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黎升

作品数:199 被引量:74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3篇期刊文章
  • 5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6篇颌骨
  • 54篇颌面
  • 49篇下颌
  • 43篇下颌骨
  • 37篇缺损
  • 35篇面部
  • 34篇颌面部
  • 28篇骨缺损
  • 23篇种植体
  • 21篇颌骨缺损
  • 21篇成骨
  • 20篇牵张
  • 20篇骨折
  • 18篇下颌骨缺损
  • 18篇创伤
  • 17篇蛋白
  • 17篇牵张成骨
  • 17篇骨形成
  • 17篇骨形成蛋白
  • 16篇畸形

机构

  • 18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4篇南京军区福州...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福州总医院
  • 5篇西安第四军医...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香港理工大学
  • 3篇香港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18...
  • 2篇解放军第25...
  • 2篇解放军第45...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作者

  • 199篇何黎升
  • 82篇刘彦普
  • 61篇赵晋龙
  • 50篇周树夏
  • 31篇雷德林
  • 30篇薄斌
  • 29篇龚振宇
  • 26篇刘宝林
  • 25篇商洪涛
  • 23篇田磊
  • 22篇金岩
  • 20篇于擘
  • 16篇傅升
  • 12篇刘源
  • 12篇刘瑞峰
  • 11篇顾晓明
  • 10篇毛天球
  • 9篇李建虎
  • 9篇陈富林
  • 9篇张明

