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
- 作品数:12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科技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13例偶发肾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最常见的肾实质恶性肿瘤,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近年来,肾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偶发肾癌的检出率逐年提高。本研究旨在探讨偶发肾癌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肾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9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偶发肾癌组(n=213)和非偶发肾癌组(n=156),按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肿瘤细胞分级统计各组病例数,计算各组生存率,比较两组中晚期肾癌的平均生存时间。结果:偶发肾癌与非偶发肾癌相比较,发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肾癌肿瘤直径较小,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均较低(P<0.05),发生远处转移较少(P<0.05)。偶发癌1、3及5年生存率为98.05%、85.62%及75.83%,非偶发癌为90.02%、65.21%及60.5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肾癌组与非偶发肾癌组的Ⅲ、Ⅳ期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6个月与22个月、16个月与14个月,log-rank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是否为偶发癌、细胞分级和远处转移为影响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偶发肾癌多为低分期、低分级,较少发生远处转移,术后生存率高于非偶发肾癌,影响术后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为:是否偶发、肿瘤TNM分期、远处转移和肿瘤细胞分级。
- 周凯葛京平高建平张征宇周文泉
- 关键词:肾肿瘤预后因素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S)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上段输尿管结石7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URS 38例,行RPLU 32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URS组38例结石一次性取净率(直径无>4 mm结石残留)为86.8%(33/38),RPLU组32例结石一次性取净率为100.0%。URS组手术时间(85.63±14.01)min,术中出血量(11.18±7.11)mL,术后住院时间(3.95±1.51)d,术后并发症5例,RPLU组分别为(79.94±18.59)min,(20.94±10.96)mL,(4.53±1.24)d和0例。RPLU组在手术成功率上显著高于URS组,在术后并发症上也显著低于URS组(均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上URS组则显著少于RPLU组(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S与RPLU比较,RPLU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而URS失血量少。
- 田丰董杰王龙信傅点程文王立新黄亮周凯
- 关键词:上段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 SFRP1和SFRP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拮抗剂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5例肾细胞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肾组织的SFRP1、SFRP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两者与肾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SFRP1和SFRP2在癌旁肾组织中较肾细胞癌组织明显增高(P<0.01)。SFRP1和SFRP2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肾细胞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RP1和SFRP2表达主要与病理分期、肿瘤细胞分级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临床表现无关(P>0.05)。在肾细胞癌中,SFRP1与SFRP2表达具有相关性。应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得出:SFRP1表达与SFRP2表达呈正相关(r=0.392,P=0.003)。结论:Wnt信号通路拮抗剂SFRP1和SFRP2在RCC中表达下调或减弱,SFRP1、SFRP2可能为预防RCC及RCC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
- 汤昊周凯吴波高建平张征宇葛京平周文泉
- 关键词:肾细胞癌WNT信号通路
- 2例后肾腺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发生于肾脏的罕见肿瘤,其起源尚不清楚。2004年WHO将MA、后肾腺纤维瘤及后肾间质瘤归类为后肾肿瘤。该肿瘤常被误诊为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或Wilms’瘤(Wilms’tumor,WT)。现报道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
- 周凯周文泉高建平张征宇葛京平周水根魏武吴波
- 关键词:后肾腺瘤
- 经腹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35例临床分析
- 2016年
-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经验。方法输尿管下段嵌顿性结石患者35例,左侧16例,右侧19例,单侧输尿管多发性结石2例,结石最大直径1.3-2.5 cm,平均直径(1.85±0.50)cm,均采用经腹腔途径完成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术,术中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及手术部位引流管,其中5例输尿管下段狭窄,取石并切除狭窄段后施行输尿管膀胱再接术。结果35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经腹腹腔镜切开取石和5例兼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全部成功,效果满意。手术时间30-130分钟,平均(65.30±28.14)分钟,术中出血量10-150 ml,平均(40.57±26.51) ml,术后住院时间5-10天,平均(6.92±1.15)天。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4天,平均(3.80±1.33)天。术中均未见肠管及邻近脏器损伤,术后未发生感染、漏尿,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者未出现输尿管反流和输尿管下段再狭窄。结论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输尿管下段切开取石术,结石取净率高,创伤小,恢复快。
