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强

作品数:50 被引量:39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群落
  • 16篇群落结构
  • 8篇鱼类
  • 8篇环境因子
  • 7篇多样性
  • 6篇南极半岛
  • 6篇海域
  • 5篇鱼类群落
  • 5篇邻近海域
  • 5篇近海
  • 5篇近海域
  • 5篇壳类
  • 5篇类群
  • 5篇甲壳
  • 5篇甲壳类
  • 4篇对虾
  • 4篇生物学
  • 4篇头足类
  • 4篇年际
  • 4篇年际变化

机构

  • 47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篇上海海洋大学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黄海水产研究...
  • 1篇天津渤海水产...

作者

  • 49篇吴强
  • 24篇金显仕
  • 17篇王俊
  • 12篇李忠义
  • 11篇单秀娟
  • 9篇陈瑞盛
  • 8篇左涛
  • 8篇栾青杉
  • 7篇朱国平
  • 7篇冯春雷
  • 6篇黄洪亮
  • 6篇许柳雄
  • 6篇孙坚强
  • 5篇赵宪勇
  • 4篇李显森
  • 4篇杨涛
  • 3篇陈雪忠
  • 3篇张波
  • 3篇陈云龙
  • 3篇戴芳群

传媒

  • 12篇渔业科学进展
  • 6篇水产学报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2017年中...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海洋渔业
  • 2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莱州湾鱼类群落的关键种
关键种对群落结构和稳定性起着决定作用,它的筛选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基于2011年5月对莱州湾渔业底拖网数据,以摄食关系为基础构建了莱州湾鱼类群落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网,运用网络分析法计算了...
杨涛单秀娟金显仕陈云龙吴强
关键词:关键种食物网网络分析法
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
基于2010年和2012–2014年每年8月渤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根据优势种、单位个体质量、相对资源量、Jaccard种类组成相似性系数和群落结构数量生物量曲线等指标,研究渤海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1...
李忠义吴强朱仁金显仕
关键词:鱼类群落结构年际变化
文献传递
南极磷虾调查CPUE指数变动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被引量:35
2010年
根据2010年1月~2月在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周围水域开展的南极磷虾拖网调查期间收集的数据,对南极磷虾CPUE指数变动的影响因素(包括表温、水深、拖速和拖曳深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开始捕捞至结束捕捞的表温相差较小时,平均CPUE相对较高(〉250 kg/min);(2)起放网表温在0.5~1.0℃和1.0~1.5℃时,平均CPUE均较高(〉250 kg/min);(3)当海底平均深度大于2 000 m时,CPUE均最低(〈100 kg/min);(4)随着拖速和拖曳深度的增加,平均CPUE逐渐减小,当拖速小于2.5 kn及拖曳水深小于25 m时,平均CPUE达到最大,分别为364.46 kg/min和347.59 kg/min。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南极磷虾资源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海上生产提供指导性参考。
朱国平冯春雷吴强陈雪忠赵宪勇许柳雄陈新军黄洪亮夏辉孙坚强
关键词:南极磷虾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根据2006年6月、8月和10月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无脊椎动物的底拖网定点捕捞调查资料,研究区域内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调查共捕获无脊椎动物49种,共2232.277kg、1037641尾。分析了调查区域内虾类、蟹类、头足类及口虾蛄4个类别的生物量及密度组成,虾类在密度组成中占主导地位,占总密度的90.1%,蟹类在生物量组成中占主导地位,占总生物量的58.2%。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研究不同种类的生态优势度,细点圆趾蟹(1822.64)为6月份的唯一优势种,双斑蟳(1573.90)及中华管鞭虾(1135.36)为8月份优势种,三疣梭子蟹(3667.30)、鹰爪虾(1568.35)及口虾蛄(1248.70)为10月份优势种。使用多样性指数D、H′、J′分析了该水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发现在3个航次调查中,10月份多样性指数最高;在不同调查区域,长江口中部多样性指数最高。采用Bray-Curtis指数CN比较了长江口不同区域的无脊椎动物群落之间物种组成的相似性。结果表明,长江口中部及长江口南部种类组成相似性最高,CN=0.628;长江口北部和长江口南部种类组成相似性最低,CN=0.166。与历史资料对比,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无脊椎动物主要捕获种类变化不大,群落结构比较稳定。
吴强李显森王俊朱建成金显仕
关键词:长江口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一种渔获物分选装置
一种渔获物分选装置,属于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用具领域,它包括上层取样筐和下层取样筐,上层取样筐和下层取样筐通过自由连接装置连接在一起,上层取样筐和下层取样筐的底部布满圆形筛孔;上层取样筐的筛孔直径大于下层取样筐的筛孔直径。本...
吴强朱建成单秀娟
文献传递
南极半岛周边南极大磷虾群体体长组成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俗指南极磷虾,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的单一生物资源[1],在南大洋一半以上海域均有分布[2],尤以南极半岛海域最为密集[3,4]。其个体较大,最大体长可达60 mm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磷虾种。
夏辉许柳雄朱国平黄洪亮冯春雷孙坚强吴强
关键词:南极磷虾南大洋体长组成秩和检验
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1
2015年
