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爱国
- 作品数:226 被引量:415H指数:8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民国时期程朱关系考察之辨析
- 2014年
- 民国时期,学者较多地关注朱熹与二程之间的学术差异。不少学者认为,程颐与程颢之间存在差异,而朱熹继承程颐之说;又有学者则探讨朱熹与程颐的差异,或是强调朱熹对于程颢学术思想的吸取;冯友兰更是从理学与心学对立的层面上,分别程颢与程颐的学术差异,并将程颐、朱熹归为理学,而与源自程颢的陆王心学并立为两派;钱穆则从心学入手研究朱熹之学,于朱熹与程颢之异中求同,以为朱熹与二程大同小异而一脉相承。民国时期对于程朱关系的梳理,可以成为当今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学术基础。
- 乐爱国
- 关键词:民国时期理学
- 儒家对生态和谐的追求——以朱熹《中庸章句》的生态观为中心被引量:5
- 2014年
- 儒家生态伦理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早期强调人比自然万物更为重要并且要求对自然生命以怜悯以及"以时禁发",到宋代朱熹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平等并且要求通过"赞天地之化育"而达到"与天地参"的发展过程。虽然在今天看来,朱熹的这些思想还存在着种种不太圆满之处,但其中所蕴含的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观,可以为今天构建现代的生态观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 乐爱国
- 关键词:儒家生态观
- 朱止泉论朱熹“以主敬涵养为先”及其与陆王的异同——基于现代朱子学研究的视角被引量:1
- 2017年
- 朱熹继承程颐讲"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强调涵养与穷理相互贯通,并且认为涵养为穷理之本。然而,朱熹之后,宗朱派把涵养与穷理分别开来,只讲朱熹以穷理为主而讳言涵养,并以此区别于陆学;王阳明以为朱熹早年、中年主于穷理、晚年主于涵养而同于陆学,撰《朱子晚年定论》,同时又斥朱熹格物穷理是"析心与理而为二"。对此,清代朱子学家朱止泉著《朱子圣学考略》,通过对朱熹一生为学以居敬涵养为主的分析,建构朱熹的涵养论,强调朱熹"以主敬涵养为先","始之以涵养始,终之以涵养终",并且认为朱熹的涵养由于与穷理相互贯通,而不同于陆王,高于陆王,为孔孟正脉。这一观点,对于今天研究朱子学及其与陆王的异同,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乐爱国
- 关键词:涵养穷理
- 朱熹自然科学思想概述
- 2013年
- 作为宋代理学家,朱熹讲"格物致知",注重格自然界之物,重视自然研究,而且还身体力行,从事科学研究,深入科学探索,广泛而深入地观察自然现象,获得了丰富的自然知识,因而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创新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此同时,他还通过各种途径传播自然知识和科学思想,并将传播自然知识和科学思想作为其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乐爱国
- 关键词:自然研究
- 民国时期陈钟凡的朱子学研究及其创新——从宋代思想史的角度看
- 2014年
- 民国时期陈钟凡从宋代思想史的角度对于朱熹学术思想的阐述,不仅限于理学,还涉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而且在分析和阐述中,也不仅限于哲学层面,还包括从不同学科层面的研究,因而能够在阐述朱熹的学术思想来源、朱熹的宇宙论、朱熹的心性论与修养论、朱陆学术之异同以及朱熹政治论与教育论等方面均有新的创建。尤其是,他强调程颢是朱熹学术思想重要来源之一的观点,着重阐述朱熹继承程颢讲存仁主静,在民国时期是颇具新意的。陈钟凡的许多创新观点,不仅全面展示了朱熹学术思想的丰富性和综合性,而且对民国时期的朱子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 乐爱国
- 关键词:民国时期
- 《易传》中的理论评价标准
- 1988年
- 《易传》说:“《易》有圣人之道四马: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这个“圣人之道”正是理论评价的首要标准。这一标准构成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乐爱国
- 关键词:圣人之道易传儒家思想圣人崇拜
- 以“克己”代“敬”——钱穆论朱子晚年工夫转向被引量:6
- 2016年
- 通常认为,乾道五年己丑之悟,朱子继承程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确立了"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的生平学问大旨。其中,"居敬"与"穷理"交相发明,"如车两轮,如鸟两翼";而"敬"的工夫贯通动静、始终、知行,构成"涵养""致知""力行"三者根本。〔1〕然而,朱子毕生探求圣学工夫,其中多有曲折转变。钱穆明确提出朱子晚年工夫重心调整的问题,认为,朱子提倡"主敬"工夫的同时,更推重颜回"克己"工夫。〔2〕从乾道七年朱子四十三岁《克斋记》正面论述克己工夫,到今本《论语集注》颜渊问仁章朱子"愚按"最终认定,克己工夫经历五阶段演变,地位不断升格,最终替代"敬"成为"心法切要"。
- 乐爱国陈昊
- 关键词:克己钱穆
- “博文约礼”:朱熹的解读与王阳明的《博约说》被引量:2
- 2018年
- 现代对于孔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解读,是将"博文"与"约礼"分为二事,这最初可以追溯到西汉的孔安国,朱熹《论语集注》亦采用这样的观点。然而,朱熹晚年却改变了观点,明确提出"博文约礼亦非二事",而王阳明讲"博文"与"约礼"体用一源,他们都强调将"博文"与"约礼"统为一体。此后,这种观点以"博约一贯"说或"博约合一"说而流行一时,直至清末民初。因此,将"博文"与"约礼"分为二事的解读,实际上是回到了朱熹之前的观点,故这需要作进一步的学术思想史考辨。
- 乐爱国
- 朱熹对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内涵的阐释
- 2022年
- 朱熹推崇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既讲“正其谊,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又讲“无欲利之私心”,既就心性而言“仁义未尝不利”,又就现实而言“仁义未必皆利”,既反对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又反对把利与义混为一谈,对后世影响很大。但是,董仲舒所言以及朱熹的推崇多被误解为把义与利对立起来而否定功利。康有为赞同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并进一步提出“取利而和,则谓之义”,超越了朱熹,但仍需作更为深入的理论贯通和阐释。
- 乐爱国
- 关键词:功利
- 论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及其影响
- 2009年
- 道教对于梦的研究由来已久,它既有关于梦的形成机制的理论,又有以"占梦""禳梦"等为目的的操作系统,其中以"辟恶梦"之法最为重要。在"辟恶梦"方面,道教既通过默念咒语以祈求于神灵,又采取"叩齿""咽液"和按摩有关穴位或身体特定部位的方法,并且还运用某类药物,要求"慎无语人"。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对于古代中医学的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乐爱国冯兵
- 关键词: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