- 娄宏斌傅点程文徐锋周凯徐晓峰位志峰周水根葛京平张征宇
- 关键词:腹腔镜输尿管下段结石输尿管切开取石
- 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SFRP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2年
- Wnt拮抗剂可以阻止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根据其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2类:一类包括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家族(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 family,SFRPs)、WIF-1(Wnt inhibitory factor-1)和Cerberus,主要是通过与Wnt蛋白结合从而改变Wnt与Wnt受体复合物结合的能力;另一类包含DKK家族(Dickkopf family)中的某些成员,通过结合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5/6,LRP5/6)来抑制Wnt信号通路。近年来,国内外对Wnt拮抗剂SFRPs家族在恶性肿瘤的失活机制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SFRPs作为抑癌基因,当它发生表观遗传学改变,如启动子甲基化改变,可致基因沉默和SFRPs表达下调,使Wnt通路异常活化而诱导肿瘤发生。文中就SFRPs家族分子与Wnt信号转导失活在肿瘤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周凯周文泉
- 关键词:WNT信号肿瘤
- 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瘤(adult Wilms'tumor,AWT)的临床诊断、鉴别及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AWT的临床特点、病理资料与诊治情况。结果 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化疗,随访1~4年,仍生存。结论 AWT术前与其他肾脏恶性肿瘤不易鉴别。治疗上首选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病理分期辅以放疗和化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并改善其预后。
- 周凯周文泉葛京平吴波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成人
- 靶向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对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是体内杀伤肿瘤的最终效应细胞,但其免疫功能会被肿瘤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所抑制,文中观察靶向阻断TGF-β信号通路对肿瘤特异性CTL的影响。方法利用包涵修饰过的TGF-β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 typeⅡ,TβRⅡ)质粒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经DC激活的小鼠肾癌Renca细胞敏感的CTL(tumor pulsed CTL,TP-CTL),获得对TGF-β不敏感而肿瘤特异性的CTL(TβRⅡDN-CTL),Western blot检测Smad-2的磷酸化情况,观察TGF-β对CTL体外增殖抑制情况,将TβRⅡDN-CTL与未阻断TGF-β信号通路TP-CTL分别与相关及无关肿瘤细胞共同孵育,应用51Cr释放实验测定其细胞毒作用,将已成瘤的动物模型分为TP-CTL组和TβRⅡDN-CTL组分别尾静脉过继性注射TP-CTL及TβRⅡDN-CTL,ELISA法检测小鼠体内IL-2和IFN-γ水平。结果 TβRⅡDN-CTL组对TGF-β增殖抑制率明显低于TP-CTL组(65.96%vs 2.08%,P<0.01);在效靶比为100∶1时,TβRⅡDN-CTL组较TP-CTL组显著提高免疫小鼠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50.40±4.48)%vs(17.70±1.42)%,P<0.01],而动物模型血浆中TβRⅡDN-CTL组较TP-CTL组的IL-2、IFN-γ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阻断肿瘤敏感的CTL的TGF-β信号通路可以克服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CTL对肿瘤的杀伤效率。
- 田丰周凯车晓玲傅点程文周文泉张征宇秦卫军王龙信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肾癌
- 改良 Valdivia 体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比较改良Valdivia体位和传统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 PCN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80例接受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体位,将患者分为两组:改良Valdivia体位组44例,俯卧位组36例。两组年龄、性别、麻醉分级、结石直径[(27.7±4.3)和(28.3±3.9) mm]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总手术时间、多通道使用率、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清除率等进行比较。结果80例手术均穿刺成功,无中转开放,无结肠损伤、胸膜腹膜穿孔、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俯卧位组有1例因结石体积较大、手术时间过长(130 min),患者气道内压过高而中止手术,1周后行二期PCNL。改良Valdivia体位组总手术时间为(67.7±24.5) min,短于俯卧位组的(91.5±29.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多通道使用率[14%(6/44)和22%(8/36)]、血红蛋白下降值[(1.3±0.2)和(1.4±0.7) g/L]、并发症发生率[18%(8/44)和19%(7/36)]及结石清除率[80%(35/44)和86%(31/3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Valdivia和俯卧位PCNL治疗肾结石均安全、有效,前者总手术时间较短。
- 周水根王玲徐晓峰王龙信董杰周凯张征宇
- 关键词:仰卧位俯卧位
- 改良Valdivia体位和俯卧位PCNL治疗肾结石比较
- 周水根王玲徐晓峰王龙信董杰周凯张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