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刘成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污染
  • 3篇源水
  • 3篇生物预处理
  • 3篇污染源水
  • 2篇生物处理
  • 2篇苔藓
  • 2篇苔藓虫
  • 2篇椎实螺
  • 2篇微污染
  • 2篇微污染源水
  • 2篇污染源
  • 1篇弹性填料
  • 1篇悬浮填料
  • 1篇预加氯
  • 1篇原水
  • 1篇深度处理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源
  • 1篇水源水
  • 1篇填料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东刘成
  • 4篇陈洪斌
  • 1篇朱玲
  • 1篇朱洁
  • 1篇何群彪
  • 1篇唐贤春
  • 1篇孙博雅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净水技术
  • 1篇四川环境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微污染源水生物预处理微型后生动物的研究
污染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作为一种高效低耗、运行管理简单的处理方法,能够降低饮用水的“三致”风险,减轻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负担,改善和提高饮用水水质。微型后生动物是生物膜上除原生动物以外的多细胞低等动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在源...
东刘成
关键词:污染源水生物处理苔藓虫椎实螺
文献传递
微污染源水生物处理的研究和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针对我国水源水质日益恶化的现状,总结了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现有传统工艺的生物强化过滤作用、源水生物预处理工艺以及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中的生物作用等,综合分析评价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实践效果,并对微污染源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东刘成陈洪斌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深度处理
受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中微型后生动物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现场实验、生产性装置调研、生物培养和发光细菌的发光抑制性试验等手段,考察了受污染源水处理中微型后生动物种类、分布、演化规律,探讨了微型后生动物的种群结构和功能;研究了苔藓虫和椎实螺对源水生物处理的影响以及对后续常规处理和供水安全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微型后生动物对污染源水的生物处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苔藓虫和软体动物作为源水生物处理的特有后生动物,容易在生物膜上生长并对水质净化有一定促进作用.苔藓虫的死亡残体和虫体溶出物的毒性很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少量椎实螺的存在,有助于维持生物膜稳定;大量存在可啃食生物膜,影响除污效率.
陈洪斌东刘成唐贤春
关键词:苔藓虫椎实螺发光细菌
不同填料类型污染源水生物预处理的比较被引量:11
2012年
中国南方水质性缺水地区污染广泛采用生物预处理工艺净化污染水源,微生物载体以固定式填料和流化型填料为主,为考察2种类型填料的运行效能和微型生物多样性,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污染源水为例,利用现场生产性试验和连续流中试研究了半软性弹性立体填料和悬浮填料的主要污染物去除效能、填料的积泥和冲洗、微型动物的生长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夏秋季相同源水水质和运行参数等条件下,悬浮填料和弹性填料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和65%左右,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18%和16%左右:悬浮填料上的微型动物种类和数量均低于固定式弹性立体填料,且少见群居性微型动物,生产性装置运行结果表明,源水水质相对较差的条件下,悬浮填料对NH3-N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比弹性填料高5%-10%;悬浮填料没有出现群居性微型动物大量生长现象,无需定期反冲洗;固定式弹性填料的某些区域出现苔藓虫等群居性微型动物大量生长现象,且积泥严重,需定期反冲洗,甚至使用高压水枪强制冲洗,流化型悬浮填料更有利于污染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应用。
朱洁东刘成陈洪斌何群彪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污染原水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上海某水厂的水源现状,开展了水质受常规有机物污染以及模拟突发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条件下投加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煤质粉末炭即可发挥净化功能,在吸水井投加20~30mg/L既能取得最佳的吸附效果,又经济可行;粉末活性炭在低投加量时有促进混凝沉淀的作用,投加量达到50mg/L,沉后水的颗粒物数量增加30%左右,可能不利于后续过滤;投加粉末活性炭对原水预氯化有一定影响。
朱玲陈洪斌东刘成孙博雅张丽丽张群
关键词:粉末活性炭投加点投加量预加氯苯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