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炎林 作品数:9 被引量:36 H指数:4 供职机构: 苏州市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苏州市2887例新生儿听力检测结果分析 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可直接导致小儿言语、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目前,我国已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纳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范畴。某院自2004年已系统地开展了此项目。本文现对2007年8月1日至2007... 叶炎林 刘菊凝关键词:新生儿 听力检测 听力障碍 新生儿疾病 文献传递 苏州市50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转诊情况总结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下属县(市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转诊情况以及其听力筛查情况。方法对转诊至苏州市立医院听力中心的502例患儿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快速脑千听力筛查的初查,然后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声阻抗的综合诊断检查,并对听力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502例患儿中,158例未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快速脑干听力筛查者,需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119例确诊,其中51例为轻度听力损伤,占42.9%,26例为中度听力损伤,占21.8%,14例为重度听力损伤,占11.8%,28例为极重度听力损伤,占23.5%;39例为失访患儿。在轻度和中度听损伤患儿中,声阻抗为B型的患儿所占比例较大,而在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伤患儿中,声阻抗为A型的患儿所占比例较大。结论听力筛查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宣传力度,安排专人负责完成各项检查及系统化优生工作。 叶炎林 项怡洁关键词:听力筛查 转诊 声阻抗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小儿耳蜗微音电位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比较ABR正常组和ABR异常组婴幼儿的DPOAE及耳蜗微音电位(CM)的引出情况,以探讨CM在小儿听力检测中的意义。方法根据短声ABR反应阈值将受试儿分为ABR正常组(70例135耳,ABR反应阈≤35 dB nHL)及ABR异常组(88例165耳,ABR反应阈>35 dB nHL),两组分别进行声导抗、DPOAE和CM检测。结果 ABR正常组DPOAE检出率为40%(54/135),CM检出率为100%(135/135);ABR异常组DPOAE检出率3.63%(6/165),CM检出率76.36%(126/165),ABR正常组和异常组鼓室导抗图A型与B型者DPOAE引出耳数均有统计学差异(χ2=20.42,P<0.05;χ2=5.37,P<0.05)。结论 OAE筛查容易出现假阳性,而CM更能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在听力检测工作中应该把CM作为一个常规项目,以更全面的了解耳蜗功能。 叶炎林关键词:耳蜗微音电位 耳声发射 听性脑干反应 声导抗 苏州市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探讨苏州市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城区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左启华等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苏州市新加坡工业园区幼儿园446名儿童;城区506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苏州市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城区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总分接近国内水平,但边缘水平检出率、高常水平检出率、优秀水平检出率、独立生活、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两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研究提示学龄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受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家长比较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对个人生活料理培养得不够。作为父母要全面地发展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使个体与自然环境、社会需要保持一致。 刘晓瑛 宋媛 徐勤华 黄英 叶炎林 冯梅珍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社会适应能力 苏州市614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2009年 目的通过对苏州市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的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方法使用丹麦MADSEN耳声发射仪,对6148例新生儿在出生后22—25天进行耳声发射检查,初筛未通过者在42天后再次复查畸变耳声发射或快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复筛仍未通过者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以确定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结果553名新生儿未通过初筛,未通过率为9.0%(553/6148),其中463名初筛未通过惠儿进行复查,复查率为83.7%(463/553),242名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复查,占52.3%(242/463),221名未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复查,221名患儿中119名通过了快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复查,占53.8%(119/221),102人需要进行听性脑干反应诊断检查,最终确诊18人异常,发生率为2.93‰,其中轻度9人,中度3人,重度3人,极重度3人,其中1人为听神经病。结论苏州市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2.93‰。 叶炎林 桑琛 项怡洁关键词:听力筛查 听力障碍 听性脑干反应 苏州市2887例新生儿听力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10年 叶炎林 刘菊凝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障碍 新生儿疾病筛查 发育迟缓 社会交往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重点讨论听神经病的筛查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基于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的筛查,初步获得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在此类人群中患病情况的基本资料,探讨适合于我国国情的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方法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两阶段筛查方案,即:NICU新生儿在出院前或病情稳定时以AABR进行听力初筛,对未通过者发放复筛通知单,嘱出院1个月后门诊接受AABR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3个月内转诊到我院儿童听力中心,进行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和声导抗测试在内的全面听力学诊断评估。如ABR波V反应阈>35dBnHL,则认为有听力损失。AN诊断依据:ABR缺失、严重异常或阈值≥70dBnHL,伴DPOAE正常和声导抗测试鼓室图呈单峰型或双峰型。结果对2007年9月—2009年4月从我院NICU出院的1343名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117例(8.7%)未通过出院前的AABR初筛,其中88例(75.2%)1月后接受了AABR复筛,22例未通过。后者经全面的听力学诊断评估,10例(7.4‰)双侧或单侧ABR阈值>35dBnHL,诊断有听力损失,其中2例(1.5‰)分别表现为双耳ABR缺失和阈值>70dBnHL,而DPOAE正常、鼓室图为单峰型以及镫骨肌声反射未引出,诊断为AN。结论本组NICU新生儿听力损失总发病率(7.4‰)及听神经病发病率(1.5‰)低于已往文献报道。本研究未发现任何可以预测AN发生的听力损失高危因素,这可能与目标人群样本量较小有关。AABR两阶段筛查法是NICU新生儿合适的听力筛查模式。 吴金毛 叶炎林 王三南 邢光前关键词:听力筛查 听神经病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2835例妇女病检查结果分析 2004年 刘菊凝 叶炎林 李蓉关键词:妇女病 年龄 患病率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初探 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索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初步了解听力损失在此类人群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2阶段筛查方案,即NICU新生儿在出院或转入普通病房前以AABR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出院1个月后门诊接受AABR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个月内转诊到我院儿童听力中心,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诊断评估。结果:对2007-09-2008-08从NICU出院的824例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70例(8.5%)未通过出院前的AABR初筛,其中55例(78.6%)1个月后接受了AABR复筛,9例未通过。后者经全面的听力学诊断评估,3例确诊患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例患听神经病。听力损失总患病率0.48%。结论:AABR两步法可能是NICU新生儿合适的听力筛查模式;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患病率低于已往文献报道。 吴金毛 叶炎林 王三南 邢光前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