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强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芍药
  • 2篇芍药汤
  • 2篇藜芦
  • 2篇细胞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1篇毒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癣菌
  • 1篇炎症
  • 1篇抑菌
  • 1篇油脂
  • 1篇通路
  • 1篇涂剂
  • 1篇皮肤
  • 1篇皮肤过敏

机构

  • 5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南省教育厅
  • 1篇湖南医药学院
  • 1篇常德市第一中...

作者

  • 5篇吴强
  • 2篇林学英
  • 2篇刘俊杰
  • 2篇李帅军
  • 2篇何永恒
  • 2篇胡响当
  • 2篇张顺荣
  • 2篇李晟
  • 2篇杨宗亮
  • 2篇朱蓉
  • 2篇罗敏
  • 1篇秦莉花
  • 1篇黄宽
  • 1篇王晓艳
  • 1篇林仁敬
  • 1篇叶丽芝
  • 1篇陈晓阳
  • 1篇陈赛
  • 1篇杜英杰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结肠黏膜ICAM-1探讨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胃肠湿热证)大鼠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生成以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48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SASP组)以及芍药汤组,每组12只;模型组、芍药汤组及SASP组3组大鼠在成功制成胃肠湿热证模型基础上,再建立UC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组大鼠分别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灌胃治疗2周,处死大鼠前对其进行第2次DAI评分,完毕后麻醉并处死各组大鼠;解剖后,取病变的结肠组织观察,进行组织大体形态损伤(CMDI)评分;随后,将病变最明显结肠组织肠段2 cm左右,平均分为两等分,分别用于检测ICAM-1基因的蛋白的表达。结果相比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的DAI及CMDI评分升高明显(P<0.01),治疗后芍药汤组上述积分与模型组相比而言,下降明显(P<0.05);在结肠组织ICAM-1蛋白表达方面,Western-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灰度值较空白组明显下降,治疗后,芍药汤组与SASP组ICAM-1灰度值均有所上升,且与正常组水平相近;大鼠结肠组织中ICAM-1 m RNA生成方面,与空白组相比而言,模型组上升明显(P<0.01),而在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芍药汤组及SASP组ICAM-1 m RNA生成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芍药汤通过抑制UC(胃肠湿热证)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ICAM-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UC大鼠的症状及体征,这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
罗敏杜英杰吴强胡响当林仁敬杨宗亮李帅军何永恒
关键词:芍药汤溃疡性结肠炎细胞间黏附分子-1
藜芦猪油脂涂剂对皮肤急性毒性及过敏性试验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动物皮肤接触藜芦猪油脂涂剂的急性毒性及皮肤过敏反应,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动物皮肤过敏试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对藜芦猪油脂制剂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未见动物发生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及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藜芦猪油涂剂无过敏性,毒性小,具有良好的皮肤用药安全性。
龚明叶丽芝李晟黄宽张顺荣刘俊杰林学英吴强张又玮
关键词:皮肤过敏试验
白藜芦醇抗皮肤炎症、癣菌相关机理的研究概述被引量:4
2013年
白藜芦醇(Res)又名芪三芬,属于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是植物受到真菌、细菌等病原性微生物进攻或是环境恶化如紫外线照射等不利条件时,产生的植物防御素;作为一种抗毒素,对植物本身起保护作用。在抗生素耐药性广泛出现的今天,从传统中药中进行抗菌药物的发掘和研究,将有助于发挥中药在临床感染中的应用。笔者就Res抗皮肤炎症、癣菌及其相关机理的研究,概述如下。
秦莉花陈晓阳张顺荣李晟刘俊杰林学英吴强张又玮黄宽
关键词:白藜芦醇皮肤炎症癣菌抗炎抑菌
芍药汤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研究芍药汤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7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芍药汤治疗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方法将40只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芍药汤组及柳氮磺吡啶(SASP)组;除空白组外,其他三组大鼠制成胃肠湿热型模型后,再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成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治疗14 d后,处死大鼠前对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完毕后麻醉大鼠,腔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27(IL-27),并取病变结肠进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分。结果 DAI评分及CMDI评分方面,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芍药汤组评分低于模型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方面,模型组明显高于空白组,芍药汤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血清IFN-γ及IL-27方面,模型组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芍药汤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汤能明显降低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中IL-17水平,并可相应升高其血清中IFN-γ及IL-27水平,其可能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机制之一。
罗敏吴强朱蓉李帅军胡响当王晓艳杨宗亮
关键词:芍药汤溃疡性结肠炎
从NOXs-ROS-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白芍七物颗粒治疗UC大鼠的作用机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白芍七物颗粒对UC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NOXs-ROS-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先用TNBS制造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5组,另设不造模的健康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治疗14 d。结果 (1)模型组大鼠出现精神萎靡,饮食减少,便溏或有黏液血便等症,并且病理检测提示结肠黏膜广泛糜烂,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各给药组的上述症状均有明显地改善。(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及血清中各检测指标的表达量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检测指标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下调(P<0.01);与白芍七物颗粒高剂量组比较,其各项检测指标多有明显地升高(P<0.01)。结论白芍七物颗粒可通过调节NOXs-ROS-P38 MAP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相应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陈赛何永恒吴强侯铁朱蓉
关键词:P38MAPK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