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芳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人民医院仁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乙酰化
  • 3篇肾炎
  • 3篇组蛋白
  • 3篇组蛋白乙酰化
  • 3篇细胞
  • 3篇狼疮
  • 3篇狼疮性
  • 3篇狼疮性肾炎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肉瘤
  • 2篇影像
  • 2篇肉瘤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瘤
  • 2篇母细胞

机构

  • 1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1篇刘芳
  • 4篇刘建滨
  • 3篇梁玉梅
  • 3篇饶慧
  • 3篇刘抗寒
  • 3篇曾清华
  • 2篇毛志群
  • 2篇陈莹
  • 2篇张帅
  • 1篇朱璐
  • 1篇黄安兰
  • 1篇刘宇
  • 1篇姚鲲
  • 1篇孔凡磊
  • 1篇戴英波
  • 1篇刘昌军
  • 1篇欧阳沙西
  • 1篇李丹
  • 1篇赵康
  • 1篇龙湘党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全国第十三次...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旋C T扫描联合HMGN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预测膀胱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了解螺旋CT扫描联合癌组织HMGN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预测膀胱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的研究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行根治性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47例,采集CT扫描结果、术后盆腔淋巴结病理结果,并对石蜡包埋的癌组织进行HMG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CT扫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术前CT扫描淋巴结阳性的8例患者中,有6例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CT扫描淋巴结阴性的39例患者中,有7例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的15例患者中,有12例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染色阴性的32例患者中,有1例存在淋巴结转移。CT扫描淋巴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的6例患者,有5例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CT扫描淋巴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的30例患者,术后病理无一例提示淋巴结转移。螺旋CT扫描联合癌组织HMGN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单用螺旋CT扫描。结论螺旋CT扫描联合癌组织HMGN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可准确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建议患者术前使用螺旋CT扫描联合HMGN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以指导术中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
李丹姚鲲刘芳孔凡磊戴英波刘建滨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膀胱癌盆腔淋巴结
MSCT评估不同病理类型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 HB)的MS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HB患者的MSCT资料。按照HB病理结果将是否为胎儿型分为两组。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评估两组HBCT征象的差异性。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两组肿瘤最大径以及两组病灶各期扫描CT值的差异性。结果胎儿型HB较其它病理类型HB坏死、转移少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期CT值比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型HB的MSCT形态学及增强表现与其它病理类型HB不同,MSCT可初步诊断胎儿型HB。
刘芳李梦思袁婷张帅向梦琴刘建滨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儿童病理
外周血CD4^+T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探究其在L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8例LN患者均来自该科病房,全部患者都达到美国风湿学会1997年推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分类诊断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为活动性的LN,蛋白尿大于0.5g/d,或活动性尿沉渣改变(血尿红细胞超过5个/Hp,或脓尿白细胞大于5个/Hp,或细胞管型大于1个/Hp),血肌酐升高大于1.2mg/L,排除感染、肾结石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非活动的LN:蛋白尿小于0.5g/L,非活动性的尿沉渣。将LN患者分为两组:非活动性(I组)8例、活动性的LN组(A组)10例,对照组(N组)8例。分别采集LN患者和N组的外周血50mL,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法)分离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出CD4+T细胞,并提取组蛋白,采用组蛋白H3/H4乙酰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组蛋白H3/H4的乙酰化水平,分析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1)与N组相比,A和I组LN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组蛋白H3、H4均呈低乙酰化状态(P<0.01);(2)A组的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低于I组(P<0.01),而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与24h尿蛋白排泄量呈负相关(r=-0.661,P<0.05)。结论在LN患者中的CD4+T细胞组蛋白H3和组蛋白H4均呈低乙酰化状态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CD4+T细胞组蛋白H4的乙酰化水平可能与LN的活动性有关。
刘抗寒刘芳梁玉梅饶慧陈莹曾清华
关键词:组蛋白类狼疮肾炎蛋白尿
外周血CD4+T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外周血CD4+T 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探究其在狼疮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8 例LN 患者均来自我科病房,全部患者都达到美国风湿学会1997 年推荐的...