传媒

  • 29篇实用口腔医学...
  • 15篇中国美容医学
  • 10篇中华口腔医学...
  • 8篇口腔颌面外科...
  • 8篇中国临床康复
  • 7篇2004年中...
  • 6篇临床口腔医学...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6篇口腔医学研究
  • 6篇第七届全国创...
  • 6篇第三届全国口...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创伤外科杂志
  • 4篇福州总医院学...
  • 4篇中华医学丛刊
  • 3篇现代口腔医学...
  • 3篇国外医学(生...
  • 3篇华西口腔医学...
  • 3篇中国新医药
  • 3篇第一届全国口...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15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18篇2005
  • 35篇2004
  • 33篇2003
  • 12篇2002
  • 2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子束CT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颌面部复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电子束CT对 11例外伤所致颌面部复杂性骨折进行薄层CT扫描 ,扫描模式 :SSM 1.5 ,层碍 1.5mm ,层距 1.5mm ,扫描时间 0 .2 - 0 .5s,利用工作站 ,进行扫描图像的容积三维重建 ,重建圆径 2 1cm ,重建矩阵 5 12× 5 12 ,重建核sharp。结果 EBCT成像技术能够立体的、详尽和精确的显示机体组织的三维解剖结构和相邻关系 ,其再现畸形的程度可以达到近乎解剖学的程度 ,为准确掌握病情及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结论 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颌面部复杂性骨折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于擘何黎升赵晋龙薄斌
关键词:电子束CT颌面部骨折三维重建
种植型弹性牵张器的研制与初步牵张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设计研制新型种植型弹性牵张器。方法:采用纯钛制作中空的两段式种植型牵张器,将镍钛记忆合金弹簧置入其内,利用镍钛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功能所产生的回复弹力,实现自动连续牵张。在犬头颅标本的下颌骨制备3cm长,6mm高骨传送盘,植入种植型弹性牵张器,行牵张实验。结果:各加工部件符合设计要求。骨传送盘被成功牵开,稳定性可靠,牵张器无破损,可达到预期牵张效果。结论:种植型弹性牵张器机械强度高,操作简单,可实现全埋置自动连续牵张成骨,符合牵张器的发展趋势。
戴杰何黎升赵晋龙商洪涛
关键词:牵张成骨牙种植体镍钛记忆合金
1168例颌面部交通伤伤情分析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应用改良面部损伤严重度评分 (revisedfacialISS ,RFISS)法回顾性分析 116 8例颌面部交通伤伤情。 方法 将全组病例按合并伤情况、损伤处数、伤员分类等 3种标准先后分组 ,用RFISS法对各组病例伤情作统计分析。 结果  116 8例中 ,男 883例 ,女 2 85例 ;年龄 0~ 83(2 9.6± 13 .1)岁 ,高峰年龄段 15~ 44岁共 896例 (占 76 .7% )。其中颌面部单发伤 832例 ,合并颅脑伤 186例。全组各部位损伤共 3 6 0 0处 ,人均 3.1处。交通伤组RFISS值 (5 .89± 2 .30 )显著高于非交通伤组 (5 .2 3± 2 .6 4) (P <0 .0 0 1)。合并颅脑伤组、多处伤组、机动车驾驶员组的RFISS值最高 ,分别为 6 .5 8± 2 .37,7.14± 1.75 ,6 .70± 2 .38,与同类其他组RFISS值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 结论 交通事故比其他原因导致的颌面部损伤重 ,合并有颅脑伤的颌面部交通伤伤情最重。用RFISS法分析颌面部交通伤 ,能客观。
何黎升葛成顾晓明周树夏
关键词:颌面部损伤交通事故伤损伤严重度评分
以面型为主导的数字化颌骨畸形矫治
目的探索评价以面型美学为主导,运用数字化技术虚拟外科设计,同时运用局部软组织整形、正颌外科技术、轮廓外科治疗颌骨畸形,术后并根据患者特点提供眼、鼻、颞部脂肪充填、面部抽脂、皮肤激光美容等各项技术综合治疗手段在颌骨畸形患者...
商洪涛何黎升刘彦普
关键词:牙颌面畸形正颌外科牵张成骨
文献传递
预成纯钛修复体修复下颌骨缺损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应用反求工程和快速原型技术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设计并预制修复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反求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为4名患者完成了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体设计和制作,并进行了修复体植入手术。结果:修复体就位顺利,各部件达到设计位置,术后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咬合关系良好,下颌偏斜纠正。结论:反求结合快速成型能够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体的设计和预制,提高了手术精度,节省了手术时间,在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和定制化修复中有独特的优势。
龚振宇周树夏刘彦普何黎升赵晋龙李涤尘Singare.S
关键词:骨缺损反求工程下颌骨
牵张成骨术治疗复杂颌面骨骼缺损和畸形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讨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常规方法处理困难的颌面骨骼缺损和畸形。方法:18例无法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多类颅颌面畸形患者,分别使用外置式和内置式牵张器进行骨牵张术矫治。术前均作外科模型和必要的头影测量。术后延迟期为7天,牵张节律为lmm/天,2~4次/天,牵张结束后常规固定6~8周。结果:术后伤口正常愈合,牵张过程顺利,均达到预期牵张目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的咬合关系和面形均得到恢复。腭裂治疗后继发畸形患者最大牵张距离为20mm,最小距离为15mm;下颌骨重建患者最大牵张距离为30mm。下颌骨垂直牵张患者固定期近牵张区出现病理性骨折,但未出现错位,经内固定处理,牵张完成后,未出现畸形愈合情况或骨不连接。结论:骨牵引延长技术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多种颅颌面骨畸形或骨缺损患者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软组织量不足、不易覆盖移植骨的患者,而且不需要另取自体骨移植。
赵晋龙刘彦普何黎升雷德林龚振宇
关键词:畸形牵张成骨颌面部骨缺损
骨形成蛋白(BMP)-2/4,IA型BMP受体及Smad1、4、5在Tca8113舌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正>目的:认识和分析BMPs及其信号传导因子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2/4,IA型BMP受体及Smad1,4,5在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结果:BMP-2/4...
傅升金岩刘源何黎升赵宇
关键词:BMPSEPITHELIA
文献传递
关注颅颌面交通事故伤——加强宏观研究,提高防治水平被引量:24
2006年
本文概括地总结了近10余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伤的发生与防治现状,简要介绍了颌面部交通伤的伤情特点及流行病学状况,重点分析了我国在颌面交通伤救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积极开展对交通伤的预测和预防研究,努力提高救治水平,将是我们今后15~20年所面临的重大社会责任。作者建议,今后一段时间内,颌面创伤的学术发展应重视创伤严重度评分的研究和应用,争取进行全国性颌面交通伤流行病学调查,积极开展颌面部撞击损伤机制和创伤预测模型的研究,以促进颌面部交通伤的有效防治。
张益何黎升
关键词:创伤颌面创伤道路交通事故伤
颌面部撞击伤伴发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研究颌面部撞击伤合并颅脑损伤的损伤特点。方法 采用水平气动式撞击机分别以(4.77 ± 0.53)m/s、(9.16 ± 0.65)m/s和 (13.95±0.67)m/s对兔左侧面中部进行撞击(n=6)。观察致伤后动物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对颌面部软组织、脑组织进行损伤的大体和光、电镜观察,测定致伤后6小时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脑组织中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水的含量变化,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形态学改变低速和中速致伤组主要以局部损伤为主,高速致伤组则同时合并颅脑损伤。兔致伤后6小时,血清中LPO,脑组织中LPO、NO值和水的含量显著升高,而脑组织中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颌面部撞击伤后,增强的自由基反应参与损伤过程,局部组织内NO的生成与组织损伤的破坏程度一致,说明大量生成的NO可能是参与组织细胞损伤的重要物质。
张明何黎升薄斌周树夏
关键词:颌面部撞击伤自由基合并症一氧化氮颅脑损伤
牵引成骨两大问题:缩短延迟期与固定期兔下颌骨即刻牵张实验
2005年
目的:观察兔下颌骨即刻牵引术后新骨形成情况,并与延迟期骨牵引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5/09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实验室完成。将18只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即刻牵张组与延期牵张组均行双侧下颌骨皮质骨切开术,即刻牵张组术后即刻开始骨牵引,延期牵张组术后7d开始骨牵引。两组均牵引10d,2次/d,0.5mm/次,牵引期结束后继续以牵引器固定8周。固定期结束后处死动物,标本行大体、组织学、放射学观察,并进行三点抗弯实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结果:实验兔3组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测量即刻牵张组和延期牵张组下颌骨平均延长9.5mm,即刻骨牵拉术后下颌骨成骨明显。②X射线示骨间隙内新生骨已基本连接骨缺损,可见骨小梁结构,骨化明显,无骨不连和畸形愈合。③组织学见大量新骨形成,部分形成板层骨,新骨形成以膜内成骨为主。④三点弯法测试牵引区抗弯强度,即刻牵张组成骨区的抗弯强度与延迟牵引组和对照组3组的两两比较数据无差异犤(65±18.3),(193±15.4),(197±19.5)MPa,P>0.05犦。结论:兔下颌骨即刻牵引术后新生骨质的形成与延迟牵引术后的骨质形成无明显差异。延迟期的长短不会改变下颌骨牵引成骨中新骨形成的特性,在颅颌面骨的牵引中,延迟期并无明显必要。
田磊何黎升刘瑞峰周树夏
关键词:牵引术下颌骨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