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海臣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教育
  • 5篇教学
  • 3篇教育研究
  • 3篇课程
  • 2篇研究方法
  • 2篇研究方法课程
  • 2篇教育研究方法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标准
  • 1篇动态性
  • 1篇学校教育
  • 1篇学业
  • 1篇学业评价
  • 1篇研究范式
  • 1篇一体化
  • 1篇应然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幼小
  • 1篇幼小衔接
  • 1篇幼小衔接问题

机构

  • 11篇包头师范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作者

  • 11篇于海臣
  • 2篇魏军
  • 1篇金志远

传媒

  • 6篇阴山学刊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前沿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现代教育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验与成长:大学学业评价的一种理念——以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大学作业的评价是大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以怎样的理念作为大学作业评价的追求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是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依据此课程的特点,它的评价方式应该充分贯彻"体验与成长"的理念,通过体验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于海臣
关键词:学业评价教育研究方法
中小学教育研究:范式、训练与评价
2007年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目的是获取新知和改进教育实践方式,可以使用不同的研究范式进行探索,关键在于寻找共性并加以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也要改变对研究成果的评价方式,选择多元化评价的思路。
于海臣
关键词:教育研究研究范式
动态性与静态性: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实现——以“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教学目标的存在有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之分。"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静态目标应具体体现为"涵养科学精神、问题意识的形成、基本研究技能的掌握和有效获取文献信息",这些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动态性选择。
于海臣
关键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目标动态性静态性
人文精神:现代教育的必然回归被引量:2
2005年
人文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一度丧失,使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走向了异化。学校教育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本来乐趣,成为一个个考试的"机器",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何让人文精神回归其本来的家园,培养具有更加丰富个性和人性的个体,这是现代教育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
魏军于海臣
关键词:人文精神现代教育学校教育人性
教育概念辨正被引量:3
2002年
在教育学界 ,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 ,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概括起来可分为社会和个体两种角度 ,并区分为规定性定义 ,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等三种界定方式。一种活动或影响若要称得上“教育” ,必须满足一定的标准 。
于海臣金志远
关键词:教育道德标准
协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理念的现实选择——基于评价共同体的视角被引量:1
2012年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行政性和功利性,导致评价低效和异化。为改变这一现状,从协商理念的角度出发,以教学质量评价共同体的建立为终极目标,构建一个有效的和个性化的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体系。这不仅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应然选择,也是其现实选择,其具体表现在评价观念协商、评价主体间协商、评价目标协商和评价过程协商等方面。
于海臣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共同体协商
儿童精神发展视角下“幼小衔接问题”的审视
2015年
基于促进儿童精神发展的理念,以"一体化"的思路构建有助于小幼之间衔接的教育共同体是此阶段教育的基本追求。只有在"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方式的选择、教育内容的组织和教育评价进行"等方面充分体现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才可能有效达成"幼小衔接"。
于海臣
关键词:幼小衔接一体化
我国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实现其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基本保障。对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政策从政治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人本价值取向三个纬度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于海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教育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被引量:2
2002年
课程改革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养和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因此.势必影响到师范院校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尤其是影响到《教育学》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改革。
于海臣
关键词:课程教育学教学内容
习惯的养成:一个应然的小学教育目标被引量:2
2013年
教育的追求决定教育的行为意向。有什么样的教育追求就意味着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教育目标影响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影响评价方式的确定,并最终制约人的发展的趋向以及潜能的开发。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它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将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但现有的小学教育行为已与小学教育应追求的目标相去甚远,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已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于海臣
关键词:教育目标小学生应然可持续发展教育追求教育内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