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卫东
- 作品数:96 被引量:1,247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冬小麦长势的综合评价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冬小麦长势的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公式(1)计算冬小麦长势综合评价指标Q值并与去年同期Q值或历史多年同期平均Q值进行对比,评价作物长势情况。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改进了作物气候适宜度中温度适宜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基...
- 李颖余卫东梁辰李彤霄陈怀亮魏永强黄健熙罗蔚然
- 近二十年中国冬小麦收获指数时空格局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揭示近20年中国冬小麦收获指数的总体状况、时空格局和主要影响因子。【方法】利用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中国冬小麦收获指数和相关统计参数;分析冬小麦主产省中时间序列完整(1982—2005年)站点收获指数的年际变化趋势,以及收获指数与产量构成因子、秸秆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近20年来,中国冬小麦收获指数总体平均值为0.409(±0.069,n=1522);20世纪80年代为0.378(±0.061,n=428),90年代为0.408(±0.070,n=657),当前为0.440(±0.062,n=437);冬小麦主产省河南、河北和山东的收获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08、0.417和0.410。1982—2005年间,上述冬小麦主产省收获指数在时间序列上显著增加,其中以河南(0.066/10a)最高,山东(0.044/10a)次之,河北(0.032/10a)最小。偏相关分析表明,收获指数与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收获指数与秸秆产量的偏相关系数最大,与千粒重的相关系数最小,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相关系数介于两者中间,但具有区域差异。【结论】中国冬小麦收获指数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中国冬小麦收获指数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秸秆绝对产量的下降,千粒重增加对收获指数的贡献最小,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对收获指数的贡献介于前两者之间,其贡献率大小有区域差异性。
- 姬兴杰于永强张稳余卫东
- 关键词:冬小麦
- 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有效积温、热量利用率及其潜力数据集(1981-2014)被引量:1
- 2020年
- 作者利用河南省1981-2014年17个研究站点的气象资料(逐日平均气温)及农业气候资料(逐年小麦、玉米实际播种和成熟日期、实际产量),经过Matlab编程计算统计、回归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再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将站点数据插值到河南省区域尺度,得到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有效积温、热量利用率及其潜力数据集(1981-2014)。该数据集存储为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和表格数据。空间数据包括:(1)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区域和17个研究站点分布数据;(2)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有效积温和热量利用率的空间分布;(3)1981-2014年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有效积温和热量利用率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表格数据存储为4个Excel文件:文件1包括2个表格,分别存储四个区域不同品种小麦和玉米的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文件2包括3个表格,分别存储基于研究站点的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的实际生育期及其长度;文件3包括3个表格,分别存储基于研究站点的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有效积温及其变化率;文件4包括3个表格,分别存储基于研究站点的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及变化趋势。该数据集存储为.xlsx,.shp和.tif格式,由56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4.26 MB(压缩为1个文件,1.40 MB)。
- 常清王靖王靖余卫东张宁孟洁李文科黄明霞
- 关键词:有效积温
- WOFOST模型在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估中的应用
- 本文对WOFOST模型在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在WOFOST作物模型基础上,利用商丘市1980-2005年的气象资料和冬小麦观测资料,对历史上发生的5年晚霜冻灾害进行了模拟分析,选取FWSO和FWS...
- 张雪芬余卫东王春乙白凌霞
- 关键词:小麦种植低温霜冻
- 文献传递
- 气温和降水预报准确率对土壤水分模拟精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农田土壤水分预报精度与天气预报准确率关系密切。为了了解天气预报准确率对土壤水分预报精度的影响,本文利用2010—2020年郑州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土壤水分资料和逐日气象数据,基于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模型模拟了土壤水分逐日变化,计算该模型在不同月份及不同作物下的模拟精度。通过分别设置日平均气温±1~2℃和降水量±10%~20%的变化幅度,分析气温和降水预报偏差对土壤水分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模拟R~2年内表现为“大-小-大”的趋势,而NRMSE和MARE的趋势为“小-大-小”;11月—翌年3月的模拟效果优于其他月份。冬小麦的R~2为0.910,NRMSE为15.14%,MARE为8.57%;夏玉米分别为0.841、27.62%和15.49%,模型对冬小麦土壤水分的模拟精度高于夏玉米。(2)当气温预报偏差±1℃/2℃,对NRMSE和MARE略有影响,但R~2均未发生变化;气温预报值偏高,土壤水分模拟精度偏高;反之,模拟精度偏低。(3)当降水预报值偏多10%~20%,土壤水分模拟精度比降水正常时低;预报值偏少,则模拟精度提高,但NRMSE和MARE最大变幅分别为6.16%和3.23%,均小于降水预报偏差幅度。(4)当气温和降水预报同时存在偏差,土壤水分模拟精度的变化趋势主要由降水预报偏差所决定,即降水预报值比实际值偏多,模拟精度下降,预报值偏少,模拟精度上升;NRMSE和MARE最大变幅分别为6.19%和3.23%。
