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昆梅
- 作品数:138 被引量:50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一种踝泵运动踏板
- 一种踝泵运动踏板,由垫板(1)、踏板(2)、转动杆(3)、转盘(41)、电机(42)、支架(46)和支座(44)组成,垫板(1)与踏板(2)的底部铰接,转动杆(3)一端固定在转盘(41)靠近边缘侧,转动杆(3)的另一端置...
- 唐峻龚昆梅金丽芬谢琼胡刚刘静夏悦蓉郭鸿雁彭皓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文献传递
- 血管损伤的腔内治疗探讨
- 目的探讨血管损伤的腔内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8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腔内方法治疗血管损伤7例,损伤部位包括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和颈总动脉;损伤原因包括锐物刺伤3例,车祸伤1例,医源性原因3例...
- 龚昆梅肖乐张剑李临海凌平龙亚新
- 艾滋病科研设计的伦理思考被引量:8
- 2014年
- 艾滋病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艾滋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迫在眉睫,其科研中包含着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如艾滋病患者的依从性问题,艾滋病患者进行试验研究的双盲、随机、对照等原则问题及艾滋病患者科研相关质量问题。要深刻地理解和认识这些伦理问题,在艾滋病科研设计中注意理解和尊重受试者,制定出有效而合乎伦理的科研政策,加强交流,从而得到艾滋病患者和家属以及社会的认同,以有利于在不同范围内进行科研合作。
- 郭世奎王昆华陈嘉勇龚昆梅包维民雷毅龚方友
- 关键词:艾滋病
- 多聚乙酰亚胺介导CNP基因对兔髂动脉球囊成形术后内膜增生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局部转染C型利钠肽基因(CNP)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CNP在防治球囊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多聚乙酰亚胺-pcDNA3.1/hCNP包被球囊转染髂动脉,分别用RT-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pcDNA3.1/hCNP在动脉壁中的表达,弹力纤维染色法检测球囊成形术后内膜增生等指标.结果 pcDNA3.1/hCNP在兔髂动脉中能高效表达,转染组血管内膜增生程度明显降低.结论 CNP基因转染能明显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在血管再狭窄防治中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 肖乐龚昆梅刘为军王昆华欧阳一鸣凌平
- 关键词:C型利钠肽基因治疗血管再狭窄
- 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动脉瘤的诊治探讨
- 本文对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动脉瘤的诊治进行了探讨。文章对2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13例行人工血管内支架移植术,取得了良好的医治效果。
- 龚昆梅王昆华张剑朱宇欧阳一鸣
- 关键词:主动脉瘤血管外科
- 文献传递
-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0年
-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 NSTI)是一种快速进展,威胁生命的感染性疾病,该疾病感染范围广,波及范围可从皮下深达肌层。该疾病进展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与其他非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相混淆,耽误疾病的治疗。故对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的早期认识,快速诊断是关键,同时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外科干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对术后创口积极护理及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是改善其预后的有效措施。
- 罗佳王静蓉龚昆梅杨斌
- 关键词: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感染性疾病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
- 2004年
- 目的 降低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脾切除后的并发症。方法 对 198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收治的 6 9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该病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和出血。结论 正确应用激素和抗生素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 邓华龚昆梅王昆华钟鸣欧阳一鸣赵四晖
- 关键词:脾切除围手术期并发症
-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栓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引起肺栓塞的预防效果。 方法 14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施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结果 滤器全部安全置入肾静脉下方的下腔静脉内。随访 1月~ 4 0月 ,10例无肺栓塞的患者 ,无肺栓塞发生 ,滤器无移位 ,4例已有肺栓塞者无加重。 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用于预防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龚昆梅邓华王昆华
- 关键词:下腔静脉肺栓塞
- 胃肠道间质瘤35例诊治体会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期间收治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病变分别位于胃部18例(51.4%),其中胃体15例(42.9%)、胃窦3例(8.6%);回肠16例(45.7%);小肠系膜根部1例(2.9%)。35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胃楔形切除术15例(42.9%),胃大部切除术3例(8.6%),小肠部分切除术16例(45.7%),肠系膜肿块切除加大部分小肠切除术1例(2.9%)。术后病理报告均为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CD117阳性33例(94.3%),CD34阳性26例(74.3%)。35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平均25.6个月。1例术后10个月死于肿瘤复发,1例术后4个月死于短肠综合征、营养不良,余33例无肿瘤复发。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完整切除病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 张剑王昆华龚昆梅朱宇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治疗
- 复合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 2023年
- 主动脉弓相对局限的空间内聚集了供应头颈部的重要弓上分支血管,且弓部形态解剖多变,血流动力学复杂,剪切力高,部分病例可能合并多种疾病,导致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多样性,治疗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目前针对累及弓部的主动脉Stanford A型夹层、复杂Stanford B型夹层以及主动脉弓部瘤的常用治疗方式包括外科开放手术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全血管腔内修复技术和复合主动脉弓部修复(hybrid arch repair,HAR)。自2002年报告首例分阶段HAR以来,这种弓上去分支联合腔内移植物植入的技术已在可行性和安全性方面得到证实,尤其针对高风险主动脉病变患者展现出优势,得到高度关注并发展迅猛。本文从HAR类型、优势、技术衍生、与传统开放手术的对比和常见并发症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本中心的诊治经验如下。
- 李玥锦肖乐王江辉盛萍孔瑞泽王勇志李玉李郭三卢洪巧刘彧龚昆梅
- 关键词:传统开放手术主动脉病变主动脉弓部常见并发症分支血管诊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