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晔
- 作品数:83 被引量:221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氧化还原电位对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为提高琥珀酸放线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CGMCC 1593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水平,研究了以葡萄糖为C源,发酵液中不同氧化还原电位(VORP)对A.succinogenesCGMCC 1593生长和代谢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生长和丁二酸积累的较佳VORP分别为-220 mV和-270 mV;利用代谢流分析法,比较VORP在-220 mV和-270 mV时发酵对数生长期(8 h)和稳定期(20 h)的代谢通量分布,以及发酵过程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丙酮酸(Pyr)节点,NADH通量分配的变化,由此得出在VORP为-270 mV时,NADH总通量和丁二酸方向代谢通量增幅明显。在发酵过程中,通过降低VORP至-270 mV,使丁二酸的产率从70%提高到85%。
- 周威郑璞倪晔姜岷韦萍孙志浩
- 关键词:厌氧发酵代谢流分析氧化还原电位丁二酸
- arcA基因提高大肠杆菌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将来源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JUCT1)的基因arc A(编码精氨酸脱亚胺酶)整合到Escherichia coli JM109(DE3)基因组中,以提高该菌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方法】以P.putida JUCT1的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基因arc A,并与p ET-20b(+)连接后导入E.coli JM109(DE3)中,验证该基因提高E.coli JM109(DE3)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利用Red同源重组的方法将arc A整合到E.coli JM109(DE3)基因组中。【结果】E.coli JM109(DE3)/p ET-20b(+)-arc A在添加了2.0%(体积比)环己烷、0.1%(体积比)甲苯、4.0%(体积比)萘烷和0.1%(体积比)丁醇的培养基中培养8 h后,其OD660由初始的0.2分别上升到0.8、0.9、1.8和1.3。将arc A成功整合到E.coli JM109(DE3)基因组中,获得了具有较好遗传稳定性的溶剂耐受E.coli JM109(DE3)宿主菌株。【结论】外源基因arc A能提高大肠杆菌菌株的有机溶剂耐受性,为工业化应用中耐溶剂微生物菌株的构建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 张法韩瑞枝许国超董晋军倪晔
- 关键词:精氨酸脱亚胺酶RED同源重组有机溶剂耐受性恶臭假单胞菌大肠杆菌
- 生物化工专业课程开放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知识已成为全球共享资源,在此背景下双语教学正成为高等教育培养改革的一大亮点。生物催化技术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革新技术。本研究通过对生物化工专业课程《生物催化工艺学》的开放式双语教学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并构建一套灵活、多样、生动的双语互动式教学模式,为相关本科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倪晔刘梦晗郑璞孙志浩
- 关键词:双语教学生物化工
- 谷氨酸棒状杆菌CRISPR-Cpf1和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的比较被引量:5
- 2019年
- 【背景】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基因敲除系统较为匮乏且效率不高,难以对其进行代谢工程改造,不利于高性能工业菌株的构建及规模生产。【目的】分别采用CRISPR-Cpf1和Cre/loxP基因敲除系统对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ATCC13032)基因组上的argR和argF基因进行敲除,比较两种敲除方法的优缺点,为合理选择敲除系统提供依据。【方法】特异性重组的Cre/loxP敲除系统是首先利用同源重组将基因组上的靶基因替换为两端带有重组位点loxP的kanR片段,然后由重组酶Cre识别loxP位点并发生重组反应,从而去除替换到基因组上的kanR片段,进一步利用质粒的温敏特性将其消除,从而实现靶基因的敲除。CRISPR-Cpf1敲除系统是利用Cpf1对pre-crRNA进行加工,形成的成熟crRNA引导Cpf1识别和结合到靶DNA的特定序列上并切割双链DNA分子,通过同源重组作用去除靶基因,基于质粒自身的温敏特性将其消除,从而完成基因敲除的整个过程。【结果】Cre/lox P系统可在8N+2 d内完成N轮迭代基因敲除,而CRISPR-Cpf1系统可在5N+2d内完成N轮迭代基因无痕敲除,理论上还可以一次对多个靶位点进行编辑,效率更高,但存在同源重组效率较低、假阳性率高等缺点。【结论】与Cre/loxP系统相比,CRISPR-Cpf1辅助的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可省时、省力地实现基因的无痕敲除,理论上还可实现多个基因的同时敲除、总体效率更高,然而编辑效率还有提高的空间。
- 占米林阚宝军张辉董晋军许国超韩瑞枝倪晔
- 关键词:谷氨酸棒状杆菌同源重组基因敲除
- 基因组改组技术选育耐酸性琥珀酸放线杆菌被引量:10
- 2009年
