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秀霞

作品数:20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肝细胞
  • 6篇基因
  • 6篇肝癌
  • 6篇FAT10
  • 5篇蛋白
  • 5篇细胞癌
  • 5篇肝细胞癌
  • 4篇心肌
  • 4篇分子
  • 4篇肝癌细胞
  • 4篇癌细胞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遗传学
  • 3篇突变
  • 3篇分子遗传学
  • 2篇凋亡
  • 2篇短QT间期
  • 2篇心肌病

机构

  • 20篇南昌大学第二...
  • 8篇江西省分子医...
  • 2篇南昌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作者

  • 20篇刘秀霞
  • 10篇邵江华
  • 8篇洪葵
  • 7篇余新
  • 7篇刘欣
  • 6篇曹青
  • 6篇程晓曙
  • 6篇袁荣发
  • 5篇胡金柱
  • 5篇俞建华
  • 5篇申阳
  • 4篇周慧
  • 3篇周琼琼
  • 3篇雷钧
  • 3篇熊琴梅
  • 3篇刘天德
  • 2篇蒋成行
  • 2篇周素贞
  • 2篇陈琦
  • 2篇陈静

传媒

  • 3篇第15届中国...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肿瘤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醉药物致Brugada心电图的分子遗传学及其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麻醉药物致Brugada ECC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揭示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及其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以麻醉前ECG正常,麻醉过程中或麻醉后出现Bru-gada EC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排外高血压、冠心病、某些...
俞建华鲍慧慧程晓曙洪葵胡金柱周慧刘欣熊琴梅周琼琼刘秀霞曹青陈琦
eEF1A1通过正向调控NOB1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eEF1A1)对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多种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脏细胞中eEF1A1和NI1/RPN12结合蛋白1同源物(NOB1)的mRNA和蛋白表达。肝癌细胞中干扰和过表达eEF1A1后,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和RTCA实验观察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并观察肝癌细胞中NOB1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在稳定干扰eEF1A1表达的HCCLM3细胞中过表达NOB1,或在过表达eEF1A1的MHCC97h细胞中干扰NOB1的表达,分析eEF1A1和NOB1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肝癌细胞中eEF1A1和NOB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并呈正相关。肝癌细胞中干扰eEF1A1表达可明显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同时NOB1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显著被降低(P均<0.01);过表达eEF1A1后明显增加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同时也增加NOB1的mRNA和蛋白表达(P均<0.01)。在稳定干扰eEF1A1表达的HCCLM3细胞中过表达NOB1导致NOB1表达和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恢复(P均<0.01);然而在稳定过表达eEF1A1的肝癌细胞系中降低NOB1导致NOB1表达的下调和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抑制(P均<0.01)。结论肝癌细胞中eEF1A1正向调控NOB1表达,进而影响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张文明项明峰郑楚骞陈磊峰戈进晏琛刘秀霞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
Notch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目的(1)探讨Notch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缺氧损伤后Notch信号通路调控ROCK2基因表达的作用机制,进而揭示心肌受损后Notch信号通路在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和损伤修复过程中...
申阳周云国曹青刘欣彭小刚刘秀霞程晓曙洪葵
酵母双杂交技术鉴定FATIO新的结合蛋白:eEF1A1
余新刘秀霞袁荣发邵江华
Rock2对紫外线诱导肝癌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调节机制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与目的:Rock2基因在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呈现高表达,本研究利用紫外线(ultraviolet,UV)诱导DNA损伤,观察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2(Rho associated coiled coilforming protein kinase 2,Rock2)基因对肝癌细胞生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特异性抑制Rock2表达的干扰质粒shRock2转染到人肝癌细胞Huh-7和HepG2中,用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ock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通过UV照射造成肝癌细胞DNA损伤模型,用MTT比色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分裂周期素25A(cell division cycle 25A,Cdc25A)蛋白表达的变化,并用能量共振转移法检测Cdk2/Cyclin E活性的改变。结果:shRock2转染到肝癌细胞后,其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经过UV诱导肝癌细胞DNA损伤时,Rock2低表达组肝癌细胞较Rock2正常组肝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Western blot检测发现,UV诱导DNA损伤时抑制Rock2表达可导致肝癌细胞中Cdc25A表达进一步下降,并且Cdk2/CyclinE活性也随Cdc25A的降低而降低。结论:UV诱导肝癌细胞DNA损伤时,Rock2通过调节Cdc25A对肝癌细胞的生存起保护作用,可能为肝癌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提供新的靶基因。
李国惠刘天德余新刘秀霞袁荣发蒋成行邵江华
关键词:ROCK2肝细胞癌紫外线
