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佳敏

作品数:29 被引量:17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心肌
  • 12篇心肌梗死
  • 12篇梗死
  • 11篇急性心肌梗死
  • 8篇心肌梗死患者
  • 8篇血管
  • 8篇血压
  • 8篇急性心肌梗死...
  • 8篇高血压
  • 6篇动脉
  • 6篇血管紧张
  • 6篇血管紧张素
  • 6篇血管紧张素转...
  • 6篇血管紧张素转...
  • 6篇抑制剂
  • 6篇制剂
  • 6篇转化酶抑制剂
  • 6篇酶抑制剂
  • 6篇紧张素
  • 5篇心病

机构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牛津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市第三人...
  • 1篇临汾市人民医...
  • 1篇永城市人民医...

作者

  • 29篇刘佳敏
  • 20篇蒋立新
  • 13篇李希
  • 12篇冯芳
  • 9篇张海波
  • 8篇郑昕
  • 8篇霍西茜
  • 7篇乌汉毕力格
  • 7篇李静
  • 7篇高岩
  • 6篇李丽
  • 6篇葛蕾
  • 6篇张海波
  • 6篇庞鑫
  • 6篇张丽华
  • 5篇张丹
  • 5篇魏小帅
  • 5篇吴超群
  • 5篇李艳
  • 5篇李静

