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日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日语
  • 2篇助词
  • 2篇接续助词
  • 2篇句式
  • 2篇教学
  • 1篇独立句
  • 1篇用法
  • 1篇语法意义
  • 1篇语气
  • 1篇语文
  • 1篇语言
  • 1篇语言表达
  • 1篇语言表达效果
  • 1篇语义
  • 1篇杂志创刊
  • 1篇日本语
  • 1篇日本语教育
  • 1篇日语文章
  • 1篇日语写作
  • 1篇日语学习

机构

  • 10篇北京外国语大...

作者

  • 10篇于日平

传媒

  • 9篇日语学习与研...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句段中的自他表达形式的句式选择——以句段主题·话题的确立和描述视点的统一为中心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以日语专业3年级学生的作文为材料,主要分析了其中常见的自他动词以及自他表达形式的使用错误。高年级阶段,自他动词的错误更多的源自于如何在句段中对句子表述形式进行正确选择。句子和句段有主题,要求围绕着主题进行阐述,因此,自他表述形式中的正确选择,取决于句子主题和主题视点,取决于如何围绕句段主题·话题保持各个句子的阐述内容的连贯性和展开方式。本文通过中日文对照分析,指出学生受中文式思维影响,容易大量使用他动词句,导致句子主题和视点不断变换的典型错误。指出由于句段主题·话题意识不明确,导致各个句子之间的意义·逻辑联系不连贯,以至于不清楚句段的主题·话题以及作者究竟要阐述什么,强调什么。并据此研究,从日语教育角度提出了以句段写作为重点的写作教学方法。
于日平
关键词:日语写作
关于“から”的功能转变——表示理由的接续助词用法和表示说话人语气的终助词用法被引量:3
2001年
本文旨在分析"から"的接续助词用法和终助词用法①.前者指"理由→结论""理由→对对方动作的请求"等广义的因果关系;后者表示说话人语气的连续性,阐明其功能转变的过程、条件和特点.
于日平
关键词:说话人接续助词终助词语气独立句
对比研究方法论的探讨——关于汉日语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目的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将这种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语言是一个体系,某个形式的概念往往是功能范围,在体系中表现为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因此,在进行静态意义的对比时,需要注意动态的功能变化。汉日语对比研究经常采用两种模式,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双向对比,综合使用两种模式,找出对比双方的功能交叉点。随着近年来汉日语对比研究的兴盛,研究成果非常显著。应当积极地把对比研究成果应用到外语教学中去。
于日平
贺辞
2009年
值此《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我谨表示衷心的祝贺。 《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自创刊以来,一直受到中国日语界同仁的关注和支持。三十年的历程,不仅是《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发展提高的历史,也是中国日语界发展提高的历史。因为,她诞生并成为最有影响的日语教学研究的专业杂志之一,是与中国日语界的发展壮大紧紧地连在一起的。
于日平
关键词:日语学习杂志创刊贺辞教学研究
外语运用能力和语言切换能力的培养——课程的互补性和同声传译课被引量:8
2008年
"听、说、读、写"是语言运用能力,"译"是语言切换能力。大学的专业日语教学目标一个是培养外语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直接和日本人进行交流;另一个是培养双语切换能力,使学生成为沟通两国思想和文化的桥梁。为此,以培养外语运用能力和语言切换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可以把所有的课程视为一个整体,按照其功能分成"输入型""输出型""技能型"三类,进一步明确各自的特点和内容的互补性。学生应当把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快地把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并通过运用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同声传译是一门高难度的外语运用和语言切换的综合技能课,要求具备"切换速度快"、一定的"内容储存"和"内容预测"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其他课程奠定的基础为先决条件。所以,要上好真正意义上的同声传译课,就必须整体地把握教学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同声传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于日平
