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春泉

作品数:9 被引量:25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震源
  • 4篇震源机制
  • 4篇震源机制解
  • 3篇地震
  • 3篇岩石
  • 3篇岩石圈
  • 3篇内部结构
  • 3篇P波
  • 3篇P波初动
  • 3篇测深
  • 3篇测深法
  • 3篇初动
  • 2篇断陷带
  • 2篇余震
  • 2篇山西断陷带
  • 2篇盆地
  • 2篇汶川地震
  • 2篇莫霍面
  • 2篇间断面
  • 1篇地震带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9篇俞春泉
  • 7篇宁杰远
  • 5篇陶开
  • 4篇崔效锋
  • 4篇胡幸平
  • 2篇周仕勇
  • 2篇唐有彩
  • 2篇陈永顺
  • 2篇冯永革
  • 2篇王艳华
  • 2篇李鹏
  • 2篇魏松峤
  • 2篇范文渊
  • 2篇王海洋
  • 1篇刘瑞丰
  • 1篇丁志峰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研究被引量:30
2011年
利用2008年5月12日至8月7日包括国家地震台网、地方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在内的1023个地震台站及IRIS台站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资料,读取P波初动极性,并采用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对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进行求解,给出121个4.0级以上质量可靠的震源机制解。根据求解结果发现:汶川Ms 8.0级主震P波初动解为纯逆冲型;汶川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绝大部分是逆冲型或走滑型地震,并具有分段分布特征;其P轴方位有两个优势分布方向:北西西—南东东向和北东东—南西西向。
崔效锋胡幸平俞春泉陶开王艳华宁杰远
关键词:汶川地震序列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
山西断陷带地壳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被引量:37
2010年
利用2006年8月到2008年3月北京大学在山西断陷带南部架设的两条东西向流动观测地震台阵记录的远震资料,提取各台站接收函数,然后进行倾斜叠加(Slant stack)和台阵偏移成像,获得了沿台阵横穿山西断陷带的地壳和上地幔的精细结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下面莫霍面存在明显不连续,莫霍面上隆约4~6 km,纵横波速比从两侧的1.75上升为山西断陷带内部2.0左右,且中、下地壳可能存在一个低速层.山西断陷带的构造模式沿相距140 km的两条剖面表现出明显差异:南端的临汾盆地为拉张作用下的纯剪切模式,向北转化为太原盆地的简单剪切模式.
唐有彩冯永革陈永顺周仕勇宁杰远魏松峤李鹏俞春泉范文渊王海洋
关键词:接收函数山西断陷带临汾盆地太原盆地莫霍面
利用虚拟地表震源反射测深法研究华北地区岩石圈内部结构
本文介绍了国外最新发展的一种利用远震事件构建地震深反射剖面的方法—虚拟地表震源反射测深,并将这种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华北地区岩石圈内部结构研究中,综合分析表明,山西地堑以西,较浅的间断面h2更有可能为Moho面,而较深的间断...
俞春泉陶开陈望平宁杰远
关键词:岩石圈内部结构
华北克拉通中部地区背景噪声成像被引量:43
2011年
利用华北地区的流动与固定地震观测台阵在2007年1月~12月期间的垂直分量记录,采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华北克拉通中部地区6~40 s的相速度和群速度分布图像.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以及上地幔的速度结构存在很大的横向不均匀性.8~16 s的相速度以及8~20 s的群速度分布图像清晰地勾绘出华北地区盆地和隆起之间的边界.华北盆地以及山西断陷带呈明显的低速异常,表明相应区域存在较厚的沉积层并且在中、上地壳内存在低速带;而太行山隆起以及鄂尔多斯高原则呈现高速异常.相速度16~25 s以及群速度20~30 s的图像显示华北盆地由低速异常变为高速异常,表明华北盆地的地壳较薄.长周期(30~35 s)相速度图像表明华北盆地的上地幔顶部存在低速异常.华北盆地较薄的地壳和低速异常(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可能与该地区岩石圈减薄,软流圈物质上涌有关.8~35 s的群速度和相速度图像都显示,大同火山区是一个低速异常区,可能是由目前仍在活动的岩浆的加热而引起地壳升温造成的.
唐有彩陈永顺杨英杰丁志峰刘瑞丰冯永革李鹏俞春泉魏松峤范文渊王海洋周仕勇宁杰远
关键词:华北盆地山西断陷带群速度相速度
利用P波初动资料求解汶川地震及其强余震震源机制解被引量:130
2008年
通过查阅国家地震台网、各省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以及IRIS数据中心给出的一些国际台站的数字波形记录,读取P波初动方向,利用格点尝试法计算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MS)特大地震以及其后发生的部分强余震(44次)的震源机制解.这组震源机制解是对哈佛大学已公布的9个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的很好补充.
胡幸平俞春泉陶开崔效锋宁杰远王艳华
关键词:汶川地震震源机制解P波初动
利用虚拟地表震源反射测深法研究华北地区岩石圈内部结构
华北克拉通的形成、破坏以及岩石圈的强烈减薄过程对于理解大陆形成、演化的大陆动力学机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的一大研究热点。对华北克拉通精细结构可提供最直接的证据。
俞春泉陶开陈望平宁杰远
关键词:测深法间断面岩石圈内部结构
文献传递
用格点尝试法求解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及解的质量评价被引量:58
2009年
P波初动符号物理图像明确,是稳定的地震波信息.在资料充分时,可以较好地确定震源机制解.网格搜索法是目前流行的利用P波初动符号求解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不过,在实际观测资料不充分时,虽然较迭代算法优越,但网格搜索法依然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极大地制约了这一类方法的应用.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在许忠淮提出的格点尝试法的基础上对网格搜索法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进.首先,采用新的加权方法计算加权矛盾比:权重因子包括反映初动符号质量的权重以体现资料质量的影响;不包括反映观测点与节面距离的权重以避免因节面附近资料权重的双重减小带来的系统偏差;通过减小震源球上密集资料点的权重以部分地抵消震源球上P波初动符号资料分布不均匀对可能解的影响.在通过加权矛盾比筛选可能的震源机制解时,把震源球分为面积相对均匀的网格进行解的搜索,避免了因网格划分不均匀所导致的平均解的计算偏差.针对资料不足情况下震源机制解会受控于个别观测点P波初动符号的情况,我们借鉴杰克刀(jackknife)技术,在可选解中增加了那些一个观测点被去除后的可选解,既对解的质量有了更好的把握,又增加了找到真解的可能性.进一步地,针对可选解存在多个解簇的情况,本文提出了通过聚类提供多组可选解的做法.最后,针对目前缺乏对解的合理评价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主要基于解的离散度并参考加权最小矛盾比对震源机制解质量进行评价的新方案.
俞春泉陶开崔效锋胡幸平宁杰远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P波初动
利用虚拟地表震源反射测深法研究华北地区岩石圈内部结构
华北克拉通的形成、破坏以及岩石圈的强烈减薄过程对于理解大陆形成、演化的大陆动力学机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现已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大研究热点。而利用地震学方法对华北克拉通精细结构的研究是回答这一科学问题最直接的依据。  ...
俞春泉
关键词:岩石圈莫霍面上地幔间断面
汶川8.0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分析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根据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的研究结果(谢富仁等,2004),地震发生的地点属于龙门-松潘应力区,该地区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对于汶川8.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国内外已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快速测报了汶川地震的地震矩张量反演结果。
崔效锋宁杰远胡幸平俞春泉陶开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震源机制解余震序列现代构造应力场地震矩张量反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