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于谦

作品数:96 被引量:350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5篇细胞
  • 71篇造血
  • 68篇造血干
  • 68篇造血干细胞
  • 68篇干细胞
  • 49篇造血干细胞移...
  • 49篇干细胞移植
  • 42篇异基因
  • 42篇基因
  • 41篇异基因造血干...
  • 26篇移植后
  • 25篇血液
  • 22篇异基因造血干...
  • 18篇病患
  • 17篇白血
  • 17篇白血病
  • 16篇侵袭性
  • 15篇血液病
  • 13篇血液病患者
  • 11篇真菌病

机构

  • 96篇北京大学
  • 5篇苏州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郑州市第三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国际...
  • 1篇山西大医院

作者

  • 96篇孙于谦
  • 86篇黄晓军
  • 67篇许兰平
  • 65篇张晓辉
  • 59篇王昱
  • 53篇刘开彦
  • 39篇闫晨华
  • 33篇韩伟
  • 30篇陈育红
  • 29篇陈欢
  • 26篇王景枝
  • 26篇王峰蓉
  • 24篇莫晓冬
  • 20篇张圆圆
  • 17篇刘代红
  • 14篇韩婷婷
  • 13篇吕萌
  • 12篇付海霞
  • 12篇赵晓甦
  • 12篇陈瑶

传媒

  • 41篇中华血液学杂...
  • 21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癌症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第13届全国...

