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胜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外科
  • 3篇外科治疗
  • 2篇心内膜
  • 2篇心内膜炎
  • 2篇心脏
  • 2篇内膜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心内膜...
  • 1篇大学生
  • 1篇导向器
  • 1篇电能
  • 1篇电能输送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旁路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动脉旁路移植...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心病

机构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莆田学院附属...

作者

  • 11篇何胜平
  • 8篇王振康
  • 4篇王武军
  • 4篇杜松林
  • 4篇张振
  • 3篇林少燕
  • 3篇郑少忆
  • 2篇陈雅华
  • 2篇万俊
  • 2篇邹小明
  • 1篇孙华东
  • 1篇王继德
  • 1篇白杨
  • 1篇高琼
  • 1篇何小霞
  • 1篇李强
  • 1篇赵瑛瑛
  • 1篇程梅容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顺德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胱抑素与血肌酐监测在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ystatin C)和血清肌酐(SCr)监测在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方医院胸心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0例,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清Cystatin C、SCr,观察其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运用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AUC-ROC)评价其对早期监测CSA-AKI的价值。结果术后2 h,AKI组患者的SCr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SCr诊断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术后第1天,SCr诊断CSA-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取101.5μmol/L时,SCr诊断CSA-AKI的敏感度0.81,特异度0.83;此后,SCr水平虽持续在峰值但诊断效能逐渐下降,术后第3天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1。术后第1天,血清Cystatin C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其诊断CSA-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此后血清Cystatin C水平及诊断效能均进行性升高,术后第3天,血清Cystatin C诊断CSA-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取1.29 mg/L时其诊断敏感度0.71,特异度0.86。结论血清Cystatin C早期诊断CSA-AKI的价值有限,其对监测AKI的进展及持续状态更有意义;而SCr对心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更为敏感,术后第1天的SCr水平对于诊断CSA-AKI有重要意义。
孙华东王振康何胜平杜松林邹小明
关键词:心脏手术肾损伤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清肌酐
肝螺杆菌甲基基团趋化信号转导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制备肝螺杆菌甲基基团趋化信号转导蛋白多克隆抗体。方法将我室保种的重组质粒pET22b+/MCP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BL21(DE3),IPTG诱导表达His-rhMCP融合蛋白,将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以制备的菌体外膜蛋白(肝螺杆菌、胆型螺杆菌及幽门螺杆菌)采用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大肠杆菌成功表达His-rhMCP融合蛋白,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达到1∶320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抗体可与肝螺杆菌菌体外膜蛋白及His-rhMCP特异结合。结论制备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rhMCP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肝螺杆菌的流行病学奠定了基础。
何胜平陈雅华赵瑛瑛王继德白杨
关键词:肝螺杆菌抗体制备
大型多人虚拟世界在中国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运用效果研究
2018年
目的评价大型多人虚拟世界(MMVW)在中国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对24名中国非医学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教学,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12名,培训结束即刻和6个月后进行理论和操作测试,并用VAS评分评估急救自信心和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个月后实验组理论知识和人工呼吸技能保留较好,对照组理论和操作成绩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采用MMVW进行大学生心肺复苏术教学培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急救自信心和技能保留度.
高琼林少燕程梅容何小霞王振康何胜平
关键词:心肺复苏
一种手术用铣刀
一种手术用铣刀,具有顶端带L型托架的手指导向器,该手指导向器设置于固定座的上部,该手术铣刀可捕捉手术医生的动作意图,并控制导向器电机转动从而使L型托架做出避让动作,以防L型托架挡住需要手术的部位。在手术室外设置太阳能电池...
何胜平于超群何培元林少燕郑少忆王振康陈晓宁丁昌懋胡宏刚
文献传递