刘抗寒刘芳梁玉梅饶慧陈莹曾清华
儿童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影像学评估儿童肝母细胞瘤(H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影像疑诊为HB的患者资料,其中16例病理证实为HB,5例病理证实为其它肿瘤。19例行CT检查,18例行超声检查,2例行MRI检查。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估影像学征象与HB的相关性,并评价CT与超声诊断符合率的差异性。结果 CT、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6%、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具有一些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确诊。影像学检查能很好的发现、定位HB,且对确定血管侵犯及转移有很大帮助。
刘芳张帅向梦琴刘建滨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儿科学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超声
甲状腺滤泡癌下颌骨及肋骨转移1例
2022年
1病例简介女,53岁,主诉:右侧颌面部肿物进行性增大21个月余。体格检查:右侧颌面部肿胀,触诊质地中等偏软,无明显压痛,未触及波动感,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挤压腮腺可见腮腺导管处有清亮液体流出,双侧颏下、颌下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颌面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侧腮腺深方不均质低回声肿块(图1A),性质待定。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侧叶中下部稍高回声结节(图1B),右侧叶多个稍高回声结节.
钟刚龙湘党赵康朱璐谌思刘芳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肿瘤转移X线计算机
喉部原发血管肉瘤一例
文章介绍了一例喉部原发血管肉瘤病例,由于本病非常罕见,所以容易漏诊。血管肉瘤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学和免疫性特征,确诊仍需要依靠病理学。本病需要与喉癌及喉部血管瘤相鉴别。血管肉瘤具有明显的侵袭性和早期肺部转移,尽管外科手术广泛...
刘芳
关键词:病理诊断
文献传递
喉部原发血管肉瘤一例
<正>患者,女,59岁。咳血伴进行性呼吸困难半年,加重伴声嘶1月入院。患者,半年前无诱因出现咳血,当时有轻度呼吸困难,声嘶不明显,未特殊处理,症状无改善,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喉部血管瘤,予以平阳霉素等治疗症状好转。近一月...
刘芳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与MRI对胆管支气管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胆管支气管瘘(BBF)的病因及影像学表现,为本病的诊断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12例BBF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 12例BBF患者中,3例为胆管肿瘤导致,7例为既往因胆道结石、肝切除手术胆漏所致,1例为肝脓肿破溃,1例为外伤肝破裂继发胆漏。12例患者均可见膈下积液伴有同侧节段性肺炎,且均位于右侧。MSCT显示膈肌连续性中断11例,膈下积液(胆汁瘤)与胆管、支气管相交通10例。12例见支气管积液征或黏液栓形成,6例MRI均显示膈下积液,T2WI显示高信号"支气管树造影征"3例。结论胆管气管瘘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SCT及MRI可为胆管支气管瘘的诊断提供依据。
毛志群刘建滨刘芳万仞刘宇
关键词:支气管瘘胆管磁共振成像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组蛋白乙酰化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表达及其与IL-6、INF-γ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组蛋白乙酰化酶(HAT)、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表达水平,分析其与LN活动性、炎性细胞因子等的关系,探究组蛋白乙酰化酶在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共收入正常对照组(N组,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组(18例)。狼疮性肾炎组分为非活动期(I组,8例),活动期(A组,10例)。采用ELISA检测血浆HAT、HDAC、IL-6、INF-γ水平;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HAT、HDAC表达与IL-6、INF-γ相关性。结果 I组患者血浆HAT含量低于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HAT含量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4±3.67)vs(15.32±3.32),P<0.05],但I组与A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组比较,I组和A组患者中血浆HDAC含量明显降低[(6.75±2.05)vs(17.08±6.46),P<0.05;(4.53±3.62)vs(17.08±6.46),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和A组患者血浆IL-6、INF-γ均明显高于N组,A组患者血浆中IL-6、INF-γ均明显高于I组。相关性分析,发现HAT、HDAC与IL-6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2和-0.665);而HAT、HDAC与INF-γ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1和-0.720)。结论LN患者血浆HDAC含量、活动期患者HAT低于正常人群,与IL-6、INF-γ呈负相关,HAT、HDAC可能影响IL-6、INF-γ等细胞因子水平参与LN的发病。
刘抗寒梁玉梅饶慧欧阳沙西刘芳曾清华黄安兰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组蛋白乙酰化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