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宝安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静海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食管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治疗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调控基因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假瘤
  • 1篇预后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细胞
  • 1篇增殖细胞核
  • 1篇增殖细胞核抗...
  • 1篇治疗学
  • 1篇食管癌
  • 1篇食管鳞癌
  • 1篇术后
  • 1篇周期
  • 1篇贲门癌

机构

  • 5篇静海县医院
  • 2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卢宝安
  • 3篇王金江
  • 2篇杨洪德
  • 1篇刘洪伟
  • 1篇李文广
  • 1篇胡玉刚
  • 1篇任秀宝
  • 1篇张熙曾
  • 1篇张金芳
  • 1篇屈大望
  • 1篇楚海成
  • 1篇黄鑫
  • 1篇张新伟
  • 1篇韩英杰
  • 1篇张秀军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食管鳞癌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yclinD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探讨CyclinD1 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癌旁正常上皮和非典型增生上皮的表达特点,并分析了CyclinD1 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2 例食管鳞癌,33 例非典型增生上皮和23 例正常粘膜上皮进行了CyclinD1 和PCNA检测。结果:82 例食管鳞癌中57 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9.5% ,非典型增生组阳性率为36.4% (12/33),正常粘膜上皮阳性率为8.7% (2/23),PCNA的平均阳性率在三组分别为75.6% ±13.5% ,36.6% ±9.8% ,4.5% ±0.5% ,食管鳞癌中CyclinD1 和PCNA 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P< 0.05),CyclinD1 和PCNA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 0.05),而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①食管癌组CyclinD1 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癌组,且非典型增生组亦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提示CyclinD1 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CyclinD1 可作为提示食管鳞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卢宝安韩英杰任秀宝
关键词:食管鳞癌CYCLIND1PCNA细胞周期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分析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评价手术对残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Ⅱ期2例,Ⅲ期9例,Ⅳ期15例。其中5例施行姑息性切除(19.2%),5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而不能手术(19.2%),16例施行根治性手术(61.5%)。16例施行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3.4%和31.3%。结论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残胃切除患者预后较好。
楚海成王金江杜云有张金芳杨洪德刘洪伟卢宝安胡玉刚张秀军黄鑫袁行文庞学国
关键词:预后
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早期胸内消化道瘘的外科治疗(附3例报告)
2009年
目的:评价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后早期(≤72h)发生消化道瘘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本组3例早期发生胸内消化道瘘病例,采取再次剖胸探查,重新吻合术或瘘口处修补术。结果:3例病人术后病情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再次剖胸手术是治疗食管及贲门癌术后早期发生胸内消化道瘘的有效手段。
卢宝安王金江张熙曾屈大望
关键词:肿瘤食管外科治疗
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0年
肺癌是全球癌症导致死亡中最常见的病因,占整个肿瘤引起死亡的1/3。80%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而70%NSCLC确诊时已属晚期,难以通过手术或放疗进行根治性治疗。另外,超过50%的早期患者尽管经过手术、放疗以及辅助化疗等积极治疗后仍最终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卢宝安张新伟任秀宝
关键词:吉非替尼
肺部炎性假瘤15例被引量:1
2010年
肺部炎性假瘤是肺内慢性炎症产生的肉芽肿机化,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肺实质炎性增生性瘤样病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病变,1997年1月-2009年11月我院共收治15例,现报告如下。
卢宝安杜云有王金江李文广杨洪德
关键词:炎性假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