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志星

作品数:81 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4篇胃癌
  • 24篇细胞
  • 15篇肿瘤
  • 10篇胃癌细胞
  • 10篇癌细胞
  • 10篇P53
  • 9篇增殖
  • 9篇黏膜
  • 9篇胃炎
  • 9篇慢性
  • 8篇综合征
  • 8篇萎缩性
  • 8篇萎缩性胃炎
  • 7篇易激综合征
  • 7篇免疫
  • 6篇顺铂
  • 6篇死因
  • 6篇肿瘤坏死因子
  • 6篇坏死
  • 6篇坏死因子

机构

  • 72篇潍坊医学院附...
  • 45篇潍坊医学院
  • 2篇潍坊市人民医...
  • 2篇昌邑市人民医...
  • 2篇临朐县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利津县第二人...
  • 1篇寿光市人民医...

作者

  • 78篇高志星
  • 46篇季万胜
  • 22篇张红梅
  • 20篇焦建新
  • 18篇李蕾
  • 13篇原皓
  • 9篇冯玉光
  • 8篇张小茜
  • 7篇王莉
  • 6篇刘丹丹
  • 5篇霰爱兰
  • 5篇王婷
  • 4篇党莹
  • 4篇郭爱
  • 3篇张娜
  • 3篇马桂凤
  • 3篇刘大锐
  • 3篇孙娜
  • 3篇赵约翰
  • 3篇孙宏伟

