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政
- 作品数:27 被引量:131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300例
- 2010年
- 2005-2009年,我科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30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 张春泽付文政张锡朋马东旺李玉玮刘贵生
- 关键词:一期根治术肛周脓肿疗效满意
- 应用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行开放式腹壁大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壁大切口疝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采用补片行开放式腹壁大切口疝修补术的211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80min(45-190min),术中出血为15-90ml,平均35.6ml;术中无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7d(平均4.9d)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为6.3d(2~16d)。1例病人由于网膜出血进行了急诊二次手术。2例病人由于皮下出血.于手术后2~6h进行了伤口修整术。211例病人长期随访(60~178个月),有6例病人(2.8%)出现疝复发,所有病例无慢性疼痛。结论应用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行开放式腹壁大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复发率低。
- 张春泽付文政贾岩峰江涛
-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开放式手术修补术
-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被引量:7
- 2014年
- 直肠癌手术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对外科医生是巨大的挑战,熟练的结直肠外科医生处理直肠癌时仍然感到最大的挑战的是什么:狭窄骨盆、肥胖等因素造成的骨盆狭窄。想要保留肛门功能。对于肥胖患者分离直肠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腹腔镜手术直肠切除也面临先天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在吻合口位于耻骨直肠肌附近时。最近的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TAMIS-TME)的出现可能是解决这一临床棘手问题的新方法。我科近期开展了一些TAMIS-TME手术。现报告如下。
- 李会晨付文政张锡朋
- 关键词: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低位直肠癌
- EPH治疗中重度痔40例临床观察
- 2014年
- 为观察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EPH)治疗中重度痔的疗效,将65例中重度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行EPH治疗,对照组25例行PPH治疗。治疗组中以出血及3处以下痔脱垂(脱出痔核≤3个)症状为主的患者只行一次EPH,痔环形脱垂患者(脱出痔核≥4个)行二次EPH;对照组痔环形脱垂患者行PPH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39例(97.5%),对照组治愈24例(96.0%)。术后随访半年,治疗组术后痔核回缩不全1例(2.5%),复发1例(2.5%);对照组痔核回缩不全2例(8.0%),复发1例(4.0%)。治疗组患者术后无肛门狭窄、出血等并发症和后遗症;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狭窄2例,出血2例。结果表明,EPH治疗中重度痔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操作简单,费用低,无需住院及麻醉,患者痛苦小,无并发症和后遗症,可重复操作。
- 张春泽付文政贾岩峰
- XPC基因遗传变异对接受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神经毒性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本研究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C(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基因的遗传变异对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辅助化疗的Ⅲ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的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186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且术后接受奥沙利铂方案辅助化疗的Ⅲ期CRC患者。此外,收集患者的外周血生物学标本进行XPC基因遗传变异分析。XPC基因多态性和无疾病生存期的关联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通过卡方检验探讨基因型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186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4.3年,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5.5年。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提示位于XPC基因编码区的rs2228001位点与预后及安全性相关。预后分析结果表明TT和TG/GG基因型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3.8年和5.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种基因型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5.0年和5.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rs2228001位点基因型和不良反应分析结果表明TG/GG基因型患者相对于TT基因型患者伴随了相对较高的神经毒性发生率(72.9%vs.55.4%,P=0.014)。结论XPC基因rs2228001位点可以作为预测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辅助化疗的Ⅲ期CRC患者预后及神经毒性的生物标志物。
- 郑凯张天可付文政
-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
- RPH治疗中重度痔55例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探讨研究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吻合术(RPH)治疗中重度痔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重度痔患者回顾性分为2组,治疗组55例行RPH治疗,对照组45例行PPH治疗。结果:RPH组治愈54例,PPH组治愈44例(P>0.05);术后随访半年,RPH组并发症低于PPH组(P<0.05)。结论:RPH作为治疗中重度痔操作简单,费用低,不用麻醉,并发症少,可重复操作。
- 张春泽付文政贾岩峰
- 关键词:RPHPPH
- 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下缘距离肛缘8 cm的直肠癌,其中距离肛缘5 cm以下的直肠癌称为超低位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起病隐匿,易误诊、漏诊,通常临床发现时多数已经不是早期病变,即使能够达到R0切除,往往由于失去肛门而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是建立在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基础上的极限直肠癌保肛手术,能通过切除部分或全部肛门内括约肌以获取足够的远端切缘,因而在提高了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可以称作是直肠癌治疗历史上的里程碑。目前各研究中心关于ISR手术的许多指标尚未达成一致,本文对其现状进行综述。
- 王涛陈硕洪洙付文政
- 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手术总生存率排便功能
- 基于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人结直肠癌诊断方法研究被引量:15
- 2016年
- 建立气相色谱简单快速测定人粪便样品中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方法。粪便样品经1%HCl-75%乙醇溶液提取、高速离心,即用于GC测定。采用DB-FFAP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升温程序洗脱(初始温度50℃保持1 min,以10℃/min升至190℃);气化室温度为250℃;载气(高纯氮)线速度为1.0 m L/min;分流比为50∶1,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经系统方法学验证,证实本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靠。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成功区分健康志愿者和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相比,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乙酸、丁酸降低较为明显,提示SCFAs特别是丁酸可成为结直肠癌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本方法可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粪便中SCFAs的快速测定,并有望成为一种快速筛查和诊断结直肠癌的方法。
- 江振作张春泽王跃飞付文政
-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结直肠癌
- 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在老年人急性低位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评价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在老年急性低位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肛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引起的急性低位肠梗阻的老年患者31例。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腹围、腹部平片等变化,急性梗阻缓解后,完善术前准备限期手术。结果置管减压后,患者急性梗阻症状均有所缓解,后接受限期手术。一期切除根治率93.5%(29/31),一期切除吻合率68.9%(20/31),并发症发生率19.4%(6/31),无围术期死亡。行一期切除吻合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经肛门肠梗阻导管用于缓解老年急性低位结直肠癌性梗阻安全、有效、创伤小。有望成为非手术解除急性低位癌性梗阻的首选措施。
- 石洋付文政李玉玮张锡朋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梗阻
- 肛周脓肿长期误诊1例
- 2011年
-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16岁,因发热并肛周不适7个月于2011年3月5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7月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发热症状,最高至39℃.伴有大便次数增多,无肛门疼痛,无脓血便.前往当地医院查体无明显异常,查血常规WBC 30×109 L-1,当地医院考虑肺部疾病.给予联合使用抗生素及降温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持续输液2周,患者体温下降,仍有低烧症状,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示WBC 10×109 L-1.
- 杨晓蓓付文政马东旺
- 关键词:肛周脓肿误诊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