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莉
-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走向第四世界:印第安恶作剧者的朝圣之旅——解读杰拉德·维兹诺《熊心》中的恶作剧者被引量:9
- 2011年
- 作为混血少数族裔作家,杰拉德·维兹诺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呈现当代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及身份诉求。维兹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熊心》吸纳了印第安口头文学中的恶作剧者形象,一方面,他强调小说主人公身上传统恶作剧者的某些特征,如流浪者、拯救者、现实改变者和变形者,另一方面又把部族文化和现代社会背景相结合,赋予人物鲜明的价值观念和时代特色。这种写作策略体现了维兹诺对当代印第安人生存境遇的严肃思考。他在某种程度上为美国少数族裔在现代社会生存指明一条可借鉴的道路。
- 丁文莉
- 失败的叙事者——叙事学视角下的《黑猫》
- 2013年
- 艾伦·坡强调文学作品的情绪感染力,对叙事的"话语时间"要求严格。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其短篇小说《黑猫》中的时间设置、空间描写和不可靠叙事等对营造恐怖效果、变态人物塑造的作用。
- 丁文莉
- 关键词:叙事恐怖
- 《暴风雨》的后殖民阅读被引量:1
- 2005年
- 文章运用赛义德对东方主义的批评理论,从莎士比亚对普洛斯彼罗与卡列班之间殖民关系的展现,殖民者对卡列班在武力上的征服,在语言及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同化及对卡列班最终命运的安排等方面,分析莎士比亚晚期作品《暴风雨》中潜在的殖民主义话语。
- 丁文莉
- 关键词:暴风雨殖民主义
- 论黄哲伦在《蝴蝶君》中对东方主义的不完全解构被引量:16
- 2007年
- 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从其特殊的文化身份出发,创作了剧本《蝴蝶君》。该剧倒置了东方主义长期以来构建的东西方关系,颠覆了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女子刻板印象,讽刺了西方白人对东方女子不切实际的幻想,向西方文化霸权提出挑战。但作为自幼接受白人主流文化教育的第二代华裔移民作家,黄哲伦对东方主义的解构又是不完全的。这种不完全解构是作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个人经历及民族文化身份共同作用的结果。
- 丁文莉
- 关键词:黄哲伦东方主义文化身份
- 民族叙事的继承与超越——解读莱斯利·希尔科《黄女人》、《讲故事的人》和《摇篮曲》
- 2013年
- 当代印第安人在文化殖民中的失落与内外平衡是美国印第安裔作家莱斯利·马蒙·希尔科作品最重要的主题。本文分析希尔科在《黄女人》等短篇小说中,将印第安口头传统和英语书面写作相结合的叙事策略,阐释希尔科的文化立场,认为在传统与外来文化矛盾中寻求自我定位的印第安人,只有保持传统世界观和宇宙观,认同部族文化,回归传统和自然,才能重新找回自我,实现以部落群体文化为参照的精神拯救。
- 丁文莉
- 同化·回归·杂糅——美国印第安英语小说发展周期述评被引量:14
- 2009年
- 本文以后殖民理论对后殖民文学发展阶段的划分为依据,探讨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重要构成的美国印第安英语小说的发展周期,在后殖民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印第安小说在各个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阐释了印第安小说从同化、回归传统到与白人文化杂糅的发展趋势。
- 邹惠玲丁文莉
- 关键词:后殖民理论同化杂糅
- 《痕迹》和厄德里克:小说内外的恶作剧者被引量:8
- 2013年
- 作为印第安口头传统的一部分,恶作剧者因其具有的颠覆性和杂糅性,被当代印第安裔作家移入小说创作中来。在路易斯.厄德里克的《痕迹》中,主人公弗勒和纳纳普什以恶作剧者方式,打破白人虚伪的谎言,颠覆主流话语中印第安人的刻板形象,坚持自我完整的族裔文化身份。同时,在与主流话语斡旋、谈判、交涉的过程中,实现印第安世界观中推崇的平衡与和谐。厄德里克将口头传统和西方小说体裁相结合,穿越文化边界的杂糅特征也印证了其自身恶作剧者的身份。
- 丁文莉邹惠玲
- 关键词:《痕迹》
- 论《格瑞佛:一个美国猴王在中国》中的恶作剧者形象被引量:2
- 2008年
- 《格瑞佛:一个美国猴王在中国》中的主人公身上体现出传统印第安恶作剧者特征,他希望成为中国猴王那样的文化英雄,但他对猴王的误读使其与后者的身份叠加没有成功。但这种文化和身份的杂糅是小说家本人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在多元文化世界做出的积极尝试。
- 丁文莉邹惠玲
- 关键词: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