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卫健

作品数:95 被引量:855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天文地球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核科学技术
  • 4篇生物学
  • 4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示踪
  • 14篇季风
  • 13篇黄土
  • 12篇气候
  • 10篇加速器质谱
  • 9篇地磁
  • 9篇同位素
  • 8篇全新世
  • 7篇BE
  • 6篇中国黄土
  • 6篇泥炭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6篇加速器
  • 6篇古地磁
  • 6篇I
  • 5篇示踪研究
  • 5篇年代学
  • 5篇古气候
  • 5篇古土壤

机构

  • 94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西安交通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西北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西安地球环境...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澳大利亚国立...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5篇周卫健
  • 17篇鲜锋
  • 16篇程鹏
  • 14篇武振坤
  • 13篇卢雪峰
  • 12篇熊晓虎
  • 10篇陈宁
  • 10篇付云翀
  • 10篇孔祥辉
  • 9篇安芷生
  • 9篇侯小琳
  • 9篇郑艳红
  • 8篇牛振川
  • 8篇吴书刚
  • 8篇宋少华
  • 8篇刘卫国
  • 7篇范煜坤
  • 7篇张路远
  • 7篇刘起
  • 6篇于学峰

传媒

  • 25篇地球环境学报
  • 9篇第四纪研究
  • 6篇海洋地质与第...
  • 6篇地球科学进展
  • 5篇科学通报
  • 4篇地球化学
  • 3篇核技术
  • 3篇中国科学(D...
  • 2篇沉积学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勘察设计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岩矿测试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湖泊科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生风范 启迪后人
在刘东生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先生严谨笃学、诲人不倦、和蔼可亲、宽厚待人、孜孜以求的精神,引起我们对他的深深怀念。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简称黄土室)于1984年8月开始筹建。当时经刘东生院士深思熟虑并提...
祝一志周明富张光宇周卫健
文献传递
铅锌冶炼水淬渣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锌冶炼水淬渣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和系统,处理方法包括:使用硫酸通过循环酸浸的方式提高滤液中各种金属元素尤其是铁元素的含量,同时将水淬渣中的钙、硅能够先分离出,之后通过三次分步浓缩结晶依次提取铁元素、铝铁混合物...
潘爱芳周卫健马润勇孙悦熊晓虎李奎梦胡神涛
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冬夏季风变化的高分辨率泥炭记录被引量:47
2006年
在建立了全新世泥炭沉积物高分辨率冬夏季风代用指标时间序列的基础上,发现青藏高原若尔盖地区全新世冬夏季风的变化具有此消彼长和同时消长两种基本的模式,冬季风与夏季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两种模式又相互嵌套.由冬夏季风指标叠加效应合成的气候状况却有与全球同步的规律性,表现出千年-百年尺度的不稳定性,6.2KA的季风突然减弱事件要比8.0KA的事件更显著,反映了亚洲季风的区域特点或它本身就是全球气候的一个窗口.
于学峰周卫健LARS G.FRANZEN鲜锋程鹏A.J.TIM JULL
关键词:全新世冬夏季风气候不稳定性
最近21 ka以来“神秘时段”的地质记录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对我国黄土高原^(10)Be和磁化率的高分辨率研究,我们提取了"神秘时段"地质记录,将它与葫芦-董哥洞石笋记录、以及南、北半球高纬地区地质记录进行了空间对比。对比表明亚洲记录的"神秘时段"气候特征不同于其他地区气候记录,表现出空间上的不同步性。由于北半球高纬地区的寒冷气候对亚洲大陆冰雪覆盖期的延长,使得温暖季节对大陆的加热效果降低而导致夏季风减弱,同时由于南半球的温度升高有利于穿越赤道的水汽传输。我们的记录所示出的夏季风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反映了北半球高纬冷空气活动与南半球低纬水循环的遥相关关系。
周卫健王浩祝一志鲜锋刘钊
西安市2013—2017年大气PM2.5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为了解西安市近年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治理和控制区域PM2.5污染以及空气质量情况预警预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并服务于西安市将于2019年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本文基于西安市13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2013年7月2017年12月的PM2.5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对不同时空尺度下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西安市PM2.5一级浓度标准日达标率由15.71%逐渐升高到27.25%,但冬季依然存在高污染天气。PM2.5浓度冬季高、夏季低;具有周末和节假日浓度高于工作日的“周末效应”;日变化呈现上午、凌晨高,下午低的日变化双峰模式。PM2.5浓度在空间上具有城北高于城南,城区高于城郊区县的特征。人为活动和气象要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PM2.5质量浓度。