接续助词的连接方式与词义特征——基于共时与通时的综合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日语的接续助词是一群连接从·主句的语法功能词,其词义表现为连接方式。由于连接方式是句式功能,以往的近义词用法区别研究往往采取通过明确从·主句的不同性质以及组合方式,从句式上说明各自的连接方式和词义特征。但是,单纯的句式研究无法解释近义词间的交叉用法和动态性功能扩张现象。本文以因果关系复句为例,首先介绍共时性句式研究成果并指出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共时与通时的两方面研究成果,从词义·句式综合角度阐明接续助词的连接方式和词义特征。本文提出了分析接续助词的新研究方法——【共时?通时?共时】螺旋式研究法,并运用此理论对因果句进行了具体分析。
于日平
关键词:接续助词
中国の大学专攻日本语教育のための作文教科书作り
<正>~~
于日平
文献传递
复句中绝对时态和相对时态的功能分工——关于条件复句“~なら(ば)”“~ば”“~たら”“~と”被引量:2
2003年
绝对时态和相对时态是分析复句时经常使用的时态概念,那么绝对时态和相对时态的功能的不同究竟体现在哪里呢?本文中通过对条件复句分析,证明复句中绝对时态和相对时态的存在,是说话者把握从句和主句关系时两种不同方式——互相制约性方式和互相独立性方式——的反映,是为了能够赢得不同层次上表达出条件和结论的各种不同关系的手段,表达出基于各种不同关系的不同语气。 1)绝对时态的“~()”,条件句以主从句在时间关系上互相独立为特点,表达的是可以自由组合的条件结论关系;相对时态句“~/~~”的条件句以主从句在时间关系上互相制约为特点,表达的是固定的条件结论关系。 2)“~()”表示纯粹假定,就是从句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示条件,以从句内容完全独立于主句内容为前提。“~/~/~”由于从句和主句在内容上成为一个整体,表示制约性的条件和结论关系。
于日平
关键词:条件复句从句主句日语
双重主谓句的语法意义与词汇语义——以「主題は―主語が―情意形容詞」结构句式为例
2014年
普通语言学认为句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表意单位,其表意方式的最常用框架性语法结构为“主-谓”句式,表示“被陈述主体-对主体的陈述”语法意义[1]。分析现代日语句子时,我们发现“主-谓”结构的运用有句子的和句子成分的两个层面,句子结构层面上有「は」连接的「主題は-述題」句式和「が」连接的「主語が-述語」句式[2],同时,这两种不同句式又在构成句子成分的层面上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以往的研究由于没能严格区别不同层面上的“主-谓”结构功能,往往导致句子层面和句子成分层面的混乱。[3]本文通过重点分析日语双重“主-谓”结构句式「主題は-主語が-情意形容詞」句,指出这是以「主題は-述題」为框架性语法结构的句式,句中的「~が情意形容詞」部分是以「主語が-述語」结构构成的短句[4],整体表达“述题”部分内容。本文主张应严格区别语法意义和词汇语义特征这两个不同概念,指出A)双重“主-谓”句式是该结构在句子层面和句子成分层面的不同运用的结果;B)句子层面的“主-谓”结构表示其框架性语法意义,句子成分层面的“主-谓”结构表示结构中各句子成分的具体内容。
于日平
关键词:句子层面
日语文章内容的陈述方式和不同文体使用的关系——文章中的基调文体以及不同文体混用的语言表达效果被引量:4
2010年
现代日语文章中,常用的句尾形态有‘です·ます体'‘だ体'‘でめる体'3种不同文体。由于文体的功能与文章内容的陈述方式以及文章类别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根据文章设定的不同读者群·内容·用途,需要对使用文体进行选择。但是,至今为止,无论是从日语语言学的角度,还是从日语教育的角度,都很少有论述句尾形态变化显示的不同文体功能以及文体混用的语言表达效果的文章。本文中,首先明确‘です·ます体'‘だ体'でめる体' 3种常用文体的句尾变化形态及其功能,然后调查分析现代日语文章中文体的使用现状,阐明文章中不同文体的使用与句子·文章内容陈述方式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说明文章中"基调文体"的作用以及同一文章中不同文体混用的语言表达效果。
于日平
关键词:文体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