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敏
- 作品数:26 被引量:186H指数:8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组人胰岛素致迟发型变态反应1例
- 2012年
- 患者男,64岁。患2型糖尿病5年,开始口服降糖药,后因血糖控制不理想采用口服降糖药加注射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每次12U,每晚皮下注射1次,血糖控制尚可。6个月后自行停用胰岛素,但单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差,3个月后再次联合重组人胰岛素治疗,用量用法同前。
- 荆仕娟武莉何云于建敏耿纪录
- 关键词:胰岛素变态反应
- 前列地尔联合灯盏细辛对脑梗死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和灯盏细辛对脑梗死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及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并糖尿病45例(治疗组),予灯盏细辛和前列地尔治疗2周;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的4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cy和空腹血糖的水平变化及高Hcy血症发生率,观察前列地尔和灯盏细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Hcy和空腹血糖的水平及高Hcy血症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Hcy水平及高Hcy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前列地尔和灯盏细辛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梗死并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前列地尔和灯盏细辛可通过降低血清Hcy水平来改善患者症状,且无药物不良反应。
- 于建敏徐燕杰耿纪录李秦范艳平
-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前列地尔灯盏细辛
- 脑心通治疗对糖尿病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脑。tD通治疗对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1例,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脑心通治疗(1.6g/次,3次/d)2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和血清Hcy水平。结果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Hcy水平为(25±8)μmol/L,高Hey血症的发生率为70.6%(36/51),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3)μmol/L和26.2%(11/42)]。经脑心通治疗2个月后,血清Hey水平明显下降[(16±7)μmo]/L,P〈0.01]。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5/51)。结论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脑心通在降低血清Hey水平同时对脑梗死恢复有益。
- 于建敏孔祥瑞丁修冬耿纪录
-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脑心通
- 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前列地尔治疗对其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前列地尔治疗对其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1年7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糖尿病并恢复期脑梗死47例,均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和血清Hc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高Hcy血症的发生率为72.3%。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周后,血清Hcy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为91.5%。结论糖尿病并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前列地尔可通过降低血清Hcy水平有效改善脑梗死症状。
- 于建敏孔祥瑞丁修冬耿纪录唐静怡
-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前列地尔注射液
- 缬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观察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早期DN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30)和联合治疗组(n=30),在控制饮食、调控血糖基础上,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160 mg,qd治疗;联合治疗组再缬沙坦组基础上再加用百令胶囊2.0 g,po,tid。两组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酐(S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和缬沙坦组UAE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联合治疗组UAER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MA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r和HbA1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DN患者微量白蛋白尿。
- 武莉闫大钧荆仕娟于建敏耿纪录
- 关键词:百令胶囊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
-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前列地尔对其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代谢控制及前列地尔对其影响。方法 63例2型DM患者在代谢控制前后测定了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6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其中29例DM患者给予前列地尔20μg静脉滴注治疗,疗程2周。结果 2型DM患者代谢控制前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心病及合并视网膜病变组血液流变学异常较无合并症组更明显(P<0.05或<0.01);代谢改善组较代谢未改善组血液流变学异常明显好转(P<0.05或<0.01)。前列地尔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改善(P<0.05或<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 于建敏荆仕娟武莉何云耿纪录
-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代谢控制前列地尔
- 伴消化道症状官兵的人格特征和睡眠特点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伴消化道症状官兵的人格特征与睡眠特点,为防治消化道疾病的心理健康咨询提供依据。方法以某部283名官兵为调查对象,运用自拟消化道症状问卷分为症状组(n=201)和无症状组(n=82),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比较两组的人格特征和睡眠特点,并与消化道症状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症状组EPQ量表中E、L因子标准分均显著低于无症状组,N因子标准分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症状组所有症状均与N因子呈正相关,与L因子呈负相关;部分症状与E因子呈负相关,与P因子呈正相关。除催眠药物因素外,症状组在PSQI其余各项及睡眠总分方面得分均高于无症状组(P<0.01);消化道症状与睡眠总分均呈正相关,其中主观睡眠、入睡时间、睡眠障碍与日间功能等项目与两项以上的消化道症状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存在消化道症状的基层部队官兵性格较内向,情绪稳定性较差,成熟度偏低,消化道症状程度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 张颖于建敏齐秦甲子何云侯艳红
- 关键词:军事人员人格睡眠
- 军人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体会
- 本文对健康教育的概念、目的和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官兵心理素质,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对提高军人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 于建敏何云崔丽萍刘垠良耿纪录
-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素质疾病预防
- 文献传递
- 热射病并横纹肌溶解症漏诊并营养支持一例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罹患热射病(heat stroke,HS)并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营养干预要点。方法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罹患HS并横纹肌溶解症行营养支持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3年前患抑郁症,长期服药。此次因发热伴恶心、呕吐咖啡色物、少尿1 d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按肠道感染、消化道出血予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止血等对症治疗,症状不缓解,入我院后经血尿常规、血生化及心电图检查确诊为HS,予快速降温、补液、止血、抗感染、纠正酸中毒及营养支持治疗,24 h后复查血生化,补充诊断横纹肌溶解症,予血液透析及抗感染、抑酸药物治疗,同时予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逐渐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住院27 d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罹患HS并横纹肌溶解症易发生误漏诊,临床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确诊后及时迅速降温及器官功能支持是治疗的关键。
- 滑丽美徐红刘晓军于建敏
- 关键词:中暑横纹肌溶解营养支持
- 中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行体检的中老年人80例,均行不同部位骨密度测定及维生素D水平检测。按照骨密度不同,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而骨量减少组与骨量正常组又统称为非骨质疏松组。比较不同部位骨密度及维生素D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分析探究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骨质疏松组19例,骨量减少组27例,骨量正常组34例。与骨质疏松组比较,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的腰2~腰3、股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的骨密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53. 13±11. 71) mmol/L、(57. 24±12. 73) mmol/L、(57. 82±13. 53) 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性别、年龄、25羟维生素D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羟维生素D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年龄与性别为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结论临床可通过骨密度测定及时诊断骨质疏松,而骨密度降低与维生素D缺乏、年龄、碱性磷酸酶降低有关。
- 滑丽美薛苏娟曹婧然李绍建雷敏于建敏
- 关键词:骨质疏松老年人维生素D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