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冬艳 作品数:18 被引量:4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次注血致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通过 2次注血的方法建立鼠脑血管痉挛模型。方法 :2 1只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一次注血组、二次注血组 ,分别经额钻孔沿蛛网膜下腔插导管于Willis环处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 15 0 μl、一次注血组注入自体血 15 0 μl、二次注血组在 1次注血后2 4h再次注入 10 0 μl。结果 :①大体观察 :2次注血组开颅取脑见大量血液积聚于Willis环处 ,大脑前中动脉、基底动脉均被陈旧性血凝块包裹 ,前颅窝底、蝶鞍及后颅窝处均有陈旧性血凝块残留 ;一次注血组有陈旧性血凝块 ,但量较少 ,对照组无异常。②rCBF测定 :一次及二次注血组rCBF值均较对照组低 (P <0 .0 1) ;二次注血组与一次注血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③微血管形态学观察及图象分析 :一次注血组血管总面积和血管数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1) ,而平均血管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二次注血组血管总面积、平均血管面积均与对照组和一次注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一次注血后微血管开放减少 ,二次注血后发生脑血管显著痉挛。 2次注血可制成恒定的鼠脑血管痉挛模型。 任传成 谢连红 余桂军 周玲 倪冬艳关键词: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RCBF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卒中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Cpn)感染与卒中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ESA)测定卒中患者(研究组)12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血清中Cpn抗体(IgM、IgA、IgG),同时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根据卒中的发病机制和影像学检查将研究组分为4个亚组:脑血栓形成组(4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组(14例)、心源性脑栓塞组(29例)、脑出血组(29例)。分析Cpn-IgM、Cpn-IgA、Cpn-IgG与卒中各亚组的相关性以及Cpn-IgA与血脂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TC、TG、LDL、HDL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各亚组中Cpn-IgA、Cpn-IgG阳性与脑血栓形成、TIA呈独立相关,与心源性脑栓塞、脑出血无显著相关;Cpn-IgA阳性组(124例)与阴性组(56例)的TC、TG、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pn慢性反复感染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致病机制可能与血脂代谢异常有关。 段磊 任传成 倪冬艳 石蕾关键词:肺炎衣原体 卒中 P0-177神经梅毒10例临床分析 段磊 倪冬艳 沈黎玮 施永辉 任传成磁共振测量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区核团体积的研究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体积测量技术评价特发性震颤(ET),帕金森病(PD)患者基底节区核团体积的变化及互相间的差异。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机测量9例ET患者、5例PD患者和8例年龄匹配正常人全脑体积、尾状核和壳核体积。比较各组之间感兴趣区体积的差异。结果:PD组双侧尾状核标化体积之和、双侧壳核标化体积之和较正常人缩小(P<0.05)。ET组双侧尾状核标化体积,双侧壳核标化体积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结论:PD患者存在尾状核和壳核体积的缩小,而ET患者无明显尾状核和壳核体积变化。 沈黎玮 蒋雨平 吴强 李郁欣 周玲 段磊 倪冬艳 余桂军 任传成 孟令平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特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 基底节 MRI指导下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规范探讨 2005年 目的:探讨在MRI指导下规范化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符合人选及排除标准的6-72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根据本研究制定的规范方案分别接受20-30U的巴曲酶治疗(治疗组),并与同期未接受巴曲酶治疗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比研究。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E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MRI和MRA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的ESS评分是66.98±16.99,对照组的ESS评分是65.32±16.48,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d后两组的ESS评分分别为77.91±18.62和68.14±17.56(P<0.05);治疗21d后两组的ESS评分分别是84.12±17.18和76.89±19.32(P<0.01);治疗90d后两组的ESS分别为91.76±14.05和80.07±15.90(P<0.01),两组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②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梗死面积分别为3.17±2.87cm2和2.81±2.33cm2(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梗死面积分别为2.43±2.51cm2和2.70±2.41cm2,治疗组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在治疗组有4例患者在治疗前MRA显示大脑中动脉(MCA)阻塞,治疗后MRA均显示血管再通。