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伟
- 作品数:27 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仿生骨小梁与规则多孔结构骨整合性能的体外细胞学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相同孔隙率和孔径大小的仿生骨小梁与规则多孔结构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为钛合金植入体骨整合性能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生成相同孔隙率和孔径大小的仿生骨小梁与规则多孔结构,采用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将其加工为直径10 mm、高3 mm的圆盘状Ti6Al4V支架。将处于生长对数期的小鼠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接种到两种支架上,分为仿生骨小梁组与规则多孔结构组。取培养3 h后的支架,进行吖啶橙染色和鬼笔环肽/DAPI染色,评估细胞黏附数量,取培养3 d后的支架进行扫描电镜检查,评估细胞的黏附状态。取培养1 d、3 d、5 d后的支架,进行CCK8检测,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取诱导分化7 d和14 d后的支架,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取诱导分化14 d后的支架,利用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OCN、RUNX2)的表达量;取诱导分化30 d的支架进行茜素红染色和100 g/L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溶解矿化结节,定性和定量检测钙盐沉积,评估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吖啶橙和鬼笔环肽/DAPI染色结果显示仿生骨小梁Ti6Al4V支架较规则多孔结构黏附更多的MC3T3-E1细胞,而且前者细胞骨架分布更为密集。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仿生骨小梁Ti6Al4V支架上MC3T3-E1细胞伪足更长,伸展状态优于规则多孔结构。CCK8检测显示在第3天和第5天时,仿生骨小梁钛合金支架上MC3T3-E1细胞增殖数量较规则多孔结构明显增加,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两者差距逐渐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分化实验结果显示在7 d和14 d时,仿生骨小梁钛合金支架上的ALP活性高于规则多孔结构(P<0.05);诱导分化14 d时仿生骨小梁钛合金支架上MC3T3-E1细胞成骨基因(ALP、OCN、RUNX2)表达量明显高于规则多孔结构(P<0.05);在诱导分化30 d时,仿生骨小梁钛合金支架钙盐沉积量多于规则多孔结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 刘俭涛任志伟张淑媛王睿妍徐傲飞龚禧李嘉张银刚
- 关键词:钛合金骨整合植入体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6
- 2010年
-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6年11月~2008年12月采用PKP治疗53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20例,女33例;年龄56~76岁,平均65.3岁;单椎体骨折34例,双椎体骨折16例,三椎体骨折3例,共75个椎体,其中T1222个,T1119个,T107个,T71个,L118个,L24个,L33个,L41个。回顾总结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18例(34.0%)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骨水泥相关并发症16例(30.2%),其中骨水泥渗漏7例,渗漏至椎间隙2例、椎旁软组织2例(1例引起左股神经症状)、椎体前方2例、椎弓根穿刺通道1例;骨水泥毒性反应4例,表现为短暂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等处理后好转;手术椎体疼痛加重5例。非骨水泥相关并发症2例(3.8%),皆为穿刺引发神经症状,1例表现为右股前皮肤感觉减退,1例为左肋间神经痛。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不少见,但有严重后果的并发症较少,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积极预防和处理。
- 杨益民任志伟张智李萌王金堂
- 关键词:并发症椎体压缩性骨折
- 常规穿刺与导棒飘移穿刺在椎间孔镜手术中应用的比较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导棒漂移穿刺在椎间孔镜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3月66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分别采用常规穿刺置管(常规组,n=36)或导棒飘移穿刺置管(导棒组,n=30),比较2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2组无并发症发生。常规组透视次数(18. 3±4. 7)次,明显多于导棒组(13. 0±3. 1)次(t=5. 461,P=0. 000);穿刺时间(31. 2±6. 6) min,明显长于导棒组(25. 4±5. 0) min(t=3. 969,P=0. 000);手术时间(71. 9±8. 7) min,明显长于导棒穿刺组(64. 3±8. 3) min(t=3. 639,P=0. 001)。2组间术前后各时点VAS评分(F=0. 060,P=0. 807)和ODI(F=0. 166,P=0. 68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常规组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F=203. 467,P=0. 000)和ODI(F=176. 339,P=0. 000)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导棒组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F=103. 247,P=0. 000)和ODI(F=114. 642,P=0. 000)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与常规穿刺相比,导棒飘移穿刺可以显著提高椎间孔镜穿刺的准确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辐射风险,值得在椎间孔镜手术中推广应用。
- 任志伟王莹尹思杨益民张小卫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切除术
- ChatGPT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 2024年
- ChatGPT作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的语言生成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自从ChatGPT推出以来,已经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医学教育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医疗人员、促进医疗发展、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保障。文章详细探讨ChatGPT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在优化教学内容、模拟患者、知识评估与反馈、医学信息检索、临床实践支持五个方面的应用,以及这一技术革新应用于医学教育过程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与风险,并提出未来发展之路。
- 徐傲飞刘俭涛李嘉任志伟
- 关键词:人工智能医学教育
- 一种枪式咬骨钳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枪式咬骨钳,包括上钳和下钳;且上钳尾端经第一铰接件与活动手柄相连接,固定手柄设置有与空气吸引器相连接的接口,且固定手柄和下钳内均设置有与接口相连通的管路;下钳头端的下咬合口处设置有与管路连通的吸引器出口...