- 以琥珀酸产生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CGMCC 1593为出发菌,分别经过紫外线一甲基磺酸乙酯(UV—EMS)和紫外线一硫酸二乙酯(UV—DES)诱变处理,得到7株耐酸性有所提高的突变株。以此作为候选菌库,经3轮原生质体递进融合,筛选获得4株可以在pH5.6下生长的改组菌株。其中改组菌株F3.21在pH5.6的完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OD值是原始菌的7倍,在pH5.2条件下仍能生长;其摇瓶发酵48h琥珀酸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48%。在5L发酵罐中进行分批发酵,当控制pH在较低值(5.6~6.0)时,F3—21厌氧发酵48h积累琥珀酸38.1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5%:当控制pH在6.5~7.0时,F3—21厌氧发酵32h积累琥珀酸40.7g/L。F3—21在5L发酵罐中进行补料分批发酵,厌氧发酵72h,产琥珀酸达67.4g/L。结果说明基因组改组技术能够改进琥珀酸放线菌的耐酸性能及其琥珀酸的产量。
- 刘璇郑璞倪晔董晋军孙志浩
- 关键词:基因组改组耐酸性琥珀酸
- 羰基还原酶产生菌SW 2026的产酶条件及其不对称催化还原4′-氯苯乙酮被引量:2
- 2009年
- 以4′-氯苯乙酮为模型底物,对筛选得到的Candida krusei SW 2026的羰基还原酶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甘油50 g/L,玉米浆20 g/L,KH2PO44 g/L,MgSO4.7H2O 1.5 g/L;适宜的培养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6,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周期48 h。在产酶发酵条件下培养的湿细胞对4′-氯苯乙酮进行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S)-4′-氯-α-苯乙醇的产率最高达88.56%,e.e.值稳定在87%左右。
- 孙鹏张文倪晔郑璞孙志浩
- 关键词:芳香酮产酶条件
- 计算机设计提高双方基酮还原酶KpADH的热稳定性及高效合成贝托斯汀手性中间体的研究
- (S)-(4-氯苯基)-(吡啶-2-基)-甲醇((S)-CPMA)是一种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可作为新一代抗组胺药物贝托斯汀、罗托沙敏等的关键手性中间体。醇脱氢酶KpADH可不对称还原(4-氯苯基)-(吡啶-2-基)-甲酮(...
- 戴威许国超倪晔
- 关键词:醇脱氢酶热稳定性酶学性质
- 文献传递
- 响应面法优化重组大肠杆菌产ADI酶发酵培养基被引量:3
- 2015年
- 在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重组大肠杆菌生产精氨酸脱亚胺酶(ADI)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借助于SAS软件,结合Plackett-Burman和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5种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胰蛋白胨11.16 g/L,酵母提取物20 g/L,甘油6.3 g/L,磷酸氢二钾16.38 g/L,磷酸二氢钾2.31 g/L。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摇瓶发酵,ADI酶活达到5.7 U/m L发酵液,比初始培养基(3.72 U/m L发酵液)提高了1.53倍,比LB培养基(2.83 U/m L发酵液)提高了2.01倍。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在3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ADI酶活达到15.17 U/m L发酵液,较LB培养基(4.32 U/m L发酵液)提高了3.51倍。
- 张龙司海明倪晔
- 关键词:培养基优化响应面
- 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 DSM 13864细胞表面理化特性及固定化细胞产丁醇的性能被引量:1
- 2015年
- 糖丁基梭菌Clostridium saccharobutylicum DSM 13864能利用多种糖类为底物发酵产丁醇。本文研究了该菌体细胞表面的理化特性,并以砖块作为细胞固定化材料进行丁醇发酵。采用细菌吸附有机溶剂(MATS)法证明糖丁基梭菌细胞表面有强烈的亲水性,并且等电点在p H值为3左右,这些特性有利于菌体与表面亲水多孔的砖块吸附。在60g/L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中,以5~8目砖块作为固定化材料,流速为1.1L/min,发酵48h后,丁醇的浓度、得率和生产率分别达到11.02g/L、0.18g/g和0.23g/(L?h),相比悬浮细胞发酵分别提高了10.53%、5.88%和9.52%。结果表明:砖块作为一种固定化材料可有效提高糖丁基梭菌的发酵产丁醇水平。
- 陈强董晋军许国超韩瑞枝倪晔
- 关键词:丁醇固定化
- 基于CRISPR/Cas9和紫外诱变构建高产小牛胰凝乳酶的多拷贝乳酸克鲁维酵母
- 2024年
- 小牛胰凝乳酶(bovine chymosin)作为重要的食品酶,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行业中奶酪的生产制造。本研究将密码子优化后的小牛胰凝乳酶酶原基因作为目的基因,构建了分泌表达框,通过基因组整合至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单拷贝菌株的摇瓶发酵活力达到了40U/mL;基于单拷贝菌株,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筛选基因amdS,构建了多拷贝整合菌株,双拷贝和三拷贝整合菌株的摇瓶发酵活力分别增加到70U/mL和78U/mL。基于双拷贝整合菌株KLUcym^(D),采用紫外诱变育种技术,在多轮诱变育种后筛选得到一株高产小牛胰凝乳酶的重组菌株KLUcym^(D)-M2,摇瓶发酵酶活力达到270U/mL;5L罐中发酵76h,酶活力达到最高值600U/mL。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株高产小牛胰凝乳酶的乳酸克鲁维酵母重组菌株,为进一步工业化放大生产奠定了基础。
- 宋悦辰周婕妤倪晔
- 关键词:乳酸克鲁维酵母多拷贝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