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妊娠
  • 4篇胚胎
  • 3篇胚胎移植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妊娠率
  • 2篇受精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受精
  • 2篇体外受精-胚...
  • 2篇周期
  • 2篇子宫
  • 2篇阻断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钠
  • 1篇动脉阻断
  • 1篇冻融
  • 1篇冻融胚胎

机构

  • 9篇洛阳市妇女儿...

作者

  • 9篇高瑞格
  • 6篇白静
  • 4篇范造锋
  • 2篇李静
  • 2篇张洋洋
  • 1篇赵芳
  • 1篇赵芳
  • 1篇白玉

传媒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子宫血流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血流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72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血流阻断、肌瘤剔除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术后随访2 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2 a,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月经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78%(1/36)、22.22%(8/36),肌瘤复发率分别为2.78%(1/36)、25.00%(9/36),盆腔占位发生率分别为0.00%(0/36)、19.44%(7/36),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腹腔镜下子宫血流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并且远期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范造锋高瑞格张洋洋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肌瘤剔除术
低分子肝素钠在多次反复种植失败患者解冻移植周期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中多次着床失败患者再次解冻移植助孕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ET助孕中多次着床失败,再次解冻移植助孕患者共106例。再次胚胎解冻移植周期数为108周期,自胚胎移植日起,根据用药知情同意原则行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组50周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常规黄体支持,对照组58周期只给予常规黄体支持。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基础FSH值、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妊娠率(36%VS 27.6%)、胚胎着床率(26.5%vs 19.5%),流产率(5.56%VS 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不能显著其再次解冻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
高瑞格白静范造锋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低分子肝素钠
冻融胚胎移植1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比较冻融胚胎移植(FET)中3组用药方案的临床结局,探讨如何更好地选择FET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38个FET周期,比较自然周期组、促排卵周期组及人工周期组3组临床用药方案在子宫内膜厚度、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3组用药方案在年龄、不孕年限、移植胚胎个数和子宫内膜厚度上均无统计差异(P>0.05)在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上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组用药方案用于FET的子宫内膜准备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个体化用药方案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进行FET。
白静李静高瑞格
关键词:冻融胚胎胚胎移植内膜准备妊娠率种植率用药方案
IVF-ET促排卵过程中HCG日孕酮水平对IVF结局的影响
2017年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rt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促排卵过程中,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孕酮(P)水平升高或降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在2012年4月—2016年7月行IVF-ET助孕的870个新鲜周期,根据患者HCG日P水平分为3组:A组:P<1.0 ng/ml;B组:1.0 ng/ml≤P≤1.5 ng/ml;C组:P≥1.5 ng/ml,比较3组促排卵及妊娠结局。结果比较HCG日3组受试者临床资料,3组受试者年龄、Gn天数、促黄体生成素(LH)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雌激素(E_2)水平较B、C两组显著降低(P<0.05),B、C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卵泡经线明显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妊娠结局,移植率、临床妊娠率从高到低依次是A、B、C组,异位妊娠率由高到低依次是C、A、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控制性超排卵中,HCG每日注射量孕酮水平升高对胚胎质量无显著影响,但HCG日P水平升高对妊娠率、移植成功率均有一定的影响。
高瑞格马淑霞白静赵芳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孕酮水平
免疫抑制联合抗凝综合疗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所致复发性流产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联合抗凝综合疗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ACA)所致复发性流产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5例ACA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43例和观察组92例.对照组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免疫抑制联合抗凝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ACA清除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活产率与ACA清除率分别为90.22%、72.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3%、3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免疫抑制联合抗凝综合疗法治疗ACA所致复发性流产,可明显提高ACA清除率,改善妊娠结局,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瑞格白静赵芳
关键词:抗心磷脂抗体复发性流产免疫抑制抗凝
女性抗苗勒氏管激素在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女性抗苗勒氏管激素在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医院IVF/ICSI不孕症患者450例,根据卵巢低反应性分为卵巢低反应组(n=140)、卵巢正常反应组(n=140)和卵巢高反应组(n=170)。3组均在促排周期月经第2天及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日检测三组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雌激素(E2)及孕酮(P)水平情况,分析女性抗苗勒氏管激素在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卵巢正常反应组FSH水平,低于卵巢低反应组(P <0.04),与卵巢高反应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CG日卵巢正常反应组E2及P水平、AMH水平,高于卵巢低反应组(P <0.05),低于卵巢高反应组(P <0.05); 450例患者中,20例由于各种原因未进行胚胎移植。胚胎移植430例患者中,162例未妊娠,268例妊娠。妊娠患者与未妊娠患者Gn量及获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患者AMH水平,高于未妊娠患者(P<0.05)。结论女性抗苗勒氏管激素在行IVF/ICSI助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中对预测妊娠结局和卵巢高反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马淑霞高瑞格白静
关键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间质部套扎切开取胚11例临床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间质部套扎切开取胚治疗间质部妊娠的效果。方法 2015-02—2017-02间,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对11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间质部套扎切开取胚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手术全部成功,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58~95 min,术中失血量70~100 m L,术后住院时间5~12 d。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间质部套扎切开取胚治疗间质部妊娠,安全可行。
范造锋高瑞格白玉
关键词: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236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妊娠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186例不孕患者接受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治疗23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比较,后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排卵前进行IUI妊娠率高于排卵后IUI(P<0.05)。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是治疗不孕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促排卵周期及排卵前行IUI妊娠率明显增高。
白静李静高瑞格
关键词: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
39例瘢痕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清除术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瘢痕妊娠(CSP)病灶清除术在CSP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4月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77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CSP病灶清除术,对照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血清P、β-HCG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月经复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P、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P、β-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SP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CSP病灶清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月经复潮及住院时间,降低血清P、β-HCG水平,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范造锋高瑞格张洋洋
关键词:瘢痕妊娠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