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英
- 作品数:1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大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颗粒状物料流能量回收自动循环实验装置
- 本发明涉及能力回收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状物料流能量回收自动循环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实验机构、循环机构、上输料槽、下输料槽、挡板机构以及控制机构,通过在实验机构的一侧设置循环机构,实验机构与循环机构之间通...
- 姚丽英郭开玺张占东
- 一种机械式的颗粒型物料流能量回收装置
- 本发明涉及能量回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机械式的颗粒型物料流能量回收装置,该能量回收装置包括料斗机构、挡板保护机构、势能捕获转换机构、增速机构、调速保护机构、齿箱以及控制机构,通过包含箕斗、链轮链条的势能捕获转换机构更有...
- 郭开玺姚丽英张占东
-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 2020年
- 通识教育既包含专业教育,也包含非专业教育。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是面向社会各行业领域设置专业的专业型高校,其新工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工程技术师。为实现该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时应做到五个方面:一是确立"技""术"合一的课程观;二是设立以"普遍性目标"取向为基础,以"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取向为主体,兼顾"表现性目标"的课程目标;三是选取涵盖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三个大类""六个领域"的核心课程内容,与专业、自由选修课程共同构成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四是采用阶梯递进式课程结构;五是基于工程实践情境开展课程活动。
- 姚丽英王全旺史建华李怀繁
-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 一种固体散状颗粒物料流能量稳定回收控制系统
- 本发明涉及工业余能回收再利用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散状颗粒物料流能量稳定回收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由固体散状颗粒物料承接子系统将固体散状颗粒物料所蕴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旋转动能,通过运行参数监测与控制子系统对固体散状...
- 张占东姚丽英郭开玺
- 一种机械式的颗粒型物料流能量回收装置
- 本发明涉及能量回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机械式的颗粒型物料流能量回收装置,该能量回收装置包括料斗机构、挡板保护机构、势能捕获转换机构、增速机构、调速保护机构、齿箱以及控制机构,通过包含箕斗、链轮链条的势能捕获转换机构更有...
- 郭开玺姚丽英张占东
- 文献传递
- 教师专业发展语境下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研究
- 2014年
- 推进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发展,是提升高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必然要求。深入探索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发展,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高校的基本职能和高校教师专业活动的特点,试对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 李春燕林海袁虎廷姚丽英
-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高校教师教师创新语境经济社会发展
- 一种固体散状颗粒物料流能量稳定回收控制系统
- 本发明涉及工业余能回收再利用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散状颗粒物料流能量稳定回收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由固体散状颗粒物料承接子系统将固体散状颗粒物料所蕴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旋转动能,通过运行参数监测与控制子系统对固体散状...
- 张占东姚丽英郭开玺
- 文献传递
- 从大同市师范教育的现状看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 2006年
- 随着世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等师范教育专业设置狭窄,培养模式单一的弊端更加显露,教师教育专业化、多元化的需求已成为对高等师范教育与时俱进的呼唤。本文针对当地实际,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1、调整师范教育模式2、强化教育课程的师范性3、更新教育科学内容4、加强职前职后培训的连贯性。
- 李春燕李骏骑姚丽英
- 关键词:教师师范教育教师教育专业化
- 一种颗粒状物料流能量回收自动循环实验装置
- 本发明涉及能力回收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状物料流能量回收自动循环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实验机构、循环机构、上输料槽、下输料槽、挡板机构以及控制机构,通过在实验机构的一侧设置循环机构,实验机构与循环机构之间通...
- 姚丽英郭开玺张占东
- 文献传递
- 山西大同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生源质量评价
- 2020年
-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大同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0年内生源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本校的临床医学专业生源质量及医学教育改革提出建议。方法生源质量评分通过录取分/控制线分数之比获得;利用四分位法和均值法对生源质量进行分类;利用SPSS22.0软件比较分析生源质量。结果山西大同大学从2015年停止了专科招生,2019年停止了对口招生;普通高考生源质量从1.000提高到1.552;每2年之间的生源质量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层次结构的优化与改革,有效地吸引了优质生源;专业和学制是影响本校生源质量的重要因素。
- 栗瑞兰姚丽英薛文礼苏鹏刘育垚张年萍
-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生源质量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