RNA干扰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抑制肝癌Hep3B细胞的增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RNA干扰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1,e EF1A1)的表达对肝癌Hep3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靶向e EF1A1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 RNA)重组载体p GPU6/GFP/Neo-e EF1A1-sh RNA,并将其转染至肝癌Hep3B细胞中,随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e EF1A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cell counting kit 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FCM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 GPU6/GFP/Neo-e EF1A1-sh RNA,并获得稳定低表达e EF1A1的肝癌Hep3B细胞。p GPU6/GFP/Neo-e EF1A1-sh RNA转染组Hep3B细胞中e EF1A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载体p GPU6/GFP/Neo-NC的Hep3B细胞)和空白对照组(未转染的Hep3B细胞)(P<0.01,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 GPU6/GFP/Neo-e EF1A1-sh RNA转染组Hep3B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P<0.05,P<0.01),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上升(P<0.01),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5),cyclin D1和CDK4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 :下调e EF1A1的表达可以抑制肝癌Hep3B细胞的增殖能力。
晏琛刘秀霞戈进温崇煜余新邵江华
关键词:肝肿瘤细胞增殖RNA干扰
FAT10基因单体型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与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FAT10是类泛素调节子蛋白家族中的一员,被认为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FAT10基因单体型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54例肝癌病例和268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标本,提取DNA,通过DNA测序分析方法,检测两组人群FAT10基因外显子和侧翼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应用Haploview统计软件分析研究对象的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并应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在肝癌组和对照组FAT10基因外显子和侧翼序列上共检测到10个多态性位点。遗传不平衡发现-143 A/G、-121 A/G、+3446 C/T、+3476 T/C、+3527 T/C、+3607 T/C、+3620 C/G、+3803 C/G、+3809 G/T 9个SNPs在同一个单体型块,其中-121 A/G、+3476 T/C、+3607 T/C、+3620 C/G和+3809 G/T多态位点完全连锁。进一步选择-143 A/G、+3476 T/C和+3527T/C 3个tagSNPs进行关联分析和单体型构建,发现-143 A/G和+3476 T/C基因型与相应的野生型纯合子相比能明显降低肝癌发病的风险(P<0.05)。进一步单体型分析发现ATT、ATC、GCT和ACT 4种单体型,其中肝癌患者的GCT和ACT单体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ATT单体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1×108的随机置换检验校正后,ATT和GCT单体型与肝癌的发病风险仍然显著相关。结论:FAT10基因单体型可能与肝癌的发病风险相关,ATT单体型可能是肝癌的遗传标志。
袁荣发余新刘秀霞王庆诺蔡红平邵江华
关键词:肝细胞癌单体型病例对照研究
肥厚型心肌病并短QT间期临床和分子遗传学分析
目的已有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的获得性短QT间期与心源性猝死相关性的报道,并与基因变异相关。国内未见心肌病合并短QT间期的报道。本研究发现国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短QT间期患者,分析其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
胡金柱吴延庆程晓曙洪葵俞建华周琼琼陈静周慧刘欣熊琴梅申阳刘秀霞
FAT10基因遗传变异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袁荣发刘秀霞余新邵江华
江西地区先心病患者46例EVC等4个已知致病基因筛查报告——4个EVC基因突变与先心病室缺和房缺相关
2011年
目的江西地区先心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危害百姓健康。江西省政府已从2010年始,将先心病儿童免费救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为民工程。虽然先心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近年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与先心病发生密切相关。本课题组对局部地区(江西地区)的先心病患者进行已知致病基因(EVC,TLL1,TBX5和PTPN11)筛查,以发现与疾病密切相关和显性率高的致病基因,为将来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必将有助于局部地区乃至中国先心病出生缺陷的控制。方法从先心病DNA样本库,按照编号随机按序抽取患者DNA标本46份和100个遗传背景匹配的健康对照。根据PubMed文献报道,选择已知的4个致病基因EVC,TLL1,TBX5和PTPN11,并设计相关引物,利用DNA直接测序法四个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进行双向测序。若核苷酸变异未在100个正常人群中发现,则定为基因突变。结果散发先心病室缺,房缺,动脉导管未闭、复杂先心分别为24例,12例,5例和5例。基因筛查发现EVC基因突变4个,分别是位于3号染色体的L115V突变,6号染色体的Y258H突变,10号染色体的K445Q突变,15号染色体的R760CQ突变,其中Y258H突变出现在房缺患者,其它3个突变见于室缺患者。发现TLL1基因多态性2个,分别是位于7号染色体的E719E,19号染色体的1991A,在房缺、室缺和PDA中均有存在。在房缺和室缺患者中发现PTPN11多态性1个,位于3号染色体的F19L。46个筛查对象中未发现TBX5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与非基因突变者比,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发病年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EVC基因是江西地区间隔缺损患者的常见致病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非突变者相比无差异。由于是基因筛查工作中的前期结果,还需要后期工作中进一步增大样本量,以便对先心病患者基因型和表型的关联研究加以客观分析。
曹青程应樟俞建华刘秀霞李运德唐燕华刘欣吴清华程晓曙洪葵
关键词:先心病基因突变致病基因房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