传媒

  • 16篇潍坊医学院学...
  • 7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华消化病与...
  • 3篇中国肿瘤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临床荟萃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0的变化和CD28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IL-10和淋巴细胞CD28分子,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细胞分化、抗原呈递过程的异常和免疫损伤的机制。方法依照病例入选标准选择患者1000例和健康对照者500例,采集血清备检,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28+、CD28+/CD4+、CD28+/CD8+T淋巴细胞构成比。利用IL-10的变化,研究各组间Th1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急性乙型肝炎病人IL-10水平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P<0.05),但急、慢性乙型肝炎组间无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28+、CD28+/CD4+、CD28+/CD8+淋巴细胞所占比例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P<0.05),急性乙型肝炎组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0有利于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免疫反应,是清除病毒所不可缺少的。CD28分子其高水平表达有助于增强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在乙肝病毒清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蕾张小茜贾丽燕张红梅高志星焦建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10CD28
Δ133p53异构体在5-FU抑制胃癌MKN45细胞系生长实验中的作用
2015年
背景与目的:Δ133p53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是采用5-FU-MKN45胃癌细胞系模型,观察p53异构体Δ133p53表达与p53基因下游MDM2、cyclin G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不同浓度5-FU(50μg/m L,100μg/m L)作用于人胃癌MKN45细胞系后,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Δ133p53、MDM2及cyclin G1 m RNA的表达变化。组间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用t检验,两变量相关性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MTT结果显示,随着5-FU浓度增高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4组实验中50μg/m L 5-FU作用于MKN45细胞24、48和78 h后抑制率平均值分别为41.10%、54.79%和6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2,P=0.00)。100μg/m L 5-FU作用于MKN45细胞24、48和78 h后抑制率平均值分别为69.53%、78.21%和8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58,P=0.00)。50和100μg/m L 5-FU作用于MKN45细胞24 h后抑制率分别为41.10%和6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29,P=0.00)。50和100μg/m L 5-FU作用于MKN45细胞48 h后抑制率分别为54.79%和7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29,P=0.00)。50和100μg/m L 5-FU作用于MKN45细胞72 h后抑制率分别为68.48%和8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91,P=0.00)。RT-PCR结果显示,随着5-FU浓度的增加,胃癌细胞系MKN45细胞中Δ133p53 m RNA、MDM2 m RNA和cyclin G1 m RNA表达量逐渐下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38.532、1 396.607和2 785.560,P=0.00)。相关性分析显示,Δ133p53 m RNA与MDM2 m RNA在胃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871,P=0.01),而cyclin G1 m RNA的表达与Δ133p53 m RNA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13)。结论:在5-FU-MKN45模型中,Δ133p53参与的5-FU的抗肿瘤途径与MDM2有关,与cyclin G1无关。
郭爱季万胜姜琪琪李萌萌杨炳乾高志星
关键词:5-FU胃癌MDM2CYCLIN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8
2006年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期结肠炎模型,观察甘草酸二铵(DG)对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模型组大鼠用冰乙酸灌肠建立急性期结肠炎模型,实验组给予40 mg.kg-1.d-1DG干预治疗。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学变化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结果实验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DAI评分分别为3.5±0.6,7.1±0.8和0.5±0.4;组织学评分为3.5±0.9,6.1±1.0和1.0±0.5;MPO活性为0.72±0.08,2.02±0.10和0.22±0.04;TNF-α阳性率分别为(35.2±8.2)%,(62.5±10.1)%和(7.9±5.7)%;ICAM-1阳性率为(34.3±8.2)%,(60.2±8.3)%和(9.1±3.4)%;NF-κB阳性率为(23.3±9.2)%,(44.5±8.9)%和(9.6±4.4)%。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的DAI、组织学及MPO活性显著改善,实验组的TNF-αI、CAM-1和NF-κB的表达显著降低,经one-way ANOVA及SNK-q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DG可显著改善大鼠结肠炎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NF-κB活化及ICAM-1、TNF-α的产生和表达来抑制炎症反应。
原皓林三仁吴克香顾芳张红梅高志星焦建新
关键词:结肠炎甘草酸二铵核因子-ΚB细胞间粘附分子-1
rmhTNF联合顺铂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rmh TNF联合顺铂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rmh TNF(50,100,200IU/ml)单独或联合顺铂(4μg/ml)作用于人胃癌细胞系MKN45和SGC7901,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抑制率;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胞中p53β和caspase-3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CCK-8法结果显示,MKN45胃癌细胞中联合组细胞抑制率高于单独组,且随rmh TN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GC7901胃癌细胞无此现象且单独rmh TNF对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抑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P>0.05)。单独rmh TNF组中MKN45胃癌细胞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0,P<0.001)。RT-PCR结果显示,在MKN45胃癌细胞系中单独组和联合组caspase-3 m RNA表达均增加,且联合组均高于单独组并随rmh TN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889,P<0.05);p53β在单独rmh TNF组中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6,P>0.05),rmh TNF联合顺铂作用时可明显上调p53β的表达,并且随rmh TN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77,P<0.001)。在SGC7901胃癌细胞中未见p53β表达;而caspase-3 m RNA的表达趋势与MKN45相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9.656,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53β与caspase-3表达呈正相关(r=0.766,P<0.001),细胞抑制率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978,P<0.001)。[结论]rmh TNF和顺铂对胃癌细胞系MKN45的协同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53β上调caspase-3。
袁明亮季万胜初国艳林云杨丙信高志星