- 任志伟邱裕生张小卫
- 文献传递
- 颈前路三种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 颈椎病并发症的比较
- 目的 分析比较颈前路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4年6月手术治疗的6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
- 张小卫李新友任志伟张银刚
-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并发症
- 脊髓损伤大鼠膝关节软骨IL-1、BMP-2表达及肢体功能评价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大鼠膝关节软骨BMP-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和IL-1(interleukin-1)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探讨脊髓损伤后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对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方法清洁级3月龄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spinal cord injury,SCI) 18只、对照组18只。脊髓损伤组采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建立模型,对照组仅行T10椎板切除术。分别在术后第1,2,3,4,5,6周观察大鼠后肢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并记录结果。术后第1,3,6周取大鼠膝关节软骨常规石蜡包埋及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MP-2和IL-1阳性细胞表达及分布特点。结果改良Rivlin斜板实验结果显示,损伤后第1周是运动功能下降最明显时期,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伤后6周的恢复期内,对照组BBB(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高于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伤后第1周关节软骨IL-1阳性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第3周BMP-2阳性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第6周时IL-1与BMP-2的阳性表达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脊髓损伤早期关节软骨中IL-1表达较强;随着神经功能的恢复BMP-2的表达逐渐增强。改良Rivlin斜板实验可作为脊髓损伤后大鼠一般行为的观察指标,BBB评分可作为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评价方案。
- 王莹王辉杨益民任志伟王民
- 关键词:脊髓损伤关节软骨IL-1BMP-2
- 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靶点穿刺技术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的26例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背部和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等。随访时间≥1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例患者平均年龄(39.269±10.352)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2.731±2.127)kg/m^(2),平均随访时间(18.192±2.669)个月,平均住院时间(3.577±0.902)d,平均手术时间(72.521±15.2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13±3.004)ml。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磁共振成像证实游离脱出的髓核组织均已被摘除。1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复发,再次行椎板间入路摘除突出髓核,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LDH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张波波侯东峰王莹任志伟杨康平杨益民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因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PKP手术者53例共133个椎体,其中2节段骨折31例,3节段17例,4节段5例;男18例,女35例;年龄60~88岁,平均(76.5±7.7)岁,所有病例随访均超过1年。分别在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强化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记录骨水泥渗漏和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例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临床症状和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12~18个月,平均(15.4±2.0)个月。VAS术前平均(7.6±1.1)分,术后2d平均(3.0±1.0)分,末次随访平均(2.8±0.9)分;ODI术前平均(80.1±4.9)%,术后2d平均(32.8±6.3)%,末次随访平均(29.1±6.1)%;两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术前(17.9±2.8)mm,术后2d(20.6±2.9)mm,末次随访(19.8±3.2)mm;椎体中部高度术前(16.2±3.5)mm,术后2d(19.2±3.0)mm,末次随访(18.4±3.2)mm;两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共有12椎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9.02%,皆无神经症状;有椎体再发骨折8例,发生率为15.09%,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经过围手术期细致准备,PKP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
- 任志伟尹思王莹杨益民李新友张小卫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折多节段
- 局麻或全麻下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讨局麻或者全麻下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入院行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8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局麻组(40例患者)和全麻组(38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发症、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VAS疼痛评分等指标,评估两者围手术期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23/17 vs.20/18)、年龄[(38.45±13.59 vs.37.39±13.35)岁]、术前VAS疼痛评分(7.05±1.32 vs.6.95±1.47)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长为(83.57±13.24 vs.86.28±15.4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局麻组在术后1 d、1个月及6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05±1.34、1.90±0.98与1.80±1.09,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麻组在上述3个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24±2.01、2.03±1.20与1.59±1.31,较术前也明显降低(P<0.001),但与局麻组在相同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的住院时间[(2.93±0.92)d]与住院费用[(29397.97±1398.09)元]较全麻组分别降低25.8%与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或全麻下行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均良好,局麻下手术患者的总体费用低于全麻组,住院时间也更短。
- 刘俭涛李新友张小卫李嘉任志伟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