性并筛选其有效抗炎成分;最后用高分辨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LC-QTOF-MS/MS)对已筛选的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最佳的竹叶黄酮抗炎活性部位,并从中鉴定出7个主要的黄酮类成分。结论初步阐明了竹叶黄酮抗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为竹叶的抗炎作用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同时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杨敏张盛王玄源时庆欣向星亮宋成武黄荣增
- 关键词:竹叶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