关键词:RMHTNF顺铂胃癌CASPASE-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2、IL-6的水平变化和CD_(28)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IL-12、IL-6和淋巴细胞CD28分子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机制。方法严格按照病例入选标准选取50例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每例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3000 rpm离心10 min,吸取上层血清1.0 ml,放置-70℃冰冻保存备检,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CD2+8淋巴细胞所占比例。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IL-6的水平,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及急性乙型肝炎之间Th1和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12、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2+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升高,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乙型肝炎组水平最高,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2+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l型细胞因子表达强弱与HBV感染肝脏的炎症活动密切相关;Th2细胞因子表达增强,与HBV的持续感染、免疫耐受形成有关;CD28分子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蕾高志星季万胜张小茜张红梅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6CD28
5-氟尿嘧啶对人胃癌细胞系p53β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检测5-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及SGC-7901 p53,p53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5-FU作用细胞48h,用western-blot检测p53及P53β在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Westernblot结果显示,化疗药物5-FU作用MKN45胃癌细胞48h后,p53,P53β较未加药组表达增加,并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其表达也随之增高,人正常胃黏膜细胞中p53,p53β的表达低于药物干预后的胃癌细胞;而相同条件下,在SGC-7901细胞系中,随药物浓度的增加p53,p53β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5-FU能够抑制表达野生型p53人胃癌细胞系MKN45的增殖,并能上调p53,p53β的表达,推测p53β异构体参与的p53途径是5-FU诱导的肿瘤生长抑制的重要途径之一。5-FU能够抑制人胃中分化腺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但与p53,p53β无明显关联。
马景荣王玉凤高志星季万胜
关键词:P535-氟尿嘧啶野生型P53突变型P53
胃癌化疗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内皮抑素水平的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治疗组,均给予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和Endostatin的水平,并以健康人群30例受试者作对照。结果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1)。晚期胃癌患者经过4个周期化疗后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经过4个周期化疗治疗,其中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22例,占55.0%,稳定(NC)13例,占32.50%,进展(PD)5例,占12.50%。胃癌CR+PR组化疗后VEGF、Endostatin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NC组和PD组(P<0.05)。结论晚期胃癌化疗患者化疗的疗效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内皮抑素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VEGF和Endostatin对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袁洲杰高志星冯玉光史立宏张小茜
关键词:晚期胃癌化疗VEGF内皮抑素
^32P-玻璃微球介入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32P-玻璃微球介入治疗肝细胞型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136例肝细胞型肝癌随机分为2组。A组68例,行^32P-玻璃微球(^32P--glass microspheres,^32P-GMS)+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B组68例,单纯行TACE治疗。分别于介入治疗前及第2次介入治疗后7~10d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获取肝癌组织标本。采用RT—PCR定量分析多药耐药基因表达水平。根据治疗后肿瘤血管栓塞程度、侧支循环情况、肿瘤缩小及坏死面积率、血清甲胎蛋白(AFP)下降率、mdrlcDNA/β2-mGcDNA以及患者生存率,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结果①肿瘤缩小率:A组为(65.59±10.14)%,B组为(45.27±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1664,P〈0.01)。②肿瘤坏死面积率:A组为(75.68±21.43)%,B组为(61.31±2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581,P〈0.01)。③AFP下降率:A组为77.94%(53/68),B组为47.06%(3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35,P〈0.01)。④mdrlcDNA/β2 1—mGcDNA:A组为0.3042±0.0832,B组为0.4689±0.1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951,P〈0.001)。⑤6、12、24个月生存率:A组分别为95.59%(65/68)、80.88%(55/68)、48.53%(33/68),B组分别为77.94%(53/68)、51.98%(35/68)、17.65%(12/68),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22、13.14、14.65,P均〈0.01)。结论“P—GMS+TACE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TACE,^32P-GMS作为内照射核素和末梢栓塞剂.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肝细胞型肝癌安全有效。
焦建新曹贵文张红梅李蕾季万胜高志星原皓冯玉光
关键词:肝细胞型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32P-玻璃微球多药耐药基因
和胃煎剂对萎缩性胃炎小鼠黏膜细胞分化标志物的表达调控
目的研究表明 Musaahi-1(Msi-1)是胃黏膜干细胞的重要标志物,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s 1, TFF1)和三叶因子2(Trefoil factors 2,TFF2)在胃黏膜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
季万胜冯滕高志星桑小光王莉张红梅原皓焦建新
文献传递
低氧对人胃癌细胞p53异构体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2019年
目的探讨p53异构体在缺氧诱导的胃癌细胞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为筛选胃癌精准治疗靶分子,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二氯化钴CoCl2(25、50及100μmol/L)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模拟低氧微环境,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IF-1αmRNA的表达;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nRT-PCR)检测Δ133p53α、Δ133p53β、Δ133p53γ及p53βmRNA的表达;应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不同浓度的CoCl2作用于人胃癌细胞24 h,细胞活力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P<0.05);不同浓度的CoCl2对人胃癌细胞HIF-1α、Δ133p53α、Δ133p53β及p53βmRNA的表达有影响(P<0.05);25μmol/L和50μmol/L CoCl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 CoCl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00μmol/L CoCl2组HIF-1α、Δ133p53α及Δ133p53β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p53β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未检测到Δ133p53γmRNA的表达。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缺氧的胃癌细胞迁移速度加快。结论低氧微环境可促进胃癌细胞生长、迁移,但缺氧需达到一定程度。p53异构体Δ133p53α、Δ133p53β高表达及p53β低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潘光敏申婷婷陈宁季万胜高志星代洪生王津迪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缺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