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志军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黄河三门峡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2篇血肿
  • 2篇预后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显微外科
  • 2篇显微外科手术
  • 2篇颅脑
  • 1篇血管损伤
  • 1篇医源
  • 1篇医源性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血肿
  • 1篇硬脑膜
  • 1篇硬脑膜外
  • 1篇硬脑膜外血肿
  • 1篇远隔部位
  • 1篇入路

机构

  • 4篇黄河三门峡医...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吕志军
  • 4篇柴晓波
  • 3篇王辉
  • 2篇王正林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1997
  • 1篇199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4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究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临床治疗方法 ,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4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根据病情采用开颅手术对其实施治疗,治疗后5个月内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准确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经过开颅手术治疗后,有23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病情呈显效,2例好转,10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效果明显,有助于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治愈率,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吕志军柴晓波王辉
关键词:急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开颅手术
眶尖区肿瘤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开眶显微术式治疗探讨
2014年
目的 探讨眶尖区肿瘤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开眶治疗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眶尖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开眶,其中以眶-翼点为主34例,联合眶-额、眶灏、颧-翼点入路14例.术后常规复查增强MRI,并进行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或部分切除6例,活检2例.术后视功能良好40例,存在动眼神经和视神经损伤7例,偏瘫1例.结论 改良经颅眶上外侧壁入路开眶结合显微技巧可较好治疗眶尖区肿瘤;合适的角度开眶可最大限度地切除眶尖区肿瘤和保护神经功能,减少不必要的创伤.
吕志军柴晓波王辉
关键词:眶肿瘤显微外科手术预后
医源性延时处理的四肢血管损伤21例分析
1997年
我院自1989年9月至1995年6月收治四肢血管损伤44例,21例延时处理。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1例中男19例,女2例,最大年龄52岁,最小17岁,平均36.2岁。致伤原因及部位:腋动脉损伤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上肢绞轧致肱动脉损伤1例;前臂开放性骨折伴尺桡动脉均损伤2例,伴尺动脉损伤1例,伴桡动脉损伤1例;前臂玻璃刺伤伴尺桡动脉损伤1例;股骨髁上骨折伴股动脉,腘动脉损伤3例;大腿部刀刺伤伴股动脉损伤1例;小腿部开放骨折伴胫前血管损伤3例,胫后血管损伤2例,胫前后血管均损伤1例;小腿部闭合骨折辗轧伤伴胫前后血管均损伤1例;小腿部闭合骨折辗轧伤伴胫前后血管均挫伤3例,胫前血管损伤1例。共28条血管。 肢体末梢完全缺血时间:最长16h,最短8h,平均10h。最长1例腋动脉刀刺伤假性动脉瘤形成,伤后22d修复;另1例是闭合性小腿辗轧伤4d,筋膜室综合征形成。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血管修复方法:直接端端吻合6例6条,血管移植12例17条,修补2例2条,另2例小腿筋膜室综合征的3条血管,仅作切开减压血管外膜松解、保暖等措施即恢复血供。21例中成活18条肢体,截肢3例。18例中术后早期有局限性表皮坏死5例,拇指坏死1例,部分足趾坏死6例,不同程度肌肉液化坏死12例。缺血时间越长,坏死愈严重。随访0.5~3年有不同?
王正林谷效斌吕志军苏波吴鸿臻
关键词:四肢损伤血管损伤
肘管综合征的显微外种治疗
1995年
肘管综合征的显微外种治疗王正林,吴鸿臻,吕志军,苏波我院骨科自1989年9月至1994年6月,应用显徽外科技术治疗时管综合征11例,治疗效果满意,随访10例优良率达90%,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20~52岁。职业多为肘腕关节伸屈...
王正林吴鸿臻吕志军苏波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显微外科手术
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6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例于受伤≤5 d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治疗作为早期气切组,31例于受伤>5 d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治疗作为晚期气切组,观察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重症监护病房(ICU)留滞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并统计对比肺部感染(真菌或细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急性肺损伤(ALI)、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ICU留滞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APACHEⅡ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RDS/ALI及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75%、25.00%,均低于对照组的58.06%、51.61%(P<0.05),两组肺部细菌感染及MODS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治疗,可有效缩短ICU留滞及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部真菌感染率,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的发生,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柴晓波吕志军
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预后
颅脑肿瘤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40例颅脑肿瘤手术患者,其中18例术后发生远隔部位硬脑膜外血肿,对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手术体位、病理分型、使用甘露醇及手术时间12个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24)、肿瘤大小(P=0.012)、脑积水(P=0.008)、脑萎缩(P=0.010)、手术体位(P=0.039)和使用甘露醇(P=0.030)6个指标与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38)、肿瘤大小(P=0.031)、脑积水(P=0.005)、使用甘露醇(P=0.023)为导致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形成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及脑脊液动力学改变致硬脑膜与颅骨剥离,但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年龄、肿瘤大小、脑积水、使用甘露醇这几个因素.
吕志军柴晓波王辉
关键词:颅脑肿瘤硬脑膜外血肿远隔部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