赵卉伊褶周卫健牛振川牛振川
关键词:PM2.5气象要素
末次盛冰期以来江西大湖孢粉植被与环境演变被引量:25
2007年
根据江西定南大湖深346cm泥炭剖面,16个^14C年龄和76个孢粉样,重建中国华南南岭山地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植被与气候历史:大约18330-15630calaBP,景观是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凉偏湿;15630-11600calaBP,孢粉植被是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和湿润;11600-6000calaBP,孢粉植被演替为栲/石栎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气候温暖湿润;而6000calaBP以来植被中森林面积减少,气候温暖偏干,蕨类植物和草本植物增加,可能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孢粉序列中识别到的系列凉干事件,大致可与北大西洋H1及全新世千年尺度事件对应,说明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与中国高纬地区的季风气候事件对比,大湖地区气候事件温度、湿度的变幅远低于中国北方内陆地区.季风气候地域差异性较大.
萧家仪吕海波周卫健赵志军郝瑞辉
关键词:孢粉分析古植被古环境
中国典型季风区分子化石记录的生物空间分异
2008年
目的揭示中国典型季风区分子化石记录的生物分布的空间分异。方法利用GC-MS对典型季风区泥炭剖面进行分子化石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全新世时期,不同季风气候带的正构烷烃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从南到北依次为nC29—nC31(少量为nC25)—nC27,nC29,nC31为优势,说明不同地带同一时期植被输入呈明显的分异特征。结论中国全新世不同空间格局的生物,从南到北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点,是生物-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
郑艳红周卫健谢树成
关键词:季风区分子化石生物分布空间分异
我国大气化石源CO2的14C示踪研究
浓度水平不断增长的大气CO2中有多少来自化石源的排放,是当前紧迫的环境问题和重要的科学问题.与存在一定程度不确定性(Ciais et al.,2010)的"自下而上"的统计方法相比,放射性碳同位素(14C)示踪是一种"自...
牛振川周卫健
关键词:本底城市
无电力驱动的分子筛大气CO2采样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14)C进行大气化石源CO_2示踪是目前节能减排领域的热点研究,为了更加便利、环保地对大气CO_2进行长期、积时采样,在原有排磷酸溶液集气法的基础上,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研究组设计和建立了新的分子筛采样方法和装置。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分子筛解吸附的最佳条件为550℃下热解20 min,该条件下分子筛解吸附效率达99%以上,且重复性良好。该方法所收集的碳量随采样天数呈线性增长,碳吸附速率约为1.04—1.30 mg C?d^(-1),可以满足高精度AMS-^(14)C测定及高分辨率大气^(14)C研究的要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利用分子筛方法和排磷酸溶液集气法同时采集大气CO_2气体,结果表明,两者存在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分子筛法可提供可靠的数据。此外,分子筛法易于操作和运输,并具有便利环保的特性,值得推广使用。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大气CO_2的收集,数据表明从冬季供暖期到夏季,西安市大气化石源CO_2浓度以0.22μL?L^(-1)?d^(-1)的速率逐渐降低。化石源CO_2来源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西安市化石源CO_2主要源自于煤燃料的燃烧,而冬季采暖需求导致的煤燃烧量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冬季化石源CO_2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侯瑶瑶周卫健程鹏吴书刚熊晓虎牛振川付云翀
关键词:压力差分子筛大气CO2
我国城市大气化石源CO2的14C示踪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化石燃料等排放是大气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城市是碳排放研究的热点区域。获取化石源CO2(CO2ff)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以为政府的宏观决策及参与国际碳减排谈判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近十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在运用14C示踪城市大气CO2ff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通过大气、树轮和一年生植物样品14C的分析,获得了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CO2ff的变化特征,发现北方城市是减排的重点。CO2ff与PM2.5关系的研究表明,控制大气污染物可以同时降低CO2ff排放,存在减排的协同效应。WRF-CHEM模式模拟分析了关中地区CO2ff的传输,并结合Δ14CO2和δ13C对CO2ff的来源进行解析,发现西安CO2ff主要来源于本地燃煤的排放。14C示踪获得的CO2ff浓度与统计的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和幅度基本一致,可以相互校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为此建议尽快建立我国城市大气Δ14CO2观测网,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推进这项研究,服务于国家碳减排任务。
周卫健吴书刚吴书刚程鹏熊晓虎侯瑶瑶程鹏杜花陈宁卢雪峰牛振川刘林
关键词:源解析碳减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