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通气策略对腹膜后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及呼吸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75例,根据通气量(MV)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MV为120 mL/kg)45例、B组(MV为135 mL/kg)30例;根据呼吸频率(f)和潮气量(VT)的不同又将A组分为三个亚组:A1组f为12次/min、VT为10 mL/kg,A2组f为15次/min、VT为8 mL/kg,A3组f为17次/min、VT为7 mL/kg,每组15例。B组分为两个亚组:B1组f为15次/min,VT为9 mL/kg;B2组f为17次/min,VT为8 mL/kg,每组15例。分别在气腹前、气腹后30 min、气腹后60 min、放气后30 min 4个时间点检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气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计算PaCO2-PETCO2。结果各组气腹后的CVP、PaCO2、Ppeak、Pmean、PETCO2及PaCO2-PETCO2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A组PaCO2和PETCO2较B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均<0.05),B组Ppeak和Pmean升高的程度则高于A组(P均<0.05)。A组中气腹后A1、A2、A3组的Ppeak、Pmean依次降低(P均<0.05)。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手术麻醉时通过增加呼吸频率、调小或不调潮气量的方式增加通气量,可避免血流动力学过度波动,防止气道压过高,维持循环和呼吸的稳定。
- 卢明军郭建荣邵怡吕娜刘洋
- 关键词:CO2气腹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
- 全身麻醉诱导致阴茎勃起2例报告被引量:1
- 2014年
- 全身麻醉诱导后所导致的阴茎勃起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发生率。关于全身麻醉诱导后阴茎勃起的处理有一定的文献报道,笔者在临床工作中,2013年本院泌尿科手术发生2例并作相应的处理,积累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30岁,70 kg,因"右侧腰背部酸胀1个月,发热伴疼痛5余天"入院。既往体健,无心血管、内分泌等疾病,B超提示右侧输尿管结石。ASA分级为Ⅰ级。
- 刘洋郭建荣
- 关键词:麻醉阴茎勃起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家兔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大耳白兔在基础麻醉下暴露右侧星状神经节,置入并固定硬膜外导管。置管3 d后,选择24只随机分为两组:SGB组(n=12),在基础麻醉前10 min自硬膜外导管注射0.25%布比卡因0.5 mL;对照组(n=12),经导管注射生理盐水0.5mL。行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导管控制呼吸,继而将导管插入右侧支气管行单肺通气。维持麻醉,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别于基础麻醉后(T0)、双肺通气15 min(T1)、单肺通气15min(T2)、30 min(T3)、60 min(T4)、120 min(T5)、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6)时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血样测定血气,通过公式计算肺内分流量(Qs/Qt)和全身氧合情况。结果两组家兔术前单肺通气后肺内分流均增加(P<0.05),Qs/Qt在T3、T4时对照组高于SGB组(P均<0.05)。单肺通气期间两组PaO2较双肺通气时均明显下降(P均<0.05),T3时点降至最低,之后逐渐回升;T2、T3、T4时点对照组较SGB组PaO2显著降低(P均<0.05)。全麻机械通气使MPAP上升(P<0.05),T3、T4时点对照组较SGB组MPAP升高明显(P均<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不明显增加同侧单肺通气期间的肺内分流,有利于改善单肺期间的氧合,减少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
- 刘洋郭伟吕娜章健萍杨大威郭建荣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动脉氧合
- 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鞘内注射对犬脊髓及神经根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常用浓度和剂量的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鞘内注射对犬脊髓及脊神经根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种犬30只,随机分为5组.犬基础麻醉后行L3~L4脊椎间隙穿刺,有清亮通畅脑脊液(CSF)抽出后,于20 s内,C组注入生理盐水2 mL、L1组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2 mL、L2组注入0.75%左旋布比卡因2mL、B1组注入0.5%布比卡因2 mL、B2组注入0.75%布比卡因2 mL.观察并记录各组注药前及注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气及CSF中氧分压(PO2)、乳酸值(Lac)的变化.注药后3h处死动物,取L1~L2段脊髓及脊神经根组织,测定脊髓组织中Ca2+、MDA含量和SOD活力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脊髓及神经根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各组注药前、后各时点CSF的PO2及Lac值组间比较,P均>0.05.注药3h后各组脊髓组织中Ca2+、MDA含量及SOD活力变化组间比较,P均>0.05.C组脊髓组织超微结构正常,内质网和线粒体结构完整清晰,神经髓鞘结构完整;B1、L1、L2组镜下结构相似,多数神经元结构基本正常,线粒体与内质网结构基本完整清晰,有髓神经纤维的板层结构基本正常;B2组神经元胞质接近正常,多数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基本完整,少数线粒体结构肿胀明显,有髓神经纤维的板层结构基本完整,但部分出现局灶性水肿.结论 常用浓度的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对脊髓及神经根组织未造成明显的缺血缺氧性损害,对脊髓组织损伤轻微,并未对脊髓组织造成直接的氧化损伤,对犬脊髓、神经根组织超微结构无显著影响,但随着局麻药浓度增加,其对脊髓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有增强趋势.与布比卡因比较,相同浓度和剂量的左旋布比卡因对犬脊髓和神经根超微结构的影响更加轻微.
- 吕娜郭建荣金孝岠苏永俊刘洋
- 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布比卡因脊髓神经根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