传媒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2011年中西部城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的应用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2006-2011年中西部城市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的使用率及变化情况,并探讨影响其使用的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6年和2011年两个年份的AMI患者病历,提取临床信息,评估入院24h内氯吡格雷的应用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每年度分别进行加权计算,以代表中西部城市地区整体情况。结果:中西部城市共计32家医院的2 723份AMI病历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63岁,女性患者占26.3%。2006-2011年,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使用率从54.2%增加到87.7%(P<0.01)。分析早期氯吡格雷使用的影响因素:入院有胸部不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接受溶栓以及PCI患者更易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相反,年龄≥65岁、入院时收缩压≥18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110mmHg患者氯吡格雷使用率低于其他患者。结论:过去6年间,我国中西部城市地区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得到显著改善,但仍然有改善空间。
冯芳张丽华刘佳敏胡爽张海波余苑张宁蒋立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氯吡格雷
高危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应用现况调查被引量:31
2013年
目的了解国内部分医院高危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NN/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分析影响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分别于2007年及2009年在14个城市的51家医院进行横断面调查,对符合条件的冠心病患者,利用电子问卷采集基线数据,对ACEI/ARB类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在13078例均应使用ACEI/ARB类药物的冠心病患者中,服用ACEI/ARB类药物的比例仅为45.8%,且病史超过1年的患者服药的比例明显下降。即使是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服药比例也仅分别为46.1%和56.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合并心肌梗死或高血压病史、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病程长短是影响ACEI/ARB类药物使用的因素。各种ACEI/ARB类药物中,卡托普利使用最为广泛。结论目前国内冠心病患者ACEI/ARB类药物的使用状况存在明显不足,如何将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让尽可能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仍是临床工作者及卫生决策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
刘佳敏葛蕾李静李希冯芳张海波高岩乌汉毕力格庞鑫CHEN Yi-pingCHEN Zheng-mingLANDRAY MartinARMITAGE JaneCHEN Fang蒋立新HPS2-THRIVE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中西部地区老年未控制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调查我国中西部地区血压未控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从我国中西部地区72家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年龄≥60岁且诊室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的高血压患者,并依据是否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分为规律家庭血压监测组和非规律家庭血压监测组。对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记录患者使用不同类型血压计及规律测量血压(至少每周测量1次)的情况。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3857例,年龄67(64,71)岁,男性2163例(56.1%)。入选患者中3044例(78.9%)拥有家庭血压计,2168例(56.2%)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在拥有家庭血压计的患者中,2370例(77.9%)拥有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年龄大、家庭收入高、高血压病史长、服用降压药数量多、知晓高血压诊断标准及有并发症的患者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可能性更大(P均<0.05)。结论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血压未控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家庭血压计较为普及,近六成的患者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年龄、家庭收入、高血压病史、服用降压药数量、知晓高血压相关知识是此类患者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影响因素。
李佳颖杨婷瑄季润青李威白雪珂李静刘佳敏
关键词:高血压家庭血压监测
2001—2011年我国农村地区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价2001—2011年我国农村地区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他汀类药物应用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即简单随机抽样抽取农村地区医院,系统随机抽样从抽中医院中抽取2001、2006和2011年AMI患者住院病历。提取病历中临床信息,计算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和变化趋势,Cochran-Armitage检验使用变化趋势,多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抽取105家医院,99家参加研究。抽取2001、2006和2011年AMI住院患者病历7111份,获得6979份(98.1%),入选5664例适宜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从2001年的12.8%上升至2006年的60.4%及2011年的84.3%(趋势P值<0.001)。2001、2006和2011年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人群中,中等及以上强度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分别是15.3%、55.7%和78.8%(趋势P值<0.001)。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年份之间使用率差异逐渐缩小。降脂效能高的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逐渐升高。2011年,高血压、入院时胸痛、LDL-C水平都会影响他汀类药物使用。未检测LDL-C的患者获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可能性相对较小,LDL-C≥1.8mmol·L^-1的患者更易接受治疗。结论2001—2011年,我国农村地区医院AMI患者院内他汀类药物可及性和应用规范性大幅提高,指南对他汀类药物的推荐在实践中快速普及,但规范使用仍存在改善空间。医疗机构及管理部门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优化他汀类药物的应用。
严小芳张海波刘佳敏孙颖胡爽李希蒋立新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血脂
西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时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平均住院时长情况和变化趋势,探索与平均住院时长有关的医院水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收集我国西部农村地区9省份30家医院2001、2006、2011年的AMI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将纳入研究的医院按照住院时间的中位数划分为3类。采用针对整群数据的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对3类医院患者特征差异进行检验,采用Mann-Kendall法检验住院时长在3个研究年份的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检验医院特征对住院时长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814份病历。3类医院所入选的AMI患者的入院时间、肾小球滤过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2001、2006及2011年的平均住院时长分别为(14.6±16.6)、(11.6±8.7)和(12.2±7.4)d,各年份间无显著的变化趋势(P=0.50)。调整患者水平特征后的无并发症病例分析结果显示,3个年份的平均住院时长分别为(11.1±8.3)、(10.9±6.9)和(11.6±5.7)d,各年份间仍无显著的变化趋势(P=0.68)。非附属非教学医院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较长,增加约6d(95%CI:1.58~10.19),未开展冠脉造影医院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增加约3.7d(95%CI:0.46~6.99)。结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医院AMI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仍不理想。2001~2011年平均住院时长无显著改善,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能力,缩短住院时长是改善我国西部农村地区AMI患者诊疗的关键。
