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体大腺瘤24例MRI增强扫描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垂体大腺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探讨MRI增强扫描对垂体大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T1加权成像等信号18例,略低信号5例,等、高混杂信号1例。T2加权成像等信号20例,等、高混杂信号4例。增强后垂体瘤均见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在垂体大腺瘤的定性、定位诊断上具有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 杨培红孙丽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支气管扩张的HRCT诊断
- <正>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自 CT 和高分辨率 CT(HIkCT)技术问世以来,特别是 HRCT 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是一种简便无创、定位准确的检查措施,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基本达到可以替代支气管造...
- 孙丽白锋扬培红
- 文献传递
- 3.0T磁共振全景技术在全脊柱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全景技术在脊柱及临近组织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3.0T静音磁共振成像系统,使用Tim线圈,采用自动移床、无缝拼接的扫描技术,对怀疑有脊椎及椎旁病变的患者进行全脊柱成像。结果:45例全景全脊柱磁共振成像能全面显示全段脊柱、全程脊髓的解剖形态、病变的部位、所累及的范围以及信号改变。45例中全景脊柱成像显示正常4例,脊椎骨转移8例,退变及间盘膨出、突出16例,骨折及脱位15例,椎管内肿瘤2例。结论: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有全面、直观的影像优点,缩短了扫描时间,提高了图像质量。本检查适用于颈胸腰骶椎及椎管内外疾病的检查,对该部位病变的大小、累及范围及程度,对病变的定位、定性以及对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广泛的应用价值。
- 孙丽钟华王艺
- 关键词:全景技术全脊柱
- 年龄因素对肾脏磁共振ADC值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不同年龄组人群中肾脏ADC值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对32例志愿者行肾脏DWI检查,比较分析肾脏实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间的差异。经工作站软件测量肾脏实质ADC值。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分别比较不同年龄组志愿者肾脏皮髓质ADC值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各年龄组内肾实质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志愿者肾脏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年组肾脏ADC值为(2.89±0.14)×10^(-3) mm^2/s,老年组肾脏ADC值为(2.71±0.11)×10^(-3) mm^2/s,两组间肾脏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因素可影响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肾脏ADC值。
- 金艳霞金梅孙丽
- 关键词:肾脏表观扩散系数值
- 3.0T核磁共振在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可行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3.0T核磁共振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可行性。方法2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符合并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3.0T核磁共振扫描,观察子宫肌瘤大小、数目、位置、T2WI信号强度,测量肌瘤体积,计算消融率,分析子宫肌瘤患者年龄、肌瘤大小、治疗前T2WI信号强度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为前倾子宫,共28个肌瘤,其中前壁19个、后壁6个、侧壁3个;术后24 h内行核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显示平均消融率为(79.69±15.01)%;T2WI高信号1例,于术后1年余再干预治疗;20例患者术后均无皮肤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于术后随访,经期延长及经量增多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28个子宫肌瘤有9个T2WI信号强度降低,15个T2WI信号强度增高,4个T2WI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肌瘤大小、治疗前T2WI信号强度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随着肿瘤体积增大,消融率有上升趋势;治疗前T2WI信号强度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总剂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随着T2WI信号强度升高,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总剂量有上升趋势。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靠,治愈率高,适合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3.0T核磁共振可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前方案评估制定及术后疗效评价提供有效手段。
- 李洪杰杨培红刘杨张乐孙丽
- 关键词:子宫肌瘤
- 冠状动脉CTA检查350例的心理护理被引量:6
- 2011年
- 随着CT检查的发展与应用,64排CT对心脏、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斑块以及冠脉支架进行细微的观察和诊断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成为临床无创检查冠状动脉的首选方法。心率的控制和扫描过程中的屏气是检查成败的关键,因此心理护理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极为重要。对35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 王丽杨培红孙丽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心理护理
- 颅底孔在多层CT三维重建中的测量研究
- 目的探讨颅底内面MSCT3D重建图像效果及主要孔的正常值。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MSCT),对200(男100,女100)名正常成人进行颅脑扫描,利用电子计算机三维重建程序立体地显示颅底内面的圆孔、卵圆孔、棘孔和破裂孔,...
- 李岩孙丽徐飞
- 关键词:颅底三维重建人体测量学正常成人
- 文献传递
- 肝脏畸胎瘤1例被引量:1
- 2003年
- 孙丽
- 关键词:肝脏肿瘤肝功能影像学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及MRI检查,并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结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牛、羊接触史,病变多分布于腰椎,其中以腰4椎体发病率最高,CT及MRI表现特点为骨质破坏小而多发,且多局限于椎体的边缘,多位于椎体的前部及中部,椎体边缘出现明显的骨质增生,可伴有椎旁软组织肿胀及椎旁脓肿形成,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具有特征性的CT及MRI表现,CT及MRI可以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孙丽白峰
-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脊柱炎
- 3.0T磁共振SWI序列在颅内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包含相位图像和幅度图像的三维、高分辨、完全流速补偿的梯度回波序列,它不同于传统的自旋回波序列,对磁化率不同的物质如静脉结构和血液代谢物显示敏感。因此对颅内的微出血、出血性脑梗死、血管畸形、脑肿瘤、铁沉积及相关疾病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对微小病变的显示具有优势。本文就其原理和及其在颅内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孙丽钟华刘杨
-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颅内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