年份

  • 7篇2024
  • 16篇2023
  • 13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活化Ⅶ因子(FⅦa)治疗获得性血友病A急性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回顾性临床研究获得性血友病A的临床特征,以及重组活化Ⅶ因子在治疗获得性血友病A急性出血的作用。方法:通过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以及APTT纠正试验,采用Bethesda法测定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和凝血因子Ⅷ...
张晓辉江倩孙于谦陈育红杨申淼郭杨刘代红许兰平韩伟陈欢刘开彦黄晓军
文献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生成素(TPO)重建动力学研究
<正>目的:旨在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血小板生成素(TPO)重建规律,初步揭示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以及与血小板重建的关系。方法:45例allo-HSCT患者纳入本研究,ELISA法检测T...
张晓辉付海霞刘代红许兰平韩伟陈欢孙于谦刘开彦黄晓军
文献传递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被引量:156
2020年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在2005年首次制定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并先后经历多次修订。近年来,血液肿瘤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等),使得IFD的高危人群、IFD的流行病学、IFD诊治策略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IFD的诊断方法累积了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基于这些变化,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美国抗感染学会(IDSA)指南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指南对我国原有IFD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本版诊治原则对流行病学部分进行了相应修订;诊断体系上保留了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未确定的诊断分层;治疗方面则仍按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及目标治疗的策略进行修订;新增体外药敏试验、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相关内容。
黄晓军孙于谦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病血液病肿瘤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晚发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晚发重症肺炎(LOSP)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68例LOSP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LOSP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213(90-2330)d,总生存率为42.6%(29/68);LOSP患者中位死亡时间为发病后21 d(研究中定义〈21 d为早期死亡,≥21 d为晚期死亡).LOSP发病时的中位氧合指数为199.15(92.21-290.48)mmHg(1 mmHg=0.133 kPa).LOSP有病原学证据者32例(36.8%),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或混合型.LOSP发病时,中位CRP水平为75.65(0.94-451.00)mg/L;中位降钙素原(PCT)水平为0.66(0.00-249.00)μg/L.ROC曲线分析显示,高PCT水平(≥0.94μg/L)预示LOSP患者早期高病死率.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PCT水平高的LOSP患者早期死亡风险增加(OR=5.77,95%CI 1.66-20.11,P=0.006),LOSP发生时间≥移植后213 d也是早期死亡危险因素(OR=4.74,95%CI 1.33-16.89,P=0.017);而既往未发生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OR=4.50,95%CI 1.58-12.83,P=0.005)及LOSP发生时间≥移植后213 d(OR=4.40,95%CI 1.61-11.99,P=0.004)是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PCT≥0.94μg/L及LOSP发生时间≥移植后213 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LOSP患者的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既往未发生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及LOSP发生时间≥移植后213 d是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陈瑶王昱江志红许兰平张晓辉陈欢陈育红王峰蓉王景枝韩伟张圆圆韩婷婷唐菲菲莫晓冬孙于谦闫晨华刘开彦黄晓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重症肺炎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供者外周血采集物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植入功能不良(PG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诊断PGF并接受PBSC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输注后30d血液学反应及回输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情况。结果28例PGF患者接受了PBSC治疗,其中男21例,女7例。中位年龄28(12~50)岁。16例为原发性PGF,12例为继发性PGF。回输的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为2.0(1.0~5.8)×10/kg,随访至回输后6个月。28例患者中,12例(42.9%)在回输后30d获得血液学反应,总体有效率为53.6%(15/28)。回输后发生GVHD8例(28.6%)。最终存活16例(57.1%)。患者年龄(≤28岁/〉28岁)、性别、供者类型(同胞相合/亲缘不相合)、PBSC前是否接受预处理、初始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18d/〉18d)、PBSC植活时间(≤100d/〉100d)及回输MNC数(≤2.0×108/kg/〉2.0×108/kg)对血细胞恢复没有影响。原发性PGF的30d有效率(4/16)明显低于继发性PGF(8/12)(P=0.022)。结论rhG-CSF动员的PBSC治疗可作为继发性PGF的一种治疗方案,但对于原发性PGF疗效欠佳。
孙于谦刘代红许兰平张晓辉刘开彦黄晓军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纪宇孙于谦黄晓军
超声评估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价值。方法对5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临床诊断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astrointestinal graft-versus-host disease,GI-GVHD...
赵艺超孙于谦
关键词:超声造血干细胞移植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文献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晚发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晚发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HSCT后发生晚发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在行allo-HSCT的1538例患者中共有20例发生晚发重症肺炎,发生率为1.3%,其中同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移植17例(85%),半相合移植3例(15%).重症肺炎发生中位时间为移植后第227(150 ~ 690)天.14例(70%)发病时动脉氧分压低于60mmHg(1 mmHg=0.133 kPa).所有患者首发表现为胸部影像学异常,其中18例(90%)为双侧渗出性病变.全部患者发生重症肺炎时无活动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现.18例经验性或针对培养阳性病原的特异性抗细菌、真菌感染治疗无效.8例获得病原学证据.因呼吸衰竭治疗无效或死亡11例,治疗有效9例.6例接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输注后低氧血症及影像学改善4例,其中存活3例.结论 移植后晚发重症肺炎进展迅速,预后差.DLI可能成为提高晚发重症肺炎存活率的治疗手段.
刘代红陈素珊孙于谦王景枝王峰蓉张晓辉许兰平黄晓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入前死亡原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粒细胞植入前死亡原因及人群特征。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allo-HSCT的全部74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27例患者中有56例(0.75%)在中性粒细胞植入前死亡,中位死亡时间为+7 d(-3 d~+38 d)。急性白血病(AL)、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中位死亡时间分别为+11 d(-1 d~+38 d)、+3 d(-1 d~+34 d)、+16 d(-1 d~38 d)(P=0.013)。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39.3%)、预处理心脏毒性(28.6%)和颅内出血(26.8%)。感染是引起AL和MDS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55.0%、60.0%)。预处理心脏毒性所致死亡主要见于SAA患者(71.4%),而在AL患者中未见到,MDS中仅1例。53.3%的颅内出血死亡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感染、预处理心脏毒性、颅内出血引起植入前死亡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1 d(-1 d~+38 d)、+2.5 d(-1 d~+17 d)、+8 d(-3 d~+37 d)(P<0.001)。结论:感染是allo-HSCT患者粒细胞植入前死亡的主要原因,SAA患者应关注严重心脏毒性导致的植入前死亡。
刘竞吕萌张圆圆莫晓冬孙于谦闫晨华王昱许兰平张晓辉刘开彦黄晓军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心脏毒性
改良马利兰/氟达拉滨方案治疗老年或不耐受性恶性血液疾病的安全性和疗效
2013年
目的探讨减低毒性预处理(RIC)方案,改良马利兰(Bu,9.6mg/kg)/氟达拉滨(Flu)方案治疗老年或不耐受性恶性血液疾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23例老年(I〉55岁)或合并脏器功能损害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行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情况。结果23例患者分别输注中位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7.03(4.04~9.90)x10。/kg和1.76(0.31~6.43)×10。/kg。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6(12~23)d,血小板植人中位时间为14(7~270)d。22例完全供者植入,1例未缓解患者为供受者嵌合状态。所有患者对预处理方案耐受良好,未发生严重预处理相关并发症,100d和1年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0和4.3%。6例(26.1%)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I度1例,Ⅱ度4例,Ⅳ度1例,21例可评估的患者中15例(71.4%)发生慢性GVHD,无GVHD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1138(55—1747)d,3年总体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9.2%和69.6%。16例(69.6%)无复发存活,复发6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结论改良Bu/Flu方案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RIC方案,尤其适合老年或不耐受标准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
王峰蓉黄晓军刘代红陈欢王昱唐菲菲孙于谦付海霞刘开彦许兰平
关键词:血液肿瘤异基因减低剂量马利兰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