路甲鹏吴超群蒋立新刘佳敏李希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西部农村地区
国产吲达帕胺应用于高血压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价国产吲达帕胺的安全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一项正在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随访数据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吲达帕胺使用1~3个月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利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探究用药情况及个体因素对其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含吲达帕胺的处方12722例次,来源于2312例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高血压患者。所有处方对应患者平均年龄(65.3±7.0)岁,58.0%为男性。所有处方中5.60%发生了不良事件;其中定期监测发现的低钾血症(3.93%)和低钠血症(1.37%)最常见。中重度低钾血症和中重度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0.31%和0.16%。在不停药情况下,65.8%低钾血症和72.5%低钠血症可恢复正常。处方前患者血钾3.5~3.9 mmol/L(RR=2.11,95%CI:1.82~2.43)、血钠135~139 mmol/L(RR=1.21,95%CI:1.05~1.40)、吲达帕胺剂量≥2.5 mg(RR=1.37,95%CI:1.07~1.75)与发生不良事件风险升高相关。联合用药是提高吲达帕胺安全性的保护因素。结论国产吲达帕胺安全性好。定期监测血钾、血钠,尤其关注血钾、血钠处于正常低值者,采用小剂量联合用药策略可改善吲达帕胺安全性。
李艳李佳颖严小芳张楚若黄春霞柴志勇文宏胡玲爱李艳芳刘佳敏李静
关键词:吲达帕胺安全性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血压
2001-2011年中国西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及影响因素--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2001^(-2)011年中国西部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hina PEACE回顾性AMI研究的数据,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2006和2011年有代表性的西部农村AMI患者的临床信息。为估算出3个研究年份ACEI/ARB的使用率和变化趋势,对每年度的数据分别进行加权计算,以代表西部农村整体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32家西部农村医院参加研究,入选999份AMI病例,其中中国指南Ⅰ类推荐组967例,Ⅱa类推荐组32例。2001、2006和2011年,指南Ⅰ类推荐患者ACEI/ARB加权使用率分别为56.1%、62.5%和67.6%,有明显改善(趋势P值=0.01);指南Ⅱa类推荐患者为41.1%、28.9%和49.3%,无明显改善(趋势P值=0.59)。在3个研究年份中,ACEIs使用率均显著高于ARBs。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OR:1.43,95%CI:1.09~1.88)、合并高血压(OR:2.84,95%CI:2.08~3.89)和心力衰竭(OR:1.91,95%CI:1.25~2.94)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ACEI/ARB。相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OR:0.45,95%CI:0.29~0.70)、估计肾小球滤过滤(eGFR)<60ml·min^(-1)·1.73m^(-2)(OR:0.52,95%CI:0.29~0.94)和eGFR 60~89ml·min^(-1)·1.73m^(-2)(OR:0.59,95%CI:0.41~0.86)的患者较少使用ACEI/ARB。结论:2001^(-2)011年,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指南Ⅰ类推荐的AMI患者中ACEI/ARB整体使用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亟待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改善措施将循证医学证据及时准确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以改善患者预后。
刘佳敏霍西茜白雪珂冯芳张丽华蒋立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2001年~2011年中国中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霍西茜刘佳敏吴学坤白雪珂郑昕蒋立新
中国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现状调查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中国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借助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HPS2-THRIVE在中国实施之际,在14座城市的51家医院中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利用电子问卷,收集基本情况、病史、吸烟、饮酒和用药资料,测量血压及身高、体质量和腰围,计算达标率。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共调查冠心病患者13 015例,年龄50~80岁,平均(63±8)岁。8033例患者(61.7%)已知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其中90.6%服用降压药物,仅30.1%血压控制达标。50~59岁、60~69岁和70~80岁年龄组达标率分别为35.8%、29.3%和25.0%。未服药组、服用1种药物组、服用2种药物组和服用3种及以上组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21.1%、26.8%、32.3%和34.9%。大量饮酒者、合并糖尿病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血压达标率(分别为23.8%、19.8%和24.4%)明显低于无此情况者(分别为29.8%、39.5%和32.2%)。相反,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服用他汀类药物者血压达标率(分别为35.2%、32.0%和35.2%)均高于无此情况者(分别为25.1%、29.8%和23.2%)。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仅58.9%血压正常。结论中国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距指南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在大量饮酒以及合并糖尿病或脑卒中的患者中更为突出。
李静李希冯芳刘佳敏高岩张海波张丹乌汉毕力格魏小帅李丽葛蕾庞鑫Chen Yi-pingChen Zheng-mingLandray MartinArmitage JaneChen Fang蒋立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血压控制现状调查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了解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血压控制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对参加"第二项心脏保护研究"临床试验筛选门诊的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记录病史和用药情况,测量血压、BMI和腰围。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14个城市共调查6522例患者,平均年龄64岁。70%有高血压病史,其中12%未服任何降压药物,仅18%血压达标。缺血性脑卒中病史(OR 0.70,95%CI 0.58~0.84)和向心性肥胖(OR 0.64,95%CI 0.46~0.89)与血压达标呈负相关。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64%血压高于130/80 mm Hg。结论我国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距指南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应注意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血压控制。
李静李希冯芳刘佳敏高岩张海波张丹乌汉毕力格魏小帅李丽葛蕾庞鑫CHEN Yi-pingCHEN Zheng-mingLANDRAY MartinARMITAGE JaneCHEN Fang蒋立新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