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心脏
  • 12篇手术
  • 9篇微创
  • 8篇外科
  • 6篇心脏病
  • 6篇心脏外科
  • 6篇切口
  • 5篇心脏瓣膜
  • 5篇胸腔
  • 5篇置换术
  • 5篇瓣膜
  • 4篇先天性
  • 3篇动脉
  • 3篇心脏瓣膜置换
  • 3篇心脏瓣膜置换...
  • 3篇心脏手术
  • 3篇胸腔镜
  • 3篇右胸
  • 3篇术后
  • 3篇微创心脏外科

机构

  • 25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7篇吴先球
  • 18篇韦武利
  • 13篇向敏峰
  • 11篇王奇
  • 7篇陈卫民
  • 5篇漆奋强
  • 3篇蒋清柏
  • 2篇袁天柱
  • 2篇王奇
  • 1篇张敏
  • 1篇陆娟
  • 1篇覃鸿雁
  • 1篇邓煜锋
  • 1篇陈卫民
  • 1篇覃彬
  • 1篇凌云鹏
  • 1篇廖文勇
  • 1篇杨明
  • 1篇韦静
  • 1篇何毅

传媒

  • 5篇中国心血管病...
  • 4篇黑龙江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循证护理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术后早期死亡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实施瓣膜置换术的老年瓣膜病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造成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50例患者中死亡15例,其中多脏器衰竭6例(6/15,40%),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5/15,33.33%),严重室性心律失常2例(2/15,13.33%),术后左心室破裂2例(2/15,13.33%)。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心胸比率,差异显著(P<0.01),与早期死亡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心功能、心胸比率可能是造成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结论术前积极改善患者心功能,术中谨慎操作,加强心肌保护,术后提供全面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早期死亡率。
韦武利王奇向敏峰吴先球漆奋强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对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进行心脏手术88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其中包括抗生素名称、用法用量、应用起止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术后监护等。结果 88例患者均使用了抗生素,其中18例为单一用药,占20.4%;43例为二联用药,占48.9%;三联用药27例,占30.7%。其平均应用疗程为(7.8±2.1)d。其手术切口1期愈合85例,占96.6%;延期愈合3例,占3.4%。结论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合理应用并进行管理。
韦武利王奇陈卫民向敏峰吴先球
关键词: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抗生素
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学习曲线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总结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间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60例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病例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A、B、C、D 4组,每组15例.从各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24 h引流量、ICU停留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比较手术效果,同时使用对数曲线拟合学习曲线,得出学习曲线相关模型.结果 各组病例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转机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24 h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随手术例数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学习曲线相关模型为:手术时间(min)=143.5-16.7×ln(手术例数),转机时间(min)=77.5-13.0×ln(手术例数).结论 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学习曲线约为30例左右.
吴先球韦武利王奇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修补心脏不停跳
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总结非胸腔镜辅助微创漏斗胸矫形术(Nuss)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7~2010年间在非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的27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2~21岁,平均年龄12.6岁.术前Hailer(即胸部CT所测定胸廓最凹陷处左右径与前后径之比)指数为3.2~5.6,平均3.86.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平均时间44 min,手术出血量均小于30 mL.结论 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安全可行,并且不用进入胸腔操作,手术创伤更小,耗时短,微创效果更好.
邓煜锋吴先球韦武利袁天柱
关键词:微创漏斗胸矫形术先天性漏斗胸微创手术
品管圈在减少体外循环手术用血量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减少体外循环手术用血量的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对2013年实施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调查。对影响患者手术用血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确立并落实了多项改进措施。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体外循环二尖瓣手术人均用血量由活动前的红细胞4.52 IU/人,血浆411.36 mL/人,减少至活动后的红细胞2.48 IU/人,血浆356.82 mL/人。结论 QCC活动有效减少了体外循环手术用血量,缓解了临床用血紧张。
陆娟吴先球覃彬
关键词:品管圈体外循环手术临床输血
原发性心脏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7年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临床罕见,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心脏肿瘤的15%~25%[1,2].在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为8.7%~20%,男女发病比例1.94,中位发病年龄63 (9~90)岁.由于本病无特异性表现,其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生长的部位、瘤体的大小及肿瘤侵犯的范围有关,因此诊断较为困难.本文介绍我科治疗的一例原发性心脏淋巴瘤,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吴先球韦武利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负面情绪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情绪情况,通过SPSS 17.0软件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AS与SDS评分结果显示,存在焦虑患者达到16例(19.0%),抑郁患者为15例(17.9%),其中有8例(9.5%)患者同时存在焦虑与抑郁,而且生活质量评分与患者焦虑或抑郁评分呈负相关。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反应,而且反应程度越严重,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吴先球韦武利王奇漆奋强向敏峰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
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手术临床效果的倾向评分匹配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比研究传统正中开胸与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法,筛选了2016-2019年间在我院实施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共62例,其中31例实施了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微创组),31例采用胸骨正中开胸手术(常规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倾向评分匹配之后,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体外循环时间均较常规组患者延长[(57.3±5.4)min比(55.2±6.8)min;(91.2±9.6)min比(90.7±7.2)min],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7以及0.835).然而,微创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少于常规组[(337.7±87.5)ml比(390.9±114.7)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此外,微创组患者伤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3.52±1.15比5.00±1.6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可以获得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一样的效果,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吴先球韦武利李融林覃华晶黄婷马俞似
关键词:微创主动脉瓣置换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开胸过程突发室颤的原因分析及处理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开胸过程突发室颤的原因、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1992年以来我院5例ACHD患者开胸过程发生室颤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胸过程发生室颤的5例患者经处理均恢复为术前心律,4例继续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1例放弃手术,术后死亡.结论 ACHD开胸过程突发室颤与长期心内异常分流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心肌功能障碍有关,麻醉及开胸时手术刺激也有可能诱发.应立即进行胸内心脏按压以保证有效循环,尽可能早地进行胸内电除颤复律,根据复苏效果判断机体能否耐受继续手术.
向敏峰王奇陈卫民吴先球蒋清柏
关键词:心室颤动胸内心脏按压
右腋下直小切口在小儿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总结右腋下微创直切口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间,采用右腋下微创直切口实施的先天性心脏病矫治121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31例,室间隔缺损(VSD)82例(所有VSD均为膜部或膜周部),ASD合并VSD3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PECD)1例,ASD合并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PAPvc)2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2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房室传导阻滞,无二次开胸止血术。体外循环时间(78+18)rain,主动脉阻断时间(44.0±12.0)min,引流量(275±135)ml,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3.0-9.5h,术后住院时间(6.8±1.4)d。出院时测量手术切口长4.3~6.5cm。结论右腋下微创直切口剖胸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不破坏胸廓连续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韦武利吴先球向敏峰漆奋强
关键词:右腋下直切口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微创心脏外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