④巴曲酶治疗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在MRI指导下,利用巴曲酶进行急性脑梗死的规范化降纤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谢连红 任传成 孟令平 周亚刚 钱湘绮 余桂军 段磊 倪冬艳关键词:巴曲酶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磁共振 磁共振测量正常人、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患者基底节区核团体积的研究 沈黎玮 蒋雨平 吴强 李郁欣 周玲 段磊 倪冬艳 余桂军 任传成 孟令平 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多系统萎缩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临床上均可表现为震颤,和(或)少动强直症状,在疾病早期,症状表现不典型时,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 典型的ET表现为运动性和(或)姿势性震颤,无肌强直,运动障碍,有家族遗...关键词:关键词:磁共振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格斯特曼综合征及其康复治疗:2例报告(英文) 2004年 背景:格斯特曼综合征(Gerstmannsyndrome,GS)临床少见,其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探讨G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分析。地点和对象:2003-04/2003-08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例GS患者。干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加用高压氧治疗。按GS四主征及失读、命名性失语给以康复治疗,时间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GS四主征及失读、命名性失语的评分情况。结果:GS多为脑血管病、肿瘤等所致,本文1例患者由一氧化碳中毒引起更为罕见,但头颅MRI显示大脑顶枕区有病灶,可能为缺氧所致。GS的四主征由于损害大脑顶枕区与身体、手指和数字空间定位独特性缺陷有关,但很少单独存在。GS的康复治疗有效,左右失认、手指失认相对恢复较好。结论:G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康复治疗研究有十分重要意义。 余桂军 周玲 谢莲红 倪冬艳 任传成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 脑梗塞 康复 急性脑梗死患者糖调节受损的分布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糖调节受损(IGR)的分布情况,并就FG、HbA1c、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对急性脑血管患者血糖评估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价。方法:测定2007年1月—2008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HbA1c等,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常血糖、IGR、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评定,了解IGR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分布情况,并对以上各指标的临床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结果:2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既往已确诊有2型糖尿病史者103例,经连续2次空腹血糖测定≥7.0mmol.L-1而新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17例,IGR5例;经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后新诊糖尿病患者36例,即入院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新诊糖尿病患者为53例,占总病例数的20.15%,在263例患者,最终确诊糖尿患者数为156例,即合并糖尿患者比例由入院时的39.16%增加至59.32%;另新诊断IGR患者27例,其中IFG10例,I-IGT12例,IFG+IGT5例,糖代谢异常率由入院时的47.53%上升至OGTT试验后的69.58%。NGT组、IGR组、DM组的HbA1c异常率分别为5/80(6.25%),13/27(48.15%),132/156(84.62%),空腹胰岛素值分别为:10.06±9.28,9.55±5.42,9.98±5.26mU.L-1,餐后2h胰岛素分别为28.18±18.06,50.77±32.37,35.6±27.2mU.L-1。NIHSS评分分别为4.21±2.27,4.80±2.81,5.83±2.88。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存在广泛的糖代谢异常,仅据空腹血糖和既往糖尿病史将使81.48%IGR、20.15%糖尿病病人漏诊,对急性脑血管病人进行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HbA1c测定有利于对患者血糖的正确评估及治疗。 靳峥 杨立刚 施永辉 段磊 石蕾 倪冬艳 沈黎玮 任传成关键词:脑梗死 空腹血糖 口服糖耐量试验 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 急性脑梗死的规范化处理策略研究 任传成 谢连红 段磊 倪冬艳 沈黎炜 施永辉 靳珍 石蕾 余桂军 该课题通过对急性脑梗塞病人的规范化治疗研究,制定了急性脑梗死的溶栓、降纤治疗规范,包括治疗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详细的规范化治疗流程;通过研究拓展了溶栓的治疗时间窗:NINDS试验已经证实rt-PA可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关键词: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脑结核瘤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分析脑结核瘤的临床特点 ,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及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文献对 1例多发性脑结核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例脑内结核瘤粟粒样分布 ,病灶多达 15个以上 ,同时累及大脑、小脑及脑干 ,抗结核治疗后病灶缩小 ,数目明显减少。结论 :脑结核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抗痨效果综合判定。药物治疗是有效的 ,但需长程、规则。 周玲 任传成 余桂军 倪冬艳关键词:脑结核瘤 病灶 影像学表现 大脑 小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