感染性心内膜炎1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近10年收治的11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致病菌及治疗、预后等临床特点,总结IE的变化。方法对近10年本院收治的112例IE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平均年龄46±17.1岁,其中70例(62.5%)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按发病高低依次为风湿性心脏病32例(28.6%),先天性心血管畸形22例(19.6%),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16例(14.3%)。临床表现包括发热(93.8%)、贫血(77.7%)、充血性心衰(33.0%)、栓塞现象(32.1%)等。超声心动图提示瓣膜或心内膜赘生物105例(93.8%)。血培养阳性者61例(58.1%),按检出率高低依次为链球菌(23例)、葡萄球菌(22例)等。91例经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出院,10例放弃治疗出院,1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衰(8例)、肺栓塞(2例)及脑出血(1例)。结论 IE的流行病学、易感因素、致病菌等发生了变化,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仍较高,需临床医生提高警惕。
何胜平陈雅华张振王振康王武军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超声心动描记术外科治疗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进行胸腹部手术的经验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进行胸腹部其他系统手术的可行性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胸腹部手术的患者16例,其中男3例,女13例;二尖瓣病变14例,主动脉瓣病变2例;同期实施手术包括胆囊切除3例,子宫次全切除7例,肺楔形切除2例,交感神经切断术2例,肺癌根治(左上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1例,下段食管癌根治(左侧开胸,食管癌根治+胃食管主动脉弓后器械吻合)术1例。结果本组共进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替换术14例,主动脉瓣替换2例,同期三尖瓣成形9例。其他系统手术均在心脏手术完成后进行,无手术中死亡,术后早期死亡2例,均继发于严重并发症:食管癌患者术后2 d出现食管吻合口瘘,后死于严重感染;肺癌根治术后1周死于应激性溃疡。其他联合手术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其他系统外科疾病患者,有选择性地在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进行手术是安全的,建议选择手术时间在1 h内,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干扰较少的手术较为安全。围术期特别注意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张振王振康何胜平王武军
关键词:心内直视手术瓣膜置换同期手术并发症
NT-pro-BNP与LBP的表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意义及研究方案
2017年
近年,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具有死亡率高、诊断困难等特征。对NT-pro-BNP与LBP的研究旨在监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在IE中的表达,探讨其能否作为诊断依据为IE诊断提供依据,期望早期确诊疾病,早期有效的控制病情,改善其预后。
何胜平
关键词:LBP感染性心内膜炎
二尖瓣置换同期应用Atricure系统行房颤射频消融的近、中期观察
目的 总结二尖瓣置换同期应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房颤射频消融的经验以及探讨术后近、中期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对左房重构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接受单纯二尖瓣置...
张振王振康何胜平杜松林万俊邹小明王武军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房颤射频消融外科手术
临时起搏器挂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临时起搏器挂包,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包括挂包主体、固定内衬、两个魔术贴、背带、固定扣和束线带,所述固定内衬设置在所述挂包主体内部,且所述固定内衬除上部边缘外的其余三边分别与所述挂包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魔术贴...
林少燕彭勤宝郑少忆何胜平刘志新屈连娣
文献传递
法洛四联症患者围术期凝血因子与抗凝因子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患者围术期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经法洛四联症矫治术治疗的47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20~26.00(8.00±6.48)岁;体重8.70~46.00(18.20±21.50)蝇。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及手术后第4、7、10d常规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Ⅱ、Ⅶ、Ⅷ、Ⅸ、X以及抗凝血酶Ⅲ和蛋白C活性,同时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结果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后早期凝血因子Ⅱ(术后第4d:102.66%+20.61%VS.69.27%±16.51%)、Ⅶ、Ⅷ、Ⅸ、X(术后第4d:125.43%±39.97%VS.64.80%±11.46%)活性均较术前水平显著升高,于术后第4~7d达到峰值,在术后第10d仍显著高于术前。PT、APTT值在术后早期均显著下降,在术后第10d仍显著低于术前水平;血浆抗凝血酶Ⅲ及蛋白C活性在术后早期均呈上升趋势,至术后第10d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术后凝血因子活性增强及凝血功能恢复可能与缺氧改善有关;术后早期的凝血因子活性增强有利于正常止血,而术后晚期则存在凝血/抗凝平衡向着凝血功能增强方向倾斜,有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可进行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张振李强王振康何胜平杜松林万俊王武军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凝血因子抗凝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