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大刚

作品数:64 被引量:60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3篇生物学
  • 6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9篇学成
  • 29篇化学成分
  • 13篇化学成分研究
  • 10篇昆明山海棠
  • 8篇大戟
  • 7篇植物
  • 7篇三萜
  • 7篇活性
  • 6篇大戟科
  • 6篇提取物
  • 5篇楝科
  • 5篇抗生育
  • 5篇二萜
  • 4篇英文
  • 4篇生物活性
  • 4篇卫矛
  • 4篇卫矛科
  • 3篇雄性
  • 3篇乙醇
  • 3篇乙醇提取

机构

  • 63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兰州大学
  • 5篇中国热带农业...
  • 4篇昆明医学院第...
  • 4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云南省计划生...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大理医学院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64篇吴大刚
  • 19篇罗晓东
  • 17篇马云保
  • 13篇吴少华
  • 10篇张宪民
  • 8篇涂永强
  • 7篇漆淑华
  • 6篇刘吉开
  • 6篇梅文莉
  • 5篇周俊
  • 5篇戴好富
  • 4篇杨成金
  • 4篇郝小江
  • 3篇曾陇梅
  • 3篇刘锡葵
  • 3篇陈耀祖
  • 3篇张峻
  • 2篇周激文
  • 2篇贾忠建
  • 2篇朱大元

传媒

  • 14篇中草药
  • 7篇天然产物研究...
  • 6篇云南植物研究
  • 5篇科学通报
  • 3篇生殖医学杂志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Acta B...
  • 2篇药学学报
  • 2篇化学通报(中...
  • 2篇波谱学杂志
  • 2篇云南医药
  • 2篇中国药物化学...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男科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12篇1992
  • 3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9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昆虫拒食活性倍半萜的研究被引量:6
1991年
应用高效反相层析,从云南白杜(Euonymus bungeanus Maxim.)种子油中分得四个β-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多醇酯(Ⅰ,Ⅱ,Ⅲ和Ⅳ)。经光谱分析及化学反应,确定Ⅰ、Ⅱ和Ⅲ为该植物中首次报道的已知化合物,Ⅳ为新化合物。通过一对菜青虫(Pieris rapae)的初步杀虫试验,证明一对该昆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
涂永强吴大刚周俊陈耀祖华苏明
关键词:菜青虫拒食活性
昆明山海棠根的乌索烷型三萜被引量:18
1992年
从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根的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可溶部分中分离得到3个乌索烷型三萜化合物:Ⅰ、Ⅱ、Ⅲ。经光谱及化学方法鉴定,Ⅰ为—新三萜化合物:[3-oxo-22α-hydroxy-ursan-12-en-30-oic acid(30,22a)-lactone],命名为山海棠内酯(hypoglaulide)。Ⅱ为雷公藤三萜酸C(triptotriterpenic acid C),Ⅲ为黑蔓酮酯甲(regelin)。这3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昆明山海棠中得到。
张宪民王传芳吴大刚
关键词:化学成分三萜昆明山海棠
卫矛科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4
1992年
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是卫矛科植物(Celastraceae)的主要化学成分。由于卫矛科植物是我国历史上常用的农用杀虫植物,因而这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文献[6,7]报道了从小白沙藤(Celastrus gemmatus Loes.)中分得的三个倍半萜,它们的结构经红外、核磁、质谱和X-晶体衍射确定。
涂永强吴大刚
关键词:卫矛科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云南红豆杉一类新二萜成分被引量:3
1992年
自从发现紫杉醇(Taxol)及其相关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以来,从紫杉属(Taxus)植物中寻找新的抗肿瘤的紫杉烷(Taxane)衍生物的研究在国内外日趋深入。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 K. Tu)是分布在中国的特有植物,主产云南。我们从云南红豆杉枝条的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氯仿分配,氯仿部分经硅胶反复柱层析。
刘锡葵吴大刚王宗玉
关键词:红豆杉科云南红豆杉二萜
苔藓植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15
1993年
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苔藓的化学成分研究。然而,近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含有多种次生代谢物质,有些具有新颖的结构骨架,有些显示出值得重视的生物活性。在苔藓的化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不易收集到足够量的材料,这阻碍了研究工作的进行,同时也影响了生物活性的试验。组织培养和化学合成可以克服这一困难。
刘吉开曾陇梅吴大刚
关键词:苔藓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昆明山海棠提取物TH5对雄性大鼠的抗生育活性被引量:17
1997年
为了开发避孕新药,作者对昆明山海棠提取物TH5的抗生育活性进行了研究。5批Wistar成年雄性大鼠灌服TH5(116mg/kg)30天后的雄性抗生育有效率平均为97%(86/89)。停服TH520天后的大鼠附睾尾部三项精子参数统计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停服TH550天后,90%的受试大鼠恢复生育,其附睾尾部的三项精子参数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H5对大鼠体重、睾丸重量与大小等无影响。认为TH5具有发展为男用避孕药的良好前景。
周激文张宪民骆毅潘汝能刘黎闻罗宁云彭林彭林
关键词:昆明山海棠避孕药男用
肥牛木根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从肥牛木(Cephalomappa sinensis)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羽扇豆-20(29)-烯-2α,3β-二醇(1),苏门树脂醇酸(2),油桐酸(3),3-βstigmast-5-en-3-O--βD-xylopyranoside(4),东莨菪内酯(5),香草酸(6),油酸(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梅文莉戴好富吴大刚
关键词:大戟科化学成分
椿亚科和麻楝亚科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本文简要综述了楝科椿亚科香椿属(Toona)和洋椿属(Cedrela)以及麻楝亚科麻楝属(Chukrasia)、桃花心木属(Swietenia)和非洲楝属(Khaya)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情况。
漆淑华罗晓冬张偲吴大刚
关键词:楝科抗疟免疫调节
可能具有雄性促生育作用的昆明山海棠单体化合物被引量:1
2007年
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eum (Levl)Hutch)系民间常用中草药,《药典》示其功能与主治为“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近10年来,我们对昆明山海棠的潜在生育调节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了昆明山海棠提取物TH5活性部位对雄性成年大鼠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为了阐明TH5活性部位的抗生育有效成份,作者对其实施了进一步的提取、分离工作。本文报道从TH5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之编号为TH8、TH17和THF的单体化合物所表现出的另一相反实验结果,并就其活性作用及成份等进行初步探讨。
周激文潘汝能刘黎闻罗宁云骆毅张宪民吴大刚
关键词:昆明山海棠提取物抗生育作用单体化合物雄性红斑性狼疮
大蒜果树的化学成分( 英文)被引量:20
2001年
从大蒜果树 (DysoxylumhainanenseMerr.)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0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分别是 (+ )evofolinB (1) ,2 0S ,2 4 -epoxy - 2 4 ,2 5 -dihydroxy - 3,4-secodammar- 4 (2 8) -en - 3-oicacid (2 ) ,4 (14) -eudesmene - 6 ?,11-diol (3) ,stigmast -5 -ene - 3β ,7α -diol (4) ,stigmast- 5 -en - 3β -ollinoleate (5 ) ,sitoindosideI (6 ) ,methyl 3,4 -dihydroxy -benzoate (7) ,scopoletin (8) ,β -谷甾醇和胡萝卜甙。其中 1为新化合物。
罗晓东吴少华马云保吴大刚
关键词:楝科化学成分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