根据2014年8月在黄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综合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虾类20种,隶属于3目10科16属.各调查站点虾类相对资源丰度为13-45047 g·h^-1,平均资源丰度为6838 g·h^-1.优势种为脊腹褐虾,常见种为中华安乐虾,偶见种为戴氏赤虾、葛氏长臂虾、口虾蛄.各站点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007-1.538,平均值为0.391;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101-1.138,平均值为0.374;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006-0.947,平均值为0.298.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MDS)表明,调查范围基本以45 m等深线为界将所有站点分成两个组群:冷水团组群(Ⅰ)和沿岸组群(Ⅱ),ANOSIM分析表明两组群差异极显著.BIOENV分析表明,影响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底层水温与底层盐度.黄海夏季虾类群落以冷水团组群占绝对优势,黄海冷水团对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的分布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逄志伟李显森应一平吴强栾青杉
关键词:虾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环境因子
黄渤海甲壳类的分类多样性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解黄渤海甲壳类的分类多样性特征,我们统计了2010–201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捕获的黄渤海甲壳类(软甲纲:十足目与口足目)物种名录。结合历史文献,进一步系统整理得到黄渤海甲壳类物种总名录。基于这2个名录,应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he inclusion index at taxonomic level,TINCLi)、平均分类差异指数(average taxonomic distinctness index,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variation in taxonomic distinctness index,Λ+)研究了其分类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2010–2015年调查名录中,甲壳类共93种,隶属于2目39科66属,其中10种为新分布种;对虾科、藻虾科、长臂虾科、梭子蟹科和弓蟹科的物种数最多,合计占总物种数的38.71%;TINCLi分别为1.41种/属和2.38种/科;Δ+和Λ+分别为50.25和35.20。总名录中,甲壳类共228种,隶属于2目53科123属,其中藻虾科、豆蟹科、对虾科、弓蟹科和鼓虾科的物种数最多,合计占总物种数的30.70%;TINCLi分别为1.85种/属和4.30种/科,Δ+和Λ+分别为50.18和30.87。对虾科的相对丰富度指数(the relative richness index,Rr)最高(100),其次是梭子蟹科(71.43)和长臂虾科(62.50),豆蟹科最低(6.25)。黄渤海甲壳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明显小于鱼类(P<0.05)。2010–2015年调查的Δ+计算值高于理论值,且在理论值的95%置信区间内,说明黄渤海甲壳类群落正处在中等程度的干扰中。
吴强李忠义戴芳群陈瑞盛王俊单秀娟金显仕
关键词:甲壳类黄渤海
莱州湾头足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掌握莱州湾头足类的资源现状,根据2011—2012年进行的9个月份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莱州湾头足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48网次共捕获头足类6种,隶属于3目、3科、4属。头足类生物量及个体数均以10月最高、3月最低,周年平均值分别为3 111.39 g/h和723.54个/h。枪乌贼为莱州湾头足类的绝对优势种,其周年的相对重要性指数为13 097。头足类个体数的空间分布随月份变化,6—7月以莱州湾中南部密度较高,8—11月以莱州湾中北部密度较高,3—5月头足类的密度整体较低。CLUSTER和MDS分析将9个调查月份分为4个群组,ANOSIM分析显示群组两两间的群落结构均呈显著性差异,SIMPER分析表明枪乌贼对群组区分的贡献最大。头足类的个体数分布与浮游动物密度的相关性最高。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是影响莱州湾头足类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的首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头足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吴强陈瑞盛陈瑞盛左涛金显仕
关键词:头足类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鳌山湾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优选青岛市沿海中国明对虾的港湾增殖放流点,本实验于2010年6月至9月采用拖网调查,对鳌山湾渔业资源生物背景、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个航次拖网调查的渔获物组成中与中国明对虾食性类似的口虾蛄捕获量最大,占总捕获量的46.66%,中国明对虾的天敌虎鱼和鲬的捕获量很少,占总捕获量的1.28%。浮游植物生物水平评价等级为Ⅴ级;(2)中国明对虾的资源调查回捕率约为0.10%,偏低,港口码头走访调查回捕率为1.20%,属正常值,但相对偏低;(3)中国明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具有雌雄差异,最大体质量日增长量分别为0.88和0.47 g。生长初期雄虾生长较快,但后期雌虾生长速度更快,且能达到更大的规格,其渐近体质量与体长雌虾为:L∞=200.83 mm、W∞=104.05 g;雄虾为:L∞=172.64 mm、W∞=38.81 g。开捕时雌雄中国明对虾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43.25和34.20 g左右,已达到捕捞规格。鳌山湾渔业资源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生物水平等级、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生长特性等重要数据证实鳌山湾适合中国明对虾的放流。
李忠义金显仕吴强栾青杉陈瑞盛王俊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资源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