- 马美娟余卫东胡燕辉
- 关键词:气温降水土壤水分水量平衡蒸散
- 黄淮地区涝渍胁迫影响夏玉米生长及产量被引量:40
- 2014年
- 在黄淮平原,夏玉米常因降水过多遭受涝渍害而减产,确定其能忍受的涝渍胁迫天数,可为该区减轻涝渍引起的夏玉米产量损失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在田间条件下以玉米品种浚单20为试验材料,分别于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设置持续淹水(3和5 d)和渍水(5、7和10 d)处理,旨在研究黄淮地区夏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持续涝渍胁迫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拔节期连续淹水3 d或拔节期、抽雄期连续渍水5 d夏玉米产量开始降低,产量损失率随涝渍时间延长而增加:拔节期淹水3 d、抽雄期淹水5 d,其产量损失率分别为28.4%和42.8%;拔节期或抽雄期渍水5 d的产量损失分别为13.8%和5.5%(2011年)和3.0%和3.4%(2012年);拔节期淹水5 d产量损失是淹水3 d的3.1倍;拔节期或抽雄期渍水10 d产量损失分别为渍水5 d的1.3和3.0倍(2011年)、2.4和3.2倍(2012年)。淹水天数相同时,拔节期淹水产量损失率大于抽雄期淹水。所有淹水处理都会降低每平方米有效株数,而抽雄期淹水5 d还影响秃尖比,拔节期淹水5 d影响所有测定指标如收获指数、果穗性状等。不同于淹水处理,所有渍水处理都不影响每平方米有效株数,但影响果穗长和秃尖比、收获指数(抽雄期渍水5 d除外)。涝渍胁迫的后续影响与胁迫生育期、及涝渍天数有关,如抽雄期淹水3-5 d和抽雄期渍水5 d只影响乳熟期地上部分干质量累积,而抽雄期渍水7 d会影响所有生育期干质量累积。拔节期淹水5 d和渍水10 d使玉米后期(吐丝后25-35 d)灌浆速度降低59.6%和28.9%。因此在玉米实际生产中出现连续强降水天气时,建议尽快采取排涝降渍措施减少以避免玉米拔节期连续淹水3 d或抽雄期连续渍水5 d,从而降低涝渍胁迫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余卫东冯利平盛绍学石磊
- 关键词:水分涝渍胁迫夏玉米黄淮地区
- 水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被引量:34
- 2009年
- 以衡阳地区的水稻生长为研究对象,对ORYZA2000水稻模型的相应参数进行了本地化,模拟了该地区常年气候条件、设定高温条件及各年高温条件下的一季稻产量,并计算了各年实况及设定条件下的产量灾损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种水稻产量灾损率评估模型。研究发现:46 a来衡阳地区水稻开花灌浆期平均日最高气温为34.98℃,高于水稻生产的最适温度5℃以上;相对常年产量,由高温热害导致的产量灾损率最高为67.2%,历年灾损中2003年的灾损率接近最高值,达67.0%;高温造成的产量灾损率受高温程度及持续时间的共同影响,二者缺一不可;根据多元回归建立的灾损率评估模型,F计算值>>F查表值,方程有意义。其趋势预测完全一致,灾损率精确度>72%;根据高温指标建立的灾损率评估模型通过了46 a的大样本检验,在高温热害风险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刘伟昌张雪芬余卫东薛昌颖张弘杜子璇
- 关键词:水稻高温热害ORYZA2000
- 河南省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5
- 2011年
- 根据农用天气预报内容和业务流程,确定了河南省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结构和功能。该业务系统主要包括农用天气预报省级指导产品制作平台、市县订正平台和省级产品订正发布平台三个部分。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省级农用天气预报指导产品的制作和分发自动化,市县对指导产品的调取、订正和反馈,省级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在市、县级实时共享。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开发和推广,提升了基层农业气象预报服务能力。
- 余卫东张广周张弘
- 关键词:农用天气预报
-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河南省棉花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 利用河南114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采用GIS技术对棉花不同生育期的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资源进行了网格推算。根据棉花生产的气候适宜度函数和不同生育阶段的参数,分别计算了棉花不同生育期内光...
- 余卫东陈怀亮邹春辉
- 关键词:棉花农业气候区划精细化
- 文献传递
- 基于WOFOST模型和水分胁迫的河南省冬小麦减产风险被引量:9
- 2017年
- 以河南省30个站点1981—2014年冬小麦观测资料、历史气象资料和土壤资料为依据,将河南冬小麦主产区划分为5个区域,基于WOFOST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分析了水分胁迫条件下河南省冬小麦减产风险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1—2014年,各区域冬小麦减产率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 a增加2.8%~5.0%.冬小麦减产率由北向南呈降低趋势,减产率超过20%的事件在豫南地区约10年一遇,豫北的新乡、封丘和濮阳一带约2年一遇;减产率超过50%的事件,在新乡、郑州地区约3年一遇,豫南少遇.豫北及豫中偏北的大部分地区为冬小麦减产风险高值区,豫西卢氏、豫西南南阳、豫南信阳和驻马店南部地区为冬小麦减产风险低值区,其他地区为风险中值区.
- 李树岩余卫东
- 关键词:冬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