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政芳
- 作品数:34 被引量:134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肝功能衰竭中医病因病机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我们从近年来开展清热利湿退黄佐以健脾法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研究[1],临床证候调查发现:肝功能衰竭发展过程中湿热蕴阻型约占51.67%[2],采用"清热利湿退黄佐以健脾"法治疗肝功能衰竭在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随着肝功能衰竭进一步发展,“湿热、气虚、血瘀”的主要病机成为较普遍的证候特点,
- 李芹刘政芳林恢陈玮
- 关键词:慢性肝功能衰竭中医病因病机湿热气虚血瘀
- 重症胆管炎伴短暂急性心肌梗死损伤电流一例
- 2002年
- 林文珍侯建萍刘政芳宋青杨
- 关键词:重症胆管炎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腹痛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辨证虚实属性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虚实属性归类,分析其与肝功能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肝衰竭诊疗指南》,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结合症状、体征、舌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统计肝功能等指标,分析其与中医虚实辨证属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100例中,各证型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阴虚瘀黄证、阳虚瘀黄证、瘀热发黄证。②实证与虚证相比,年龄、TBIL、DBIL、ALB、ALT、AST、GGT及CHE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AFP、TP、PT、PTA、K+、Na+及Cl-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以实证为主,慢性肝衰竭以虚证为主。②中医虚实证型与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与凝血功能、电解质、HBVDNA无明显相关。
- 陈玮刘政芳林恢姚履枫潘晨李芹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中医诊断学辨证分型
- 论“肝肾同源”在乙肝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应用
- '肝肾同源'也叫'乙癸同源',是中医五脏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肝肾同源理论指导,形成了'肝肾同治'的治疗法则。'肝肾同治'目前在乙肝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应用中多重于滋肾养肝,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增加了补肾阳...
- 刘政芳林恢敖雯李芹
- 关键词:肝肾同源肝肾同治
- 文献传递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慢性乙肝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给予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第1周采用0.9%氯化钠溶液结肠透析及大黄乌梅合剂中药保留灌肠,1周后改为中药口服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胆红素、血浆内毒素明显降低,凝血指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4.8%,对照组为51.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肝衰竭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刘政芳潘晨张元芬林恢陈玮李芹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肝功能衰竭结肠透析综合疗法
- 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 目的: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探讨。方法:58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湿热瘀黄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内科治疗,疗程4周,必要时行人工肝支持治疗,而30例试验组...
- 刘丽李芹林恢刘政芳黄伟
- 文献传递
-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HBV-ACLF患者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NK细胞计数,用SPSS 18.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BV-ACLF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NK细胞计数与慢性乙肝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ACLF组外周血CD8+T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ACLF患者死亡组中CD3+、CD4+、CD8+T细胞及NK细胞计数均低于存活组,2组CD3+、CD4+、CD8+T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ACLF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紊乱,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HBV-ACLF的发病和进展。
- 杨瑞华李芹林恢刘政芳齐艳平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T细胞亚群预后
-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4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血浆置换法进行治疗,结束后比较肝功能情况,治疗效果,不同病情患者生存时间和存活率比较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肝衰竭的早中晚期治疗效果存在差异,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治疗后,除ALB指标无变化之外(P>0.05),其余指标均呈现出了变化,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的过程之中,发生不良反应共计31次,占总次数的8.03%。早期患者存活率为85.6%,中期为62.5%,末期为21.3%,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时间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早期最高,中期次之,晚期最低。结论对于肝衰竭患者,使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好。
- 陈丽霞林恢朱灯陈达刘政芳
- 关键词:肝衰竭血浆置换疗效
- 心脏移植术后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附2例报道
- 2003年
- 林文珍侯建萍宋青杨刘政芳
- 关键词:心脏移植术心电图手术心律失常
- 基础治疗加肝病治疗仪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代偿期肝硬化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观察基础治疗联合DSG-Ⅱ型肝病治疗仪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联合肝病治疗仪;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包括常规保肝、降酶、抗病毒等方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症状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门脉内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病治疗仪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改善症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王玉海李芹林恢刘政芳
- 关键词